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记忆((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记忆((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记忆教学目的:1、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分类2、掌握记忆的过程、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好的记忆品质、青少年记忆的特点及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重点: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好记忆力的培养难点:良好记忆力的培养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有重要的意义且潜力巨大:举例说明:①②③启发思考:人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对记忆有何影响测试:下面有20个词语,请你只看一遍,词与词之间间隔几秒,记忆时连序号一起背,看你能记住多少记一记:你能记住吗二、记忆的分类(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时间分)1、瞬时记忆(约2秒左右)当引起感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信息仍然在感受器中继续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短暂信息的保持,就是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

例:闪现单词 2、短时记忆(约1分钟)处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信息一般保持在1分钟以内。

例:打电话3、长时记忆永久性的记忆存储,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举例:愉快的经历、痛苦的经历、一些知识启发思考:你们喜欢哪一种记忆(出示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二)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内容分)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并出示图片。

2.语词—逻辑记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3.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4.运动记忆对活动的动作及动作的顺序的记忆。

举例。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参与的程度分)1.外显记忆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举例。

2.内隐记忆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举例。

(四)情景记忆与语词记忆(根据记忆性质分)1.情景记忆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举例。

2.语义记忆指人们对事物的意义和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请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三、记忆的过程及规律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与重现记:识记、保持;忆:再认与重现。

识记、保持是再认与重现的前提,再认与重现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

(一)识记识记是把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记住。

识记的存储形式:①记忆表象②语词影响识记的因素:1.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举例:a、说出楼梯数b、依不同的要求讲故事c 、P118表5-1单词对比实验(2.识记方法对识记的影响举例:P118表5-2三种不同材料识记效果比较3.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对识记的影响举例:形象与抽象材料的文章、数量多与数量少的文章、不同性质材料的保持曲线(二)保持与遗忘1.保持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保持是会变化的,其变化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上。

在数量上,随着时间的进展,保持量呈减少趋势,在质量上,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也会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就是遗忘。

例:密克尔图形实验(图形有变化)、巴莱特故事实验(故事情节有增减)见P1202.遗忘指个体对于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地再认或重现的现象。

(1)遗忘的原因:①病理性原因:A.脑退化或损伤 B.神经衰弱②非病理性原因A.记忆痕迹消退B.记忆痕迹受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例:①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实验(P122)想一想:为什么记忆效果早晚好中午差你还见过哪些前摄或倒摄抑制现象启发思考:以下实验哪一种回忆效果好为什么实验组:学习A材料→学习B材料→回忆B材料控制组:休息→学习B材料→回忆B材料实验组:学习A材料→学习B材料→回忆A材料控制组:学习A材料→休息→回忆A材料C.大脑产生“超限抑制”启发思考:甲同学连续学习三小时同一科目的内容,感到很疲劳,乙同学连续学习三小时不同科目的内容且其中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却感到很轻松。

为什么(2)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发展较快,以后遗忘的速度下降,到后来遗忘停在一定水平上不再发展,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见P123图5-2)启发思考:根据遗忘曲线,学习一篇英语新课文后,如何减少遗忘影响遗忘的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例:抽象与形象的材料②识记材料的数量例:材料的多与少③识记的程度例:过度50%为好、不同学习程度学习材料保持量的比较④识记的方法例:谐音法—181883;联想法—王维记忆故事⑤个人因素的影响例: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对识记的影响(三)再认与重现1.再认指个体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例:认出以前见过的人、识别过的事物2.重现经历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而能够把它回忆出来,叫做重现。

重现分无意重现和有意重现。

启发思考:①做填空题、睹物思人,分别属于哪类重现②做填空题、做选择题,分别属于哪种记忆现象第二节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1.头脑清醒无疲劳感2.记忆的目的任务明确3.具有“记住”的信心4.采用适己的方法二、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教学过程要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2.要注意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的规律组织教学3.重视复述训练4.注意知识的归纳和系统化例:1、英语音标——元音、辅音 2、利用层次网络模型组建记忆结构三、运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适量; 3.复习计划要科学;4.适当的超额学习; 5.复习要做到经常性和多样化。

第三节青少年记忆力的培养一、良好的记忆品质(一)识记的敏捷性:指记忆在速度上的品质。

例:张松背书(二)记忆的精确性:指对所记住的事物精确无误的品质。

(三)保持的持久性:指记忆在时间持续上具有的品质(四)记忆的准备性:指善于根据当前的要求,把需要的事物从记忆中准确迅速地提取出来。

启发思考:(1)看书看得快记得快的人和看书看得慢记得牢的人分别在记忆品质的哪些方面表现得较突出(2)古人王粲摆棋的故事。

分析王粲具有哪些优秀的记忆品质二、青少年记忆的特点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3.意义识记方法占主导地位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5.记忆广度增大三、良好记忆力的培养1.掌握良好识记方法(1)意义识记和理解记忆(2)多通道协同记忆(3)阅读与试图回忆2.掌握有效进行追忆的方法(1)中介性联想(2)利用再认3.掌握有效的记忆术(1)定位法(2)联想记忆法(3)形象记忆法(4)谐音记忆法(1)定位法测试:下面有20个词语,请你只看一遍,词与词之间间隔几秒,记忆时连序号一起背,看你能记住多少(出示标好序号的20个词语)如果在以上内容中,随意说出一个序号,让你马上答出词语,或者随意说出一个词语,让你立即答出序号 ,你能吗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记忆方法,它会使你的记忆力再上一个台阶。

——这就是定位法。

向学生传授定位法。

(学习了定位法,学生们会很快记下了以上20个词语,可让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记忆效果)记成语:(出示标好序号的20个成语)(学生们再次很快记下了以上20个成语,再次让学生自愿上台展示自己的记忆效果)进一步介绍:可以做定位词的事物很多,定位词必须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顺序鲜明的东西。

例如:1、人体器官(从上向下)2、家庭亲属(由长辈到晚辈)3、动物(体型由大到小)4、家俱设施(价格由高向低)5、从家到学校经过的地方6、服饰(从上到下、从外到内)7、你班按学号排列的同学。

8、前面制定的数字1—100的代用词语提示:定位词必须记得滚瓜烂熟,记忆效果才好。

记一记:八荣八耻:(2)联想记忆法1、定义(见P138)2、记一记:15个词语(3)形象记忆法1、定义(见P139)2、记一记(电话号码): 2 3221916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记小数点后的数字。

(4)谐音记忆法1、定义(见P139)2、记一记:(1)(2)拉丁美洲的国家(6个名字较难记的国家)(3)英语单词启发思考:以上记忆方法的建立是以心理学的哪些记忆理论为基础的活学活用,快速记忆:记朝代启发思考:以上朝代记忆运用了哪些记忆法学习收获:学生们将会很快记下了以上内容,同时认识到记忆方法的神奇,会激发对记忆理论与方法探索的兴趣。

对全章进行归纳及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布置课外作业:A.按本章教学要求复习。

B.思考本章课后练习第1、2、3、4 、5、6、7题。

C.做一做:一、填空题1、记忆以___、感知_____为基础,而且是从____感性认识、____过渡到_理性认识_______的桥梁。

2、记忆是个体对__、过去经验______的反映。

3、记忆有其特定的过程,记忆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即________、________、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________.。

4、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就是___记忆表象_____ 。

5、记忆表象有两个特征:即_______、直观性、概括性_______。

6、记忆表象是从____感性认识、____过渡到__理性认识______的中间环节。

_7、根据个体在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可将识记分为___有意识记、____和___无意识记_____。

8、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把识记分为_____机械识记、意义识记_______。

9、德国心理学家___艾宾浩斯_____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首创性研究。

10、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___重复、____,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__理解______。

11、遗忘发展的基本趋势是_、先快后慢_______。

二、判断题: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分散识记成绩优于集中识记,部分识记不如整体识记,整体识记又不如综合识记(先整体后部分)。

(√)2、有意识记是有意义的记忆,无意识记是无意义的记忆。

( × )3、视觉识记优于听觉识记,而视听结合,或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参与的识记效果则更好。

(√)4、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的规律,显示出人类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慢后快的特点。

(×)5、记忆表象是介于感觉和知觉之间的中间环节。

(×)6、记忆表象的直观性使其与客观世界的各种具体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概括性则使其脱离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向理性的经验界延伸。

( √ ) 7、树立了“一定能够记住”的信心,就有利于提高脑细胞的兴奋性,使脑细胞变得活跃起来。

(√)8、过度学习就是指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大大超过了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而导致负向学习和影响记忆效果的学习。

(×)9、识记一份较长的材料,往往首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