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建设

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建设

一、社区组织体系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包含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监督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其中,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监督组织为制约、群团组织为纽带、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为补充。

(一)社区党组织涵义:是指党在农村社区中建立的组织。

包括设立的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还包括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社区层面设立党委或党总支,社区内部打破以村庄为界、地域为限的设置模式,根据产业、功能和特色设置服务型党支部。

人员:可以设立党委或党总支,党组织由书记、副书记和成员,其中书记可采取乡镇(街道)党委下派,副书记可由中心村支部书记担任,成员可由辐射村支部书记、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职责: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

2、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

3、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领导社区服务站和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4、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把工作重点放到凝聚群众力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共同创造幸福生活上来。

5、加强社区党建协调工作,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新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促进资源共享。

6、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与市有关部门搞好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二)自治组织涵义:主要指建立社区自治或议事协调组织,一村一社区、合村并居型社区直接设立社区村民委员会,中心村辐射型社区设立议事协调委员会,负责社区内重大事务的协调组织和社区自治工作,通过逐步撤并辖区行政村等方式依法向社区村民委员会过渡。

1、社区议事协调组织人员:一般为7人左右。

社区发展协调组织主任一般由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成员可由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或村级组织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社区议事协调组织与社区内村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职责:1、社区议事协调组织至少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并实施社区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部署;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长效运行机制,确保服务效果。

2、组织社区服务中心各站(室)开展好各项服务活动,管理和维护好社区服务中心资产。

3、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好农村社区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优抚对象困难救助、优抚对象医疗救助等农村社区救助活动。

4、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扎实地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广大社区成员的综合素质,营造温馨祥和的社区氛围。

5、对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服务组织在社区服务的情况进行监督。

6、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7、协调和动员社区内单位、村(居)参与社区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实现共驻、共建、共享,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2、社区村民委员会人员:设村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委员5至7名,由社区群众全体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一般3年为一届,可连选连任。

职责:l、宣传贯彻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教育推动村民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社区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3、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4、尊重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维护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承包经营户、联户或者合伙的合法财产权和其他合法的权利和利益;5、兴办和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6、组织实施本村的建设规划,兴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指导村民建设住宅;7、依法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本村的社会安全,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8、向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述职,接受评议,执行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三)社区监督组织(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涵义:社区事务监督组织是强化社区事务监督的专门机构,全程参与社区各项事务办理的民主监管,监督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对临时性的事务监督,可以酌情由主任召集会议进行研究。

人员:设书记1名,委员1—2名,书记一般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或总支委员兼任。

职责:1、监督社区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情况;2监督社区两委管理社区事务、民主决策的情况。

3监督社区两委的重要事项决策和经费开支情况,特别是强农惠农资金、开发资金、征地拆迁补偿资金、扶贫资金、救灾救济款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4、监督社区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服务公开和计划生育政策等执行情况。

5、监督社区两委成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情况。

6、收集和反馈居民需要社区及时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党员和村民代表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收集居民对党员、干部的反映,及时汇总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定期上报镇党委。

8、其它需要监督的事项。

(四)社区群团组织涵义:是指群众性的团体组织,主要包含共青团、工会、妇联、残联、科协等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人员:社区团总支(团委)一般由3—5人组成,团总支(团委)书记可以由镇街道选派或者社区中心村团支部书记担任,成员由社区辐射村团支部书记和驻社区单位(或各类组织)团支部书记组成;社区妇联一般由5—9人组成,主席可以由镇街道选派或者社区中心村妇代会主任担任,妇联委员由社区辐射村妇代会主任和驻社区单位(或各类组织)妇委会主任担任;其它群团组织也参照以上做法建立健全。

职责:各群团组织按照各自章程规定积极开展活动。

(五)社区社会组织涵义: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

农村社区要培育和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体健身类、慈善救助类、法律维权类等社区社会组织,为村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

社会事务类组织——治安巡逻队、卫生保洁队、防火防汛突击队、红白理事会等,开展利民便民服务活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文体健身类组织——根据地方特色培育发展民间艺术团体、协会、球队、俱乐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社区村民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区活力。

同时,不断探索建立慈善救助、法律维权等组织,满足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

(六)社区社会组织涵义: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民间自发组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培育和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体健身类、慈善救助类、法律维权类等社区社会组织,为村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

根据地方特色培育、发展民间艺术团、剧团、武术协会、书画协会、球队、俱乐部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社区村民健康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社区活力。

建立社区法律服务站等维权类社会组织和公益慈善组织。

各社区根据实际,组建治安巡逻队、卫生保洁队、红白理事会等公益服务组织,开展经常性服务活动,并积极培育组建各类互助会、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七)社区经济组织社区经济组织主要包含(专业经济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每个建成社区至少成立2家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开展信息交流、技能培训、技术推广、市场营销、质量认证等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将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逐步转到依靠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发展上来。

经济合作组织比较多而且分布比较分散的社区,可以探索在社区驻地设立经济合作组织经营服务场所,通过经济手段引导成员逐步向社区融合聚集。

二、服务体系(一)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开展农村社区服务的重要载体。

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按“一厅十室两栏一场”功能设置,即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村民议事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志愿者服务室、残疾人康复训练室,公开栏、宣传栏,室外活动场所。

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不少于1000平方米。

具体设置标准如下:1、名称。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名称统一称为:××乡(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牌子前端应嵌该区(县)民政局设计的徽标,设立位置应醒目,大小应适当。

2、社区便民服务大厅。

用于社会事务、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便民信息服务等场所。

××乡(镇)××社区工作守则、××乡(镇)××社区工作制度、××乡(镇)××社区值班制度等规章制度应上墙,制度牌的规格为90㎝×60㎝×0.6㎝,材质为玻璃,制作方法为写真粘帖。

服务大厅的柜台规格为高不得超过85㎝,宽为60㎝,长度应根据房间而定,制作材料可采用木框支架上铺黑色大里石,也可采用砖彻支架上铺黑色大里石,还可采用全木料制作,但应体现庄重、美观、大方的原则。

大厅内应配联网电脑一台,配办公桌2张以上及休息椅(休息椅可供5人以上就座),建有办事及咨询记录簿,印有一定数量的便民服务手册,手册规格为21㎝×14㎝6页以上,纸质为200克铜板纸。

3、党员活动室。

为党员干部召开会议、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等主要场所。

活动室面积要能够满足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群众学习、开展活动的需要,原则上不得少于80平方米。

有较完善的电化教育设备,有可供党员学习阅览的图书资料及其配套的设施,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党组织活动的簿、册、卡等基础资料齐全,有专人负责管理。

4、村民议事室。

村民议事室是村民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要场所,是村民知情、议政、参政的中心。

要以能够容纳参加活动人员、保证活动正常开展为基本标准,并配备相应的桌、椅等办公设施。

原则上不得少于80平方米。

5、卫生室。

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机构。

卫生室具备诊疗、治疗、保健等功能,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符合国家有关村卫生室的设置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