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常见口腔粘膜病》PPT课件
《常见口腔粘膜病》PPT课件
2、疣状型:呈乳白色斑块,厚而突起,表面呈绒毛状或刺状突起,高低不 平,非常粗糙。好发于牙槽脊、唇、上腭、口底等部位。
3、斑块型:局部受刺激可呈糜烂溃疡,反复发作,疼痛明显,易恶变。
4、颗粒型:白色微小斑块,呈颗粒状,高于粘膜表面,疼痛。多发于口角 区颊粘膜,易恶变。一般恶变率为3~5%。
(三)白斑恶变倾向:定时复查。 1、位于舌腹、口底、口角者。 2、疣状、颗粒、糜烂型或有刺激痛者。 3、病理表现为不典型增生者。 4、合并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4、免疫功能: ①自身免疫和体液异常,如血清中免疫球蛋白ⅠgG.M.A↑;
②细胞免疫,如B和T淋巴C ↑。 5、遗传因素:约占20%左右。
【临床表现】 (一)轻型口疮 1、好发唇、颊、舌等非角化区。 2、初起小红点,随后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直径2~4mm,边界清楚、周
围红晕,表面为浅黄白色假膜,灼痛明显。病程为7~14天自愈不留瘢痕。 见彩图11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特点】 1、好发唇、舌、颊、颚部。 2、溃疡2-5mm,大小不等,散在呈圆形
或椭圆形,周边充血红晕,有黄色假 膜。3、为烧灼样痛。 4、溃疡损害具有周期性复发 的规律, 病程为7-14天愈合不留瘢痕。
【病因】 1、胃肠功能紊乱,如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 2、内分泌功能紊乱,月经期等。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失眠、过度紧张、劳累等。
开口痛或出血。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特征诊断。
【治疗】 (一)局部疗法: 1、2~4%碳酸氢钠擦洗。 2、2%龙胆紫涂布,或制霉菌素液涂布。
(二)全身用药(教材75页) 1、口服制霉菌素(涂布),7~10天一个疗程。 2、咪康唑200mg/日,14~30天为一个疗程。 3、氟康唑,200mg/日次,100mg/日,7~14天。 4、转移因子。5、手术治疗。
口腔念珠菌
【特点】 病损区成乳白色状,好发于婴幼儿。 【病因】 1、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 2、继发于新生儿麻疹,婴儿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临床表现】 (一)念珠菌性口炎 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或鹅口疮) (1)好发舌、颊、唇、腭。 (2)白色凸起凝乳状斑,周围充血。 (3)疼痛不明显,假膜不易除去。
2、2.5~5%金霉素甘油或0.1%疱疹净滴眼液涂搽。 3、止痛:进食前可用0.5%达克罗宁或1%普鲁卡因局涂搽。
全身治疗:
1、抗病毒:
扳蓝根冲剂、病毒灵、病毒唑 、 干扰素等等。
2、免疫调节:
口服左旋咪唑、转移因子。
3、局部用药:0.1-0.2%洗必泰和复方 硼酸溶液含漱。5%四环素或金霉素 甘油糊剂局部涂搽。
痛剧烈,伴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治疗】消炎、止痛和促进愈合。
(一)局部疗法:
1、药膜。如金霉素药膜等贴粘。
2、皮质激素:如强的松龙液与1~2%利 多卡因等作封麻(用于腺周口疮)。
3、中药粉剂涂布、西瓜霜、冰硼散等 4、腐蚀剂:如三氯醋酸、稀盐酸等 烧灼。5、含漱液:0.1%洗必太。
(二)全身治疗
【临床特点及分类表现】 (一)临床特点: 1、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好发颊、舌、
唇、腭、口底。 2、损害特征:高出粘膜粗糙的白色斑
块,粘膜弹性,张力明显下降。 3、无症状或口干。 4、病检为上皮异常增生,属癌前病变。
(二)临床分类及表现:
1、皱纹纸状:粘膜白色斑块,表面略粗糙,无光泽,微高于表面,多发双 颊、舌背、口底等。
2、急性红斑型(萎缩型)
(1)粘膜充血糜烂。
(2)舌乳头呈团块萎缩,舌苔增厚。
(3)患者有味觉异常或消失。
(4)口干灼痛。
3、慢性肥厚型(增殖型):此型多见 于颊、舌背及腭部,病损对称,位 于口角内三角区,呈结节状或颗粒 状增生。
4、慢性红斑型(托牙型口炎) (1)发生在任何部位。 (2)在充血发红的口腔粘膜上可见白色小斑点或条索状假膜。 (3)局部微痛而粗糙感。
口腔单纯性疱疹
【病因】
1、病菌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2、继发于流感、伤寒、疟疾、
支气管炎和其他发热疾病。
分类及表现: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1)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见。 (2)前驱症状明显。潜伏期4—7天,发病前为发热、流涎、拒食、淋巴结
肿大。
(3)口腔损害:粘膜充血,形成一或几簇小小水泡,呈针头状,出现浅 溃疡,边缘不齐。
(二)念珠菌斑唇炎。多发于50岁以上者,多见于下唇常伴口角炎。 临床症状:
(1)糜烂型:病损呈鲜红色的糜烂面,表面脱屑。 (2)颗粒型:下唇肿胀,唇缘皮肤交界处有小颗粒。 (3)可找到芽生孢子和假菌丝。
(三)念珠菌口角炎:多发生于儿童及身体衰弱的病人等。 症状:双侧口角的皮肤与粘膜发生干燥而破裂,有糜烂和渗出物,形成结痂,
1、免疫调节:口服左旋咪唑片或肌注转移因子等。
2、中成药:昆明山海棠片。
3、维生素类:如B1、B6、B12、E
叶酸、谷维素等。
第六节 天疱疮 (自学)
口腔白斑病
白斑是发生于口腔粘膜的白色角化斑块或斑片,不具有任何其他疾病 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因其有潜在恶变的可能,故被称为癌前病变。
【病因】 1、与烟草为主要因素, 2、不良修复体。 3、酸烫物刺激。 4、继发于白念病及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
(二)重型阿弗他溃疡(腺周口疮) 1、好发唇内侧、软腭、舌腭弓等黏液腺较多的部位。 2、溃疡深而大,直径10~30mm,中央呈弹坑状,周围暗红隆起。 3、病程长,可达数月或半年,愈合慢,有自限性,愈合后留瘢痕,严重者
可有组织缺损。见彩图12
(三)疱疹样阿弗他溃疡(阿弗他口炎或口炎症口疮) 1、好发舌腹、口底及唇粘膜多见。 2、溃疡数目多,从十几至几十个不等,直径1~2mm,但可融合成较大溃疡。
(4)愈合期:溃疡缩小逐渐愈合,不留疤痕,病程约7—10天。 见彩图1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1)原发30—50%有复发,主要为唇部,即复发性唇疱疹。 (2)症状:有多个成簇疱溃烂,形成结痂。 (3)病程约10天愈合,不留疤痕,但感染可延长愈合。
见彩图2
【诊断】 1、据临床表现不难确诊。 2、有可疑可涂片检查。 【治疗】 局部治疗: 1、保持口腔卫生,常用0.1~0.2%洗必泰液或朵贝氏含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