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教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
因此,它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的好恶程度。
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一旦成功或取得了一定成绩,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学生将采取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或内在动机。
既然如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呢?
1 把握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从根本出发。
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兴趣范围缩小,中心兴趣形成。
调查表明: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兴趣的范围发展有一个从广到窄,又从窄到广的过程,中学阶段处于由广到窄的阶段。
中学生兴趣范围缩小,许多中学生开始产生了中心兴趣,且研究表明:中学生中心兴趣常常同他们渴求某方面的知识或追求某种理想的职业有关。
1.2 兴趣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加强。
初中学生逐渐出现了稳定的学科兴趣。
进入中学后,随着他们对自身需要的深刻理解,逐渐形成了对理想的追求。
他们的兴趣已不再仅仅受情境和事物变化的影响,更多地受到内在主观意识倾向的调节与支配,兴趣的稳定性大大加强。
同时,他们的兴趣也更加深刻了,他们的兴趣更多地指向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规律,如对学科的兴趣不单单是取决于教学和趣味性,而是基于知识内容本身对自我发展的意义和自身认知偏好的结合上。
中学生兴趣的深刻性还表现在一些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社会事物的关心上。
1.3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趋于平衡。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间接的学习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了中学,两种兴趣已趋于平衡。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把握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以此为出发点,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活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场合下产生的,对于语言的学习,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特定的,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学习特定的语言。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参与。
当学生置身于教师为其创设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会
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要传达的信息,同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强烈的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
我国外语教学的最大缺点之一就是缺乏语言应用和习得环境,尤其是边远地区,英语学习只有在课堂上进行,而且教学设备简陋。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意念,进而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最重要的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
要真正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中学课堂不可能像小学、初中那样运用游戏教学、唱英文歌曲等教学手段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中学英语课堂“活跃”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维和语言的活跃,尤其是语言的活跃。
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英语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3 实行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的悟性强些,接受能力快些;有些学生则反应慢些,反复讲的内容都不能很好地消化掉。
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
要,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的提高。
3.1 分层授课。
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要求时,应注意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承受能力。
通过分层次的授课方式,树立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乐趣,逐渐具备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比如:成绩好的同学,在回答完问题后,让他们讲出原因;成绩稍差的同学,则只要求他们给出答案。
再如:朗读课文,基础好的同学,朗读后要对课文进行复述;基础一般的同学,朗读后要求他们能回答相关问题;基础薄弱的同学,只要求他们朗读流利。
这样分层次的要求,使得学生总感到有希望,使每个同学都能找到成功的感觉。
学生不会因总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而丧失学习的兴趣;老师也会因学生完成了既定要求,对他们时常给予鼓励。
良性的循环使学生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感兴趣。
3.2 分层辅导。
对于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辅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对于基础较好,领悟能力较强的同学,课后就尽可能地以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为主要目的。
比如:对班上前三分之一的同学,我主要以培养他们学习能力为主,对他们提高要求,在学习方法方面指导他们,让他们在完成好学校的作业外,再额外做些补充练习,给他们定的目标是要达到考级优秀;班上的中等同学则要求他们基本掌握课上所学内容。
课后也主要以辅导当前所学知识为主,他们的奋斗目标应是考级达到良好;而对于那些不具备学习能力,基础薄弱的同学,主要采用以旧知识带新知识的方
法进行补课,使他们能尽快上课听得明白,跟得上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