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压强的切割PPT
•竖直向下时施力后的压强可表示为 P’=F’/s=(G+F)/s=G/s+F/s=P+F/s
• (其中F’表示施力后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表 示对物体施加的力,P表示未施力前的压强,G表示物 体的重力,s表示受力面积)。
19、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物体密度关系为ρ 甲>ρ 乙>ρ 丙, 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甲、 F乙、F丙,F甲=F乙=F丙,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的大小 关系( )
(三)求高度比
30、材料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他们的底面半径为RA、RB
,将它们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 B对桌面的压强为p1。将B叠
放在A上(如图4所示),A对桌面的压强为p2,已知RA:RB=2:1
, p1:p2=1:3,则两圆柱体的高度之比hA:hB为(
)。
A.5:2
B.11:4
C.2:5
D.4:1
平桌面上对桌面压强不变的是图:( AC)
A.甲 B.乙 C.丙 D.丁
图2
3.有一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F,压强是P,如图所 示,若切去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
为( B )
4、如图所示,一个均质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 压强为p若沿图中虚线部分将其分为a、b两块,并将它们左 右分开一小段距离,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
分叠放在甲的剩余部分上,此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p甲,乙对水平
面的压强p乙,甲对水平面的压力F甲,乙对水平面的压力F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F甲<F乙 D.F甲=F乙
(二)水平切割类型 (原来压强相等)
(1)截去相同高度
11.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甲高于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 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 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关系是 ( )
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 A、 p甲 < p乙
B、p甲 = p乙
• C、p甲 > p乙
D、无法判断
(3)质量变化部分
16、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 甲<ρ 乙<ρ 丙 。若
在两正方体上方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
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M/、N/对地面的压力、压强( D )
A、M/对面的压强可能小于N/对地面的压强 B、M/对面的压强可能大于N/对地面的压强 C、 M/对面的压力一定等于N/对地面的压力 D、 M/对面的压力一定大于N/对地面的压力
6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 平地面上。若分别沿竖直方向截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
四、叠放类
(一)求压强比 26、如图所示,两个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b的横截 面积是a的3倍,将a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b竖直放在a上,如 图甲所示,这时a对地面的压强与b对a的压强之比为3∶2; 若a、b倒置后仍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乙所示,则a对b的压 强与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 • A.1∶1 B.1∶2 C.1∶3 D.1∶4
29.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对地面
的压强为p1,若取走A,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 = 3:2, 若A、B的边长之比为LA:LB = 2: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B的体积之比VA:VB=8:27 • B.A、B的密度之比ρ A:ρ B=9:4 • C.A、B的质量之比mA:mB=1:2 • D.A、B的物重之比GA:GB=2:3
A pA>pB。 B pA<pB。 C pA=pB。 D 无法判断。
A B
极限思维法
8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 压强相等,已知甲的密度<乙的密度.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
质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B )
9、甲、乙两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ρ甲<ρ乙), 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两个立方
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为( C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不确定
甲
乙
图6
7、如图所示,A、B两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 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两立方体沿竖直方向各切去 相同的宽度,再将切去的部分放在各自的上表面,则此时它
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B )
体各切除质量相同的一部分,再将切除部分分别叠放在各自剩
余部分上面,则水平地面受到甲、乙的压强( A )
A.p甲<p乙 C.p甲>p乙
B.p甲=p乙 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甲 乙
10.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边长
a甲=2a乙.如果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分别切去厚度为各自边长1/4 的部分,然后将甲切去部分叠放在乙的剩余部分上,将乙切去部
面的压强关系为( )
• A P甲<P乙<P丙
B P甲=P乙=P丙
• C P甲>P乙>P丙 D 无法判断
17.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已知ρ甲 <ρ乙<ρ丙。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丙三个正方体上部切去一块,使三个正方体的剩余
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切去部分的质量关系为
• A.P甲=P乙=P丙 • C.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D.无法判断
20、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物体密度关系为ρ 甲>ρ 乙>ρ 丙, 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甲、 F乙、F丙,F甲=F乙=F丙,则三个正方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的大小 关系( )
25.甲、乙、丙三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
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p甲<p乙<p丙,若分别在 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
)
• A F甲<F乙<F丙。 B F甲=F乙=F丙。 • C F甲>F乙>F丙。 D 以上都有可能。
C、 p甲<p乙<p丙。
D、 无法判断。
甲
乙
丙
13、如图所示,两个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
方向截去其上部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
等。则它们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
A、p甲 = p乙 B、 p甲 < p乙
C、p甲 > p乙 D、无法判断
1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
()
A丙.。△m甲=△m乙=△m丙。 C. △m甲<△m乙<△m丙。
乙。
B. △m甲>△m乙>△m D. △m甲>△m丙>△m
18.甲、乙、丙三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
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ρ 甲<ρ 乙<ρ 丙,若在甲、乙、丙三个立方
体上分别放一个质量相等的铜块,则三个立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
A、 p甲>p乙。 C、 p甲<p乙。
B、 p甲=p乙。 D、 无法判断。
1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立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
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相等,现在三个正方体的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高度,则剩余
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
A、 p甲>p乙>p丙。
B、 p甲=p乙=p丙。
• A.P甲=P乙=P丙 • C.P甲>P乙>P丙
B.P甲<P乙<P丙 D.无法判断
21、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物体密度关系为ρ 甲>ρ 乙>ρ 丙 。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
力F甲(这个力小于物体的重力),F乙,F丙,使三个正方 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仍然相同,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 )
• 1.将一均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若沿虚线切 开拿走左上方的一半, 则长方体的密度、长方体对桌面
的压力及压强的变化是( B )
• A.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减小 • B.密度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 C.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 D.密度不变,压强减小,压力减小
图1
2.按图所示的方式将正方体木块切去一半剩余的一半留在水
27、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
上,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如图所示,把甲、 放在乙的上面,则乙对桌面的压强为( )
A、P1+P2 C、(P13+P23)/P22
B、P12+P22 D、(P13+P23)/P12
(二)求密度比 28、如图所示,A、B两个圆柱体叠放在一起置于水平桌面上, 已知圆柱体A、B的高度比为1:2,底面积比为2:3。若此时 圆柱体A对圆柱体B的压强与圆柱体B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 这两个圆柱体的密度比为( )。 • A. 2:1 B. 2:3 C. 3:2 D. 6:l
上,他们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甲、乙两个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为6:5,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都截去甲边长的
1/3,则甲、乙两个正方体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
• A.6:5
B.5:6
C.10:9
D.9:10
(2)截去相同的体积
• 1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