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印刷压力

第三章 印刷压力


按照包衬弹性模量的不同,包衬分为: 软性包衬、硬性包衬、中性包衬。


3
• 1、软包衬。 • 橡皮布+毛毡+衬纸,λ>0.25mm,压印面宽, 接触时间长,所需的最大压力可以小些,橡皮 布位移变形大,网点再现精度差,但对印版磨 损小,机器精度要求低。 • 2、硬包衬 • 橡皮布+纸。λ≤0.10mm,压印面较窄,接触 时间短,所需压力要大些,橡皮布位移变形 小,网点再现精度高,但易出墨杠。 • 3、中性包衬 • 橡皮布+橡皮垫+衬纸。0.1<λ≤0.25mm
§3.2.2、以上特点在胶印生产中的应用

§3.3、胶印包衬的分类 §3.3.1、分类

1、新的包衬有一较明显的塑性变形。因此新换的包衬在印 刷开始时(硬1000——软4000)张后,会因为塑性变形 而减薄,可能会导致压力不足,需要重新增加包衬量(软 补0.08—0.10mm、硬补0.02—0.03mm)。 2、新包衬的塑性变形趋于稳定后,在正常的使用范围内, 可以认为只有敏弹性变形。 3、随着印数和时间的巨大化,或是有一个超过正常应力值 的应力作用,橡皮布将会积累或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

§5.1、橡皮布的分类 • 胶印橡皮布分为普通橡皮布和气垫橡皮布二种 §5.1.1、橡皮布的结构 • 普通橡皮布由表面橡胶层(合成橡胶)、弹性胶层(天然橡胶)、 棉布骨架层组成。 • 气垫橡皮布由表面橡胶层、微泡海绵层、弹性胶层、棉布骨架层 组成。
1、包衬的种类 2、印刷速度。 3、纸张平滑度
§4.1.2、油墨转移率与压力的关系 • 在特定条件下,油墨转移率f与印刷 压力Pd的关系, • AB段上升缓慢,由于印刷压力过 低; • BC段f与Pd几乎成线性关系; • CD段合适的印刷压力,压力的改 变对油墨转移率影响不大; • 过了D点,压力过大,就会出现网 点严重扩大现象。
4
§5、橡皮布的性能 §4.2、确定合适的印刷压力(λ)需考虑以下因素:
§3.3.2、软、硬包衬的压力分布特点
1、P—λ关系。

A、要想获得相似的压力,软包衬的压缩量比硬包衬大得多。 B、同样的压缩量变动,在硬包衬上引起的压力变化要比软包衬 大得多,所以采用硬包衬对包衬的厚度的测量要求更精确,此 外,易因机器振动或制造精度而出现墨杠。
§3.3.3、选择不同类型包衬的依据
§5.1.2、二种橡皮布的性能差别

§5.2、橡皮布的技术要求 §5.2.1油墨传递性 油墨传递率f传=转移油墨量/吸附油墨量 ×100%,f传愈大,橡皮布传递油墨的性能 就愈好。
普通橡皮布的体积不可压缩(有凸包); 气垫橡皮布的体积可压缩(无凸包),原因是微 泡海绵层是由无数空气分散在胶层中,受压后空 气球缩小自身体积,产生垂直压缩,变形不再向 压印区二侧发展。
• 1、印过大量印刷品的包衬,其滞弹 性变形与敏弹性变形相比,可以忽 略不计; • 2、每次印刷都相当于一个加载—卸 载循环,包衬在每一循环中产生的 塑性变形都比前一循环中产生的塑 性变形小,总的塑性变形的增加量 愈来愈小,最后趋于稳定
• 如果材料的应力是周期性的压缩应力,如果周期很小,则由于 应变滞后于应力,滞后圈不能回到0点,而回到C点; • 依此类推σ-ε关系图上每个滞后圈的面积都等于材料因粘性(即 结构阻尼)而产生的内耗,因此,应力的每一循环都有材料的内 耗转变能释放出来,而使材料升温。


5
§5.2.4、弹性 §5.2.5、硬度 硬度大有利于网点光洁,但对印版磨损大。
§5.2.5、平整度与粗糙度

即要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具有良好的 吸墨性,又要保证良好的平整度。
§5.3、橡胶的特性 §5.3.1、结构特点
橡皮布表面粗度的選擇
1.
• 1、天然橡胶 • A、弹性模量小、伸长率大 • 天然橡胶是由数千个顺式异戊二烯聚合而成的长线形分子。平常 状态下,柔顺的分子链总是自发的处于卷曲状态。在拉伸力的作 用下,使分子链顺着外力场的方向舒展开来。另一方面,热运动 力图使分子链无序化,以便回复到卷曲状态,这就形成了回缩力。 • B、粘弹性 粘弹性。 分子构象改变的速度跟不上应力变化速度,表现为
xy n Pd E
1
§3.1.1三种变形的特点
σ
§3.1.2、粘弹性材料变 形的特点
• OA段表示敏弹性变形的发 生过程,AB段表示滞弹性 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发展过 程; • BC段表示敏弹性变形的消 失过程,CD段表示滞弹性 变形的消失过程,剩余变 形是塑性变形了。

§2、印刷压力的计算 §2.2、印刷压力计算的经验方法

§3、包衬的压缩变形
§3.1、粘弹性材料的压缩特性 粘弹性指兼有粘性液体与弹性固体的特 性,并在变形后呈现部分弹性恢复的物 征。 ε=ε敏+ε滞+ε塑。
近似地把压印滚筒看成是弹性体,把印版滚筒看成刚体。经验 表明,压印面大致成 形,压印面上一个点(x,y)的压力pd有 如下近似公式:
印速提高,印刷表面接触时间减少,需加大压力。

用平滑度低的纸张印刷时,必须提高印刷压力,才能使纸墨充分接 触,有充足的油墨转移到纸面。

4、图像类型
实地印品在较大的压力下才能得到浓重厚实的印迹,也促进油墨的 加压渗透;而精细的网点印刷品则十分强调在印迹清晰的前提下 采用尽可能小的压力,以免因网点扩大而损失层次。
物理吸附 塑性变形(变薄、不均匀) 老化(光滑、变硬) 蠕变(不要绷太紧) 应力松弛 内耗 发粘 起泡 拉伸变形 扭转变形
蠕变 在张紧力和印刷压力的长时间作用下,橡胶 分子发生了构象变化,失去了柔软性、高弹 性,并导致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生产中影响蠕变的因素有: A、时间。 B、压力。a、不要绷太紧。b、不要用太大的 压力印刷。c、压力分布不均匀。
影響網點
2. 影響帶墨量 3. 影響紙張剝離特性
粗而均匀, 印实地好
粗而不匀,中留空 细,有利于 气,有利于纸剥离。 印网点。
• C、橡胶需要经过硫化处理 • 在天然橡胶中加入硫化剂,进 行硫化处理,使线形结构橡胶 分子的一些双键打开,形成硫 桥,发生交联反应,成为立体 网状结构。提高了橡胶的机械 和物理性能。 D、天然橡胶只用作内层胶 天然橡胶的弹性好,粘结力好,但耐油性依旧差,不 适于表层胶,只用于内层胶。
橡皮滚筒
橡皮滚筒 承印物
橡皮滚筒(筒 体 + 橡皮布 + 衬 垫) 压印滚筒(筒 体+承印物)
Ps=∫Pd·dS Pcp=Ps/S PL=Ps/L
剖面图
府视图
3、平均压力 4、线压力
b
印版滚筒
b
L
1
§1.3.2、间接压力表示法 1、最大压缩量λ λ =R1+R2-d 其中R1=r1+δ1 R2=r2+δ2 r筒体半径,δ为包衬厚度。 2、压印面宽度 b 指合压后弧形接触面的宽度。 胶印实践生产中主要用λ和b来表示印刷压力的大小。
在应力大于材料屈服极限的 条件下
ε
应变滞后于应力,永不恢复。(应力大 于材料屈服极限值下发生。)
2
§3.1.3、滞后圈和内耗 • 如果连续地增大(或减少)应力, • 增大的方式是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应力保持不变, • 在加载过程中,由于材料粘性的存在,ε滞后于σ,前 一个应力引起的应变尚在发展中,后一个应力又比前一 个应力增大了; • 而卸载过程正相反。 • 因此,同一个σ值,在加载过程中所对应的ε值,要比 卸载过程中所对应的ε值小;形成一个封闭圈 ACBDA,叫粘弹性材料的滞后圈。
t
给一物体施加应力,在初时刻 (t=0) 加载, 应力瞬即达到一个有限值σ0;此后保持载 荷不变,则σ0亦保持恒定;到某时刻(t=tb) 卸载,应力瞬即由σ0降为零。。 理想的弹性体引的变形,应变随应力同 步进行,为敏弹性变形。 t 由粘弹性材料引起的变形,在应力保持恒 定的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变形,应力撒消 后,应变慢慢消失至零。
2、P—b关系 •A、硬包衬的最大压力 要比软包衬大。 •B、硬包衬的压印面宽 度要比软包衬小。


1、印刷机的精度。海德堡——01机 2、印刷机设计的橡皮滚筒缩径量。 2.3——3.2 3、机器的印速,高速机通常要用硬包衬
§4、印压力的确定
§4.1、油墨转移率与印刷压力的关系 §4.1.1、油墨转移率的概念 转移到承印材料表面的墨量y与涂敷在印版上 的墨量x之比,f=y/x×100%叫油墨转移 率; 印刷过程中,总是希望在一定的条件下获得高 油墨转移率。
2、合成橡胶 • 橡皮布所用的合成橡胶有: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 • 它们特点是弹性比天然橡胶差,但耐磨、耐油、耐老化 好,以非极性为主,能很好地被油墨润湿。合成橡胶用 于橡皮布的表层。
氯丁二烯聚合而成
由丁二烯和丙烯腈聚合而成
6
§5.3.2、橡皮布使用中性能的变化

返回
拉伸变形 扭转变形

拉伸导致胶层减薄,弹性降低;由于拉力在滚筒 周向受力不匀,导致减薄不均匀,引起印刷压力不均 匀。 A、胶层减薄、弹性降低。 B、压力不匀。 C、加速蠕变。 D、影响同步滚压比。
返回

1、滚筒轴线不平行。当滚筒轴线不平行时,二端的摩擦力大小 和方向不同,橡皮布在不同的摩擦力作用下产生扭转形变。 2、绷紧度不同。 当橡皮布裁切或装到橡皮布版夹上时操作不规范。 A、轴向的二边不平行。 B、绷紧时个别螺丝没拧紧。 C、插入版夹时,插入深度不同。
• 面积ACBE等于加载过程中外力对材料所作的功 • 面积ADBE等于卸载过程中材料对外界是所作的功 • 滞后圈ACBDA所围面积,它等于被材料耗散的部分机械 能,由材料分子的内摩擦而转变成热能, 称为内耗:材料 所消耗的没有对外界做功的能量。
§3.2、包衬的压缩变形 §3.2.1、包衬在印刷过程中的压 缩变形,有二个明显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