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
[ 清]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竹图
[ 清]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画菊与某官留别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局蹐jí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náng橐t uó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潍县竹枝词一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yù脍k uài金jīn齑jī满mǎn市s hì楼lóu。
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潍县竹枝词二
两行官树一条堤,东自登莱达济西。
若论五都兼百货,自然潍县甲青齐。
潍县竹枝词三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怀潍县
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
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
题郭家南园
七载春风在潍县,爱看修竹郭家园,今日写来还赠郭,令人常忆旧华轩
男一: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女一: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齐:让我们今天走近他,感悟他,共诉板桥情。
女齐:初识板桥:
男一:郑板桥曾在我们潍坊任过七年的知县,在这七年中,他做到“无留牍,无冤民”,“囹lín g 圄y ǔ
囚空者数次”,使百姓安居乐业。
男二:他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zhuàn
城隍庙碑记,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县百姓间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男齐:知潍县
女齐:“七载春风在潍县” ,潍县的百姓爱戴他,他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留下了许多赞美潍县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板桥眼中,是怎样的潍县吧!
女齐:赞潍县
男二:带着对潍县的不舍,带着对潍县的留恋,郑板桥最终离开了潍县,来时两袖清风,走时三匹毛驴,坦坦荡荡,问心无愧,在他去世的前一年,还写下了《怀潍县》,可以看出他对潍县的满心欢喜,满满的怀念。
男齐:怀潍县
齐: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它带走了苦难,带走了伤痛,但他带不走我们对郑板桥的思念,他离任之后,他的诗词书画,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他的故事,在人民中间传了一代又一代。
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他刻苦努力、拼搏进取的学习精神,学习他不畏强权、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也会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