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字号
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 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 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帝 王赐给大臣的谥号都是“文忠”。 外号也叫绰号,多是变现人物特征的名号, 《水浒传》把这种外号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1.古代人如何称呼对方的名与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 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 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 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相互称 字,或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 称字。 即: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例如: 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出自《滕王阁序》) 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出自 《陈情表》)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苍苍,此非 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名与字的关联
在我国古代,名和字并不是一回事,名是名, 字是字,但这二者之间又有着很多有趣的联 系。
主要有:并列式、辅助式、矛盾式、扩充式、 延伸式
矛盾式
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 例如: 1.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2.朱熹,宇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扩充式
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出自一句话中,意思 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 例如: 曹操,字孟德。 《荀子· 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 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 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自号
自号就是自己为自己所取的号。古人的自号, 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 2.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 3.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 人之语自号: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
赠号
古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 如贾谊,称贾 长沙。 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诸葛亮封武乡侯,人思的延伸 例如: 1.李白,字太白。 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2.杜牧,字牧之。 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3.中国人的几种号
古代中国人的号不仅是我们熟知的绰号、外号 那么简单。在古代,号有着很多的种类。 主要有:自号、赠号、谥号、绰号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 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苏轼一生有 14类38个名号。
谥号
我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 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 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并相沿成为制度,这种制 度称为谥法,所给予的称号名为谥号。
绰号
也称诨名、混号、诨号,它和别号、斋号的初 级性区别,似在于几乎全部为他人所取,然后 得到公认,使用性完全不取决于担当者本人的 意愿。 当然,绰号也有它的明显缺陷,有时或流人低 级趣味,如讪笑他人生理缺陷,因比喻夸张而 近乎为虐等。
——姓名字号
姓名
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在春秋时代之前, 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 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了。 名是人们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在古代社会, 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字
字是20岁进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礼 记· 冠义 》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也。”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 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名和字 是有关联的。
并列式
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 是并列关系 例如: 1.屈平,字原。 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2.颜回,字子渊。 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辅助式
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 相同,可以互为辅助 例如: 1.陆机,字士衡。 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2.郑樵,宇渔仲。 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