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一次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答: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就指凡是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指由接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在专门的教育活动场所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知识技能传授、思想品德培养等旨在促进身心各方面发展的活动的总和。
2.学前教育答: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入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
3.家庭: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4.家庭教育:广义的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
狭义的指由家长(父母或者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
5.教育环境答:教育环境主要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
教育环境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时又是幼儿园环境的母系统,环境中的文化对教育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环境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二、简答题1.简述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一般有两种:学前家庭教育,主要有父母或其他照看者在家庭中施行;二是学前公共教育,主要由家庭以外的社会组织机构指派专人实施。
2.简述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1)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2)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高(2)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
3.简述教师的作用:(1 )幼儿教师物质环境的组织者:幼儿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因地制宜为幼儿创造具有发展适应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2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生活的组织者: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当幼儿感到被关心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环境。
4.简述教师的工作任务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级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保健工作。
3、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配合家长完成幼儿教育任务。
4、参与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园长报告,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三、论述题1.试论述现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答:现代社会的学前教育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社会公共事业2、托幼机构教育职能进一步加强3、扩大托幼机构教育规模,重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4、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5、重视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教育6、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7、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强调课程的文化适宜性8、走向多元化2.谈谈如何管理幼儿园班级生活1、拟订班级工作计划: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者为班级的未来确定目标并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的管理活动。
2、明确保教人员的职责如下:保育员的职责有: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本班幼儿的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在医务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设施设备。
3、幼儿园教师的职责:根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的情况;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安排、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保健工作;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的教育环境,并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活动;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定期向园长汇报并接受其检查。
4、对幼儿进行编组:对幼儿进行编组应考虑以下因素:组数和每组的人数;每组的男女性别比例、能力分配强弱等等。
5、协调相关资源:幼儿园的资源不可能应有尽有,比如有时候会出现幼儿哄抢一种玩具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协调幼儿园的资源。
学前教育学第二次作业答案一、名词解释:1. 托幼机构教育:托幼机构教育的含义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艰苦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由专职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措施。
2.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
3.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权利、儿童期的意义等等。
4. 幼儿教育观: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
5. 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专业敏锐性洞察力的老师。
二、简答题:1. 托幼机构教育的特点?答:1、社会性:它不是反映的个别人的愿望,是整个社会的要求在通过托幼机构的中介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幼儿教师也是代表国家的教育愿望和要求,是社会对年轻一代教育的要求和期望。
2、群体性:托幼机构以班级为培养单位,是集体教养儿童的场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虽然也可以根据儿童自己的特点进行教育,但是群体生活与活动是幼儿在园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
3、计划性:托幼机构的教育过程是贯彻与落实国家或社会的教育目的的过程。
托幼机构根据国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体现在幼儿一日的活动之中。
4、专业性: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专业化的机构,幼儿教师也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教师不是根据自己的习俗来带孩子,而是根据教育的基本原理来进行保育和教育,所以具有专业性特点。
2. 社区教育的特点?:答:社区教育的特点:1、整体性:社区教育就是要将与社会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教育社会化的整体格局,提倡在社区中学习,为社区而学习,与社区共学。
2、区域性:社区教育在一定的区域进行的,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3、全面性:社区教育是一种发展和增长社区成员新知识和新能力,提高社区成员生存能力的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且面向人的一生。
4、平等性:社区教育使社区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社区教育主要致力于消除对不利于人群的不平等,提倡不同达到民族、不同的信仰的人群之间的相互理解。
5、有效性:社区教育是一种沟通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众之间关系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
3.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儿童权利观和民主平等的师升观:幼儿是人,享有同成人一样的生存权、发展权,一样应该受到尊重,他们享受的权利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在教育上,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儿童,应该尊重他们的基本权利。
2、儿童特质观和适宜的教育观:幼儿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是身心都在发展着的儿童,他们的认知、思维等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育上,教师应该避免从成人的立场去看幼儿,要按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教育儿童。
3、幼儿在自身的发展中的作用观和幼儿教育的方法观:幼儿在发展中是积极主动的,他们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尽量利用活动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外部世界。
4. 专业化幼儿教师的特征。
三、论述题:1. 幼儿教师在托幼机构中的作用与任务?答:(一)幼儿园班级与幼儿教师的作用1、幼儿园班级的机构:(1 )人员结构:保教人员与幼儿构成了幼儿园班级的人员结构,人员结构是影响幼儿园班级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2 )物质结构:幼儿园班级物质结构的要素包括:班级活动的场所、场地实际面积与幼儿人数的比例,场地的利用面积与幼儿人数比例、设备和设施等等。
这些物质结构也制约着幼儿园班级教育工作的质量。
2、幼儿教师的作用幼儿园的活动是人与物两大结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幼儿园班级活动的特征包括:占主导地位的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师生接触交往的性质,对物质要素的利用情况等等。
人的要素是决定幼儿园班级教育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又是最主要的因素。
教师的行为是决定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教师的作用可以概括为:(1 )幼儿教师物质环境的组织者:幼儿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的目标和本班幼儿的需要,因地制宜为幼儿创造具有发展适应性与文化适宜性的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
(2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生活的组织者: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当幼儿感到被关心的时候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环境。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1、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
2、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级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保健工作。
3、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配合家长完成幼儿教育任务。
4、参与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5、定期向园长报告,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2.论述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教育保证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1)胎儿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出生提供了保障(2)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2、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1)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2)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3)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3、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有助于孩子发展水平的提高(2)有助于孩子职业取向的选择。
学前教育学第三次作业答案1. 环境:答:环境是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具体地说,它是有机体外部可以进入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直接影响到生命活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2. 教育环境:答:教育环境主要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作用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
教育环境是环境的一个子系统,它同时又是幼儿园环境的母系统,环境中的文化对教育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环境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环境有直接的影响作用3.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答: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两种,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4.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答: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所、教学器材、玩具学具等等,环境布置,空间布局等等,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优质的物质环境有利于获得优质的教育5. 教育机智:答: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以外的情况,快速地做出反应,及时地采取恰当的措施的能力二、简答题1. 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有哪些影响答: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1)、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