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度绞车检修作业指导书

调度绞车检修作业指导书

调度绞车检修作业指导书
1、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于煤矿井下用各种型号调度绞车的检修、修复。

2、交接检查:
2.1 设备进厂交接时,首先清点外部附件数量和设备有关的零部件进行检修前的验收交接,并填写《机电设备安装(撤除)交接单》(如下表),参加交接人员必须签字。

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撤除)交接单
工作面年





机械修理车间:使用单位:运搬工区:
2.2询问使用单位运转情况。

3、清理、拆卸:
3.1清理设备外表油污及附着杂物
3.2电机拆除,交电气修理车间处理。

3.3对外部附件,存放到检修地点,按类分别码放整齐。

3.4根据装配图,依次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把零部件对于相似或不容易记住安装顺序的零件,拆卸零件前应做好标记。

3.5对于配合较紧密的零件,严禁硬性拆卸,防止损坏零部件;需加温拆卸的必须加温拆卸。

凡正常方法无法拆卸的,如轴承过热与轴承室粘连等情况,需破坏性拆卸的必须报请矿租赁中心及以上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

3.6对于需敲打的零件,一定要用紫铜垫上橡胶木板垫,防止将零部件敲变形,损坏零部件。

3.7 松开制动闸、工作闸拉杆连接装置。

3.8 将滚筒吊出放置在合适位置。

3.9 用专用扒子将行星轮架拆掉取出。

4、检修、修复:
4.1 对于承载小,不需热处理和非关键部件、零件、锻件、铆焊件,允许用补焊修复。

4.2 对于磨损较轻的轴孔等应采用刷镀和喷镀处理。

4.3 修补后的零部件,应根据图纸重新加工,所有尺寸和技术要求都必须符合设备说明书上图纸要求。

4.4 滚筒及压绳装置
4.4.1卷筒不得有裂纹和变形。

4.4.2卷筒表面的固定螺钉和油堵,不得高出卷筒外表面。

4.4.3钢丝绳的出口处不得有棱角和毛刺。

4.4.4固定在卷筒上的绳头不得作锐角折曲,绳端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规定。

4.4.5齿轮与卷筒边之间应保持0.4mm的间隙,电动机与卷筒、挡盘与滑圈之间保持 0.5mm的间隙。

4.4.6左右两支架的中心高偏差不得大于0.1mm。

检查行星轮及太阳轮的啮合情况,齿轮与滚筒边之间留1.04mm,轴承磨损情况。

4.5闸和闸轮
4.5.1滚筒无裂纹,破损或变形,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mm,闸轮表面无油迹。

4.5.2闸把及杠杆系统动作灵活可靠,拉杆螺栓有背帽,拉杆及杠杆系统无显著弯曲,闸把定位拉簧齐全有效,11.4KW小绞车施闸后闸把位置不超过水平位置。

拉杆螺栓、叉头、闸把、销轴不得有损伤或变形,拉杆螺栓应背帽背紧。

4.5.3闸带与闸皮应用铜或铝铆钉铆接,铆钉埋入闸带深度不得少于闸带厚度的30%,闸带与闸皮铆接后应紧贴,不得有间隙。

闸带无断裂闸皮不得断裂,闸带磨损的厚度不得大于1.5mm。

4.5.4闸带与闸轮边缘的偏差不大于5mm,闸带与闸轮间隙为3~5mm。

闸轮磨损不得大于2mm ,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1.6。

4.5.5绞车注油腔的润滑脂必须干净,不准混有脏物、灰尘及水等杂质,注油量为空腔的1/2左右。

4.5.6螺丝、螺母、背帽、垫圈、销子、顶丝、油塞、护板、压板齐全、完整、紧固有效。

4.5.7运转无异响,无甩油现象。

4.6底座
4.6.1底座不得有裂纹,基础螺栓必须紧固。

4.6.2护板应完整齐全
5、装配:
5.1根据装配图,依次从里到外的顺序(原则上装、拆的顺序相反)将零件按照装配图依次装好,在装配时应注意拆卸时所做的标记,并涂少量防锈油。

5.2、装配时严禁硬打硬碰,轴承等应用专用工具、需要热装的一定热装。

5.3、装配轴承时应放入轴承空间65%的润滑脂。

5.4、应将所有橡胶密封件更换新的。

5.5将行星轮与行星轮架装入行星轮系,装入外齿圈,并加入适当的润滑脂。

5.6将滚筒装配完整后,整体安装在绞车机体上。

5.7将完好的电机镶嵌入滚筒与支座上,电动机挡盘与滚筒滑圈留0.55mm间隙。

5.8调整闸托、闸带及连接拉紧装置,闸把拉紧装置的3/4为工作行程,留有1/4余量行程。

6、验收试运转:
6.1整机空转1小时,正反各30分钟。

6.2记录整机试验各性能参数,并存入《设备修复流程及出厂检验记录表》(见附表2)。

6.3整机试验应注意以下几点:
6.3.1各部注油量到规定位置,所有连接件都必须紧固好,各结合面不得有漏水漏油现象。

6.3.2各传动部件不得有振动颤动,异常噪音和升温。

6.3.3闸把调整到位,操作灵活准确。

7、填写设备修复档案。

十、各类减速机检修工艺流程
1、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于煤矿井下用各类减速机的检修、修复。

2、交接检查:
2.1 设备进厂交接时,首先清点外部附件数量和设备有关的零部件进行检修前的验收交接,并填写《机电设备安装(撤除)交接单》(如下表),参加交接
人员必须签字。

庄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撤除)交接单
工作面年





机械修理车间:使用单位:运搬工区:
2.2询问使用单位运转情况及存在故障。

3、清理、拆卸:
3.1清理减速机外表油污及附着杂物。

3.2根据检修的减速机准备合适的拆卸工具,紫铜棒、扳手、锤头、绳头、钎子等;准备好所需的材料,砂纸、棉纱、清洗剂、油石、塑料薄膜、油盘等;3.3拆除高速端联轴节或液力偶合器。

3.4将低速端输出齿轮或联轴节拆除。

3.5打开减速箱端盖及上盖,将各级传动齿轮、轴承取出。

3.6对于配合较紧密的零件,严禁硬性拆卸,防止损坏零部件;需加温拆卸的必须加温拆卸。

凡正常方法无法拆卸的,如轴承过热与轴承室粘连等情况,需破坏性拆卸的必须报请矿租赁中心或以上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

4、检修、修复:
4.1检查齿轮的磨损情况,检查齿轮的啮合位置和啮合面积,轴承磨损情况,不符合要求予以更换。

A 传动轴出现裂纹时必须更换。

B 轴与齿轮、轴承配合处磨损量小于轴径的3/1000时允许修复。

C 齿轮磨损量超过齿厚的15%---20%时应更换。

D 高速齿轮应成对更换。

E 齿根出现裂纹、两相邻的齿轮破碎、齿轮体裂纹、齿面点蚀面积超过齿宽的30%、齿高的50%或剥落坑超过齿厚的10%能情况之一,必须更换。

F 齿轮表面的碰、擦和塑性变形而产生的凸起必须修复。

G 更换的齿轮、轴其制造、装配的技术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检查减速箱体有无裂纹和变形,与轴承配合的座孔处有无明显磨损,如不符合要求予以更换并清洗干净。

A 箱体和箱盖出现裂纹时允许焊补修复,经修复后的箱体不应有漏油、渗油现象。

B 箱体轴承孔磨损后其配合未超过下一级配合时,允许使用,超过时应修复或更换。

C 箱体上的螺栓孔磨损后,允许扩大一级,但必须配相应联结件。

D 修复和更换的箱体和箱盖应符合JT/T136—94的有关规定。

4.3检查高低速端联轴节与轴的配合孔有无磨损,安装弹性部件的部位有无变形和磨损,同时检查弹性连接件的磨损情况,不符合要求的予以更换。

4.4检查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更换按轴承的技术要求执行。

5、装配:
5.1将各级传动齿轮和轴承依次装入减速箱体,并利用调整垫调整齿轮和轴承的接触位置和各种间隙。

5.2将减速箱结合面涂抹密封胶安装到位,并将螺栓按对角依次紧固。

5.3将高低速端联轴节安装到位,并将弹性连接件固定好。

5.4装配精度要求:符合JT/136---94要求。

6、验收试运转:
6.1 减速器修理后均应做无负荷试运转,运转应平稳、无冲击、无异常震动和噪声,各密封件不得漏油。

6.2 试运转时间不得少于0.5—1小时。

6.3 性能平稳,达到完好标准。

6.4 记录整机试验各性能参数,并存入《设备修复流程及出厂检验记录表》
(见附表2)。

7、填写设备修复档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