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时政解读4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其根基在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历代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
从历史走来,非遗在历代人们生活中都引领过潮流和时尚。
伴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物质需求极大丰富,特别是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机器化大生产的蓬勃发展,使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以传统手工技艺为基础的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动能,使其通过文化消费走进生活,永续造福人类,成为后非遗保护时代的题中之义。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坚持“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成为目前进行非遗产业开发的重要问题。
知识分析:文化生活涉及知识点:1.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和继承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代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文化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传播交流,增强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提升文化品味。
2.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措施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成出新、革故鼎新。
②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通过新的传承形式和途径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推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发展。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哲学生活涉及知识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观点: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②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创新传播形式更有利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矛盾即对立统一,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既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④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要抓主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坚持“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成为目前进行非遗产业开发的重要问题。
应抓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主流,又不能忽视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支流。
让文化遗产回归现场——历史的选择“企业家”与“艺术家”分工呼唤非遗经纪模式。
非遗经纪模式:非遗经纪人(经纪平台)+传二代(N+1)=新品牌(N+1)。
经纪平台与传二代非遗品牌公司交叉持股,非遗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资源丰富,传承人、从业者数量众多,为非遗经纪模式的广泛复制提供可能。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建设与打造80%以上依赖于传承人自身,技艺传承、产品生产、企业管理、品牌运营……多位一体,映射到文化产业企业管理中,传承人既是“企业家”又是“艺术家”,不利于企业与品牌的长效发展。
在目前的文化产业经营者中,不乏来自艺术家或者文化策划人,乃至文化事业单位的从业者转型开展文化企业经营的人士。
对于他们而言,一方面,由于比较重视艺术感觉而经常忽略商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则难以解决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冲突问题。
非遗产业行业亦如此。
因此,回归基本的企业家精神和开展规范的经营管理,掌握确立商业模式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非遗企业急需详细分工,将传承人“企业家”身份剥离,进而促进技艺传承的同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目前,平台联合金镶玉技艺、曲阳石雕、南通蓝印花布、泰山皮影、满绣的传二代、传三代,通过奢侈品牌跨界、集合展览、市集、培训、活化,培育了“相伯居·金镶玉高定珠宝系列”“集·石”品牌。
基于经纪模式,形成非遗集合品牌,输出文化产品、服务、展览、市集、概念店等;并向商业地产、商学院、酒店集团等空间,输出集合品牌,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消费空间——一切空间皆是非遗,一切非遗皆可消费。
知识分析:经济生活涉及知识点:打造非遗经纪模式对我国经济的积极作用:①打造非遗经纪模式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树立品牌,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②有利于培育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动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③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④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⑤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哲学生活涉及知识点:“企业家”与“艺术家”分工呼唤非遗经纪模式的原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非遗特别是传统手工技艺类传承人重视艺术感觉而经常忽略商业能力的培养,难以解决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冲突问题,因此非遗企业急需详细分工,将传承人“企业家”身份剥离,进而促进技艺传承的同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追踪练习】1.2019年10月17日,第七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开展国际展览、竞技、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各类活动540余场,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开展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
材料表明()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要保护、继承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材料中“开展国际展览、竞技、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各类活动540余场,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开展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错误。
④:材料强调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合作,不是强调保护、继承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近年来,我国多地开展宣传教育、培训辅导、理论研讨、收集、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始终不遗余力,定期组织非遗文化活动,多方寻访非遗传承人,积极做好非遗名录项目申报和非遗宣传普及工作。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建立退出机制,摈弃失去实用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②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③通过创新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④要求传承人服从大局,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②③: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通过创新性开发、创造性转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②③符合题意。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不能因为失去实用价值而被摈弃,①说法错误。
④:多方寻访非遗传承人,应建设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权益保障机制,而不是要求传承人服从大局,无偿开放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8月14日,25名小朋友一起走进遵义市博物馆、遵义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课堂,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有趣的仡佬族傩戏面具涂鸦活动。
开办“非遗”文化体验课堂()①表明了任何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③能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④体现了文化交流过程就是文化传播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②③: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
开办“非遗”文化体验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授课和培训,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文化传承,②③正确。
①: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的特点,①不符合题意。
④:④强调了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关系,材料没有体现。
故本题选C。
4.目前国内最大的非遗馆一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于2020年元旦正式开馆。
馆内常设展区展出各类非遗展品650多件,参观者不仅能看到非遗项目的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图片介绍、多媒体演示,还能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展示,全方位感受闽南传统文化技艺。
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有利于( )①完善服务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展示非遗独特魅力,增强文化影响力③保护文化发展根基,维护文化多样性④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维系民族生存发展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①: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重在文化传播,与完善服务体系无关,①排除。
②③:“参观者不仅能看到非遗项目的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图片介绍、多媒体演示,还能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展示,全方位感受闽南传统文化技艺”,这说明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有利于展示非遗独特魅力,增强文化影响力,也有利于保护文化发展根基,维护文化多样性,②③符合题意。
④:依题意,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目的是让参观者全方位感受闽南传统文化技艺,促进文化传播,“维系民族生存发展”夸大了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B。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织言绣语”为主题的2019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惊艳亮相。
此次展览精选出贵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和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运用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把传统非遗元素嫁接到新的民间工艺产品中,以体现中国纺织非遗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展区的设置也十分有特色,创新性地融合了水族、苗族、布依族等不同的少数民族的非遗特色,体现出民族的融合、非遗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这对推动“非遗活化”很有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不仅传承了知识和技艺,更传承了文化和精神,为各民族、各地区提供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情感持续。
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既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与文化,更重要的是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改革创新,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