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4262字
新个人所得税法思考与改进建议
个人所得税作为一项国际上广泛征收的税种,在筹集财政资金和调节收入再分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内收入和财富差距的扩大引发人们对收入分配公平性的思考。
已有研究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未能有效发挥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甚至出现逆调节现象,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
为进一步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税收公平,2020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此次改革做出很多新的尝试,从分类计征向综合化计征模式的转变,到首次增加附加扣除项目,再到以公民身份证号作为纳税识别号的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等,无不体现出个税变革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把握。
但是面对复杂的国情,我国新个人所得税法在制度设计和征管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本文对税法改革后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完善建议。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主要变化分析
1.征收模式的转变。
此次个税改革前,我国采用的是分类征收制,纳税人不同来源、性质的所得分别按不同的税目和税率征收,这种模式虽便于征收管理,却难以体现纳税人整体负担水平,不利于平衡纳税人税负。
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税目由以前的11项调整为9项,对居民纳税人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纳入综合所得征税,且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
综合征收制模式征收管理相对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