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饰件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XX-03-15发布 20XX-03-15实施
XX公司发布
一概述
汽车内饰件是和乘员接触的最紧密、最直接的局部系统环境,该环境直接关乎驾乘人员的舒适感受、安全和健康,内饰设计质量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本规范将指导本公司汽车产品内饰主要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仪表台的设计
2.1 设计规则
1. 仪表台边界尺寸必须满足设备、工艺和材料的极限要求;
2. 基于整车设计任务书确认仪表台基本结构参数;
3. 推荐使用管梁结构,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4. 仪表台管梁、手套箱、方向盘盖板等附件尽可能沿用,以缩短开发周期、提
高可靠性、并有效降低成本;
5. 塑料件的突出或凹陷部分出模角度控制在0-25°,以降低模具设计、制造成
本;
6. 安装在本体上的附件外凸特征尽量减小,以降低模具设计、制造成本;
7. 尽量减少紧固件的种类,推荐螺栓不超过5种,螺母不超过4种,卡子不超
过3种,表面盖扣不超过两种;
8. 配合仪表台内的功能件,推荐使用半圆形结构设计特征;
9. 气囊安装之间推荐使用成熟沿用件,以降低结构风险和开发成本;
10. 如有参考养车,驾驶位置人机工程参数推荐使用原车设计,可大大减小设
计风险和成本。
2.2 仪表台设计规范参数
三遮阳板性能标准
3.1 设计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
GB 11562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
QC/T 629 汽车遮阳板
QC/T 484 汽车油漆涂层
QC/T 625 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QC/T 236 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
QC/T 15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
3.2 性能要求
3.2.1 结构形式
遮阳板按转动方法分为两种型式,分别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遮阳板的型式
图1 遮阳板旋转示图
3.2.2 技术要求
3.2.2.1 遮阳板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3.2.2.2 安装要求
3.2.2.2.1遮阳板安装在汽车风窗框上横梁或相当位置,当遮阳板本体旋转至其下边缘处于最低位置时,其下边缘应在GB 11562-1994中3.5.1规定的V2点所确定的仰角为5°的范围内。
不使用时,其本体不应减小驾驶员视野。
3.2.2.2.2 遮阳板不能有尖角,边缘硬质零件的圆角R 不能小于3.2 mm ;本体厚度小于3.2 mm 者,圆角R 取厚度的15 %~50 %。
3.2.2.2.3 遮阳板各个状态之间转换操作简单可靠,转动应平稳、灵活、无噪音。
遮阳板应能在任意位置停留。
3.2.2.3 外观要求
3.2.2.3.1 遮阳板本体应由吸能减震的柔软材料填充和覆盖表面,表面不应有污点、皱纹、凹凸及松驰等缺陷。
3.2.2.3.2 遮阳板周边应平整,无开裂现象,热合接缝高度在1.0 mm 以下,每30 mm 长度的热合接缝承受力不小于50N (见图2)。
图
2
50N
50N
3.2.2.3.3 安装部件采用金属材料时,其表面必须进行防腐蚀处理。
保护层应符合QC/T 625的规定;涂漆层应符合QC/T 484的规定。
3.2.3 其他性能要求
3.2.3.1 操作力矩
3.2.3.1.1 在任意位置上,绕X轴(上下方向)旋转的操作力矩,最小应大于遮阳板振动加速度为 50 m/s2时的等效力矩;最大应小于2 N·m。
等效力矩T由下式求出:
T=mB/20
式中:T—振动加速度为50 m/s2时的等效力矩,N·m;
m—本体质量(不包括转轴的质量),kg;
B—X轴至本体重心的距离,mm。
(B的测量方法应按QC/T 629-1999附录A中A1的规定。
)
3.2.3.1.2 在任意位置,绕Y轴旋转(左右方向)的操作力矩,最小应大于0.4 N·m;最大应小于4 N·m。
3.2.3.2 转动耐久性
绕X轴(上下方向)往复转动1000次后,仍能符合5.3.1的规定。
绕Y轴(左右方向)往复转动200次后,仍能符合5.3.1的规定。
3.2.3.3 耐高温性
将遮阳板在(100±2) ℃的温度条件下放置 4 h,然后取出冷至常温后,应符合3.2.2.2.3、3.2.2.3.1及3.2.2.3.2的要求。
3.2.3.4 耐光性
遮阳板本体在氙灯耐气候试验箱中连续进行72小时试验,试验后应符合3.2.2.2.3、3.2.2.3.1及3.2.2.3.2的要求。
另外,表面不应有明显的褪变色、龟裂等现象。
3.2.3.5 耐冷热循环性
试验环境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85%。
以(80±2) ℃/15.5 h→室温/0.5 h→(-30±2) ℃/7.5 h→室温/0.5 h为一个周期,对遮阳板进行二个周期的试验,试验后应符合3.2.2.2.3、3.2.2.3.1及3.2.2.3.2的要求。
且表面不应有明显的褪变色、龟裂剥落、硬化等现象。
3.2.3.6 阻燃性
遮阳板的阻燃性能应符合GB 8410的3.2的规定。
四顶蓬设计
4.1设计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31 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
GB/T 3399 塑料导热系数试验方法护热平板法
GB/T 6343 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8812 硬质泡沫塑料弯曲试验方法
GB/T 9641 硬质泡沫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1548 硬质泡沫塑料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落锤法)
4.2 性能要求
4.2.1 顶蓬表面应平整,无毛刺、无裂痕,不允许有影响强度、使用性能及外观的开裂、气泡、划痕、褶皱等缺陷。
顶蓬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顶蓬应色泽均匀且按设计要求匹配。
4.2.2 在亚太地区条件下(温度-40-52℃),使用寿命为10年,可用肥皂和水或者真空吸尘器清洗且不变质。
4.2.3 顶蓬在安装过程中,要避免划痕、褶皱、油污等
4.2.4顶蓬面料采用无纺布。
复合面料的燃烧特性应符合GB 8410的规定。
4.2.5 弹性伸长率≥39%;加热收缩率(纵向)≤4.6%;加热收缩率(横向)≤6.6%;剥离强度(N/25mm)≥6。
4.2.6 燃烧速度≤100mm/min,并且在60S或100mm内熄灭。
洗涤汽油挥发后,表面没有出现痕迹圈。
耐光色牢度(级)灰色标度等级≥4;耐水色牢度(滤纸试验)灰色标度等级≥4.5。
4.2.7 本车在客户环境中使用10年后,顶蓬的造型不得有不良改变。
五地毯设计
5.1 设计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 216 汽车用地毯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QC/T 15 汽车塑料制品通用试验方法
4.2 性能要求
外观及尺寸
地毯的形状大小应符合数模,地毯表面不应有色泽不匀、裂缝、破洞、经纬条痕明显等疵点,表面要平整;毛毡及纤维板无开胶、无堵孔,订钉牢固无废钉,缝纫整齐无漏针。
颜色应均匀一致。
材料要求
前地毯总成由针刺毡压制成形后背面PU发泡而成,发泡部分要与钣金随形,且与针刺毡粘结牢固,在使用过程中无脱落现象;后地毯总成主材料为低发泡软聚氯乙烯片材压制而成,形状要与钣金随形。
物理要求
地毯压缩百分率≥30%,压缩弹性率≥70%;
断裂强力:纵向测量值≥100 N,横向测量值≥100 N;
断裂伸长率:纵向测量值≥10%,横向测量值≥10 %;
梯形法撕破强力:纵向测量值≥50 N,横向测量值≥50 N。
化学要求
地毯不应散发出任何使人难受的气味,使用过程中无霉菌滋生、无霉烂等气味,也不应含有任何有毒或不利于健康的物质;
燃烧速度≤100mm/min,并且在60S或100mm内熄灭;
耐光色牢度≥4级,耐磨色牢度≥4级,耐水色牢度≥4级;
吸水尺寸变化率≤±2%;
受热尺寸变化率≤±2%。
使用寿命
在亚太地区条件下(温度-40-52℃),使用寿命为10年。
其它性能要求
可用真空吸尘器、肥皂和水以及市售地毯清洗剂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