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动火安全技术要点

化工动火安全技术要点

特殊作业环节由于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和装置检修、抢修等,化工企业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临时用电等安全风险较高的的特殊作业,这些特殊作业集中了建筑业、石油化工两个行业生产过程所具有的风险,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近年来化工企业事故多发环节。

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根据《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动火作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工业设置以外的禁火区内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如使用电焊、气焊(割)、喷灯、电钻、砂轮等进行的作业。

(一)化工企业动火作业类型化工企业主要的动火作业类型有:(1)气焊、电焊、铅焊、锡焊、塑料焊等各种焊接作业及气割、等离子气割机、砂轮机、磨光机等各种金属切割作业。

(2)使用喷灯、液化气炉、火炉、电炉等明火作业。

(3)烧(烤、煨)管线、熬沥青、炒沙子、铁锤击(产生火花)物件、喷砂和产生火花的其他作业。

(4)生产装置和罐区链接临时电源并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和电工工具。

(5)使用雷管、炸药等进行爆破作业。

(6)使用砂轮机切割非金属的设备、容器、管道等,虽不产生火花,但砂轮片与切割部位高速摩擦产生高温,高温可能达到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点火能量。

(二)动火作业危险性分析安全技术要点1、作业前的危险分析安全技术要点动火作业的危害及常见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对作业人员来说,可能发生灼烫、触电等人生伤害,由于动火作业过程也可能涉及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所以在动火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中毒窒息、触电、作业环境破坏等事故。

1)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1)设备、管线不置换或虽经置换但未达到安全要求。

(2)设备、管线和运行系统没有可靠隔离,系统中的可燃物或有毒物质泄露而引起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

(3)设备采取了可靠的措施,但附近的设备未采取防范措施或动火周围的可燃物未清除,动火中火花飞溅造成燃烧、爆炸事故。

(4)动火过程中,动火环境释放出可燃气体,如地面下水井、地漏、切水井等没有进行封堵或者封堵不严实造成油气外逸,也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5)在气焊气割作业过程中,如果乙炔瓶泄露或者对其防护不当造成火花引燃气瓶胶管,也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2)其他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1)作业许可证存在问题;①作业许可证填写不认真,有些内容无法辨识。

②作业许可证代签字。

③作业许可证级别与实际不符合,随意升级或者降级,在不符合固定用火区等条件的地方随意建立固定用火区,属于一级动火的签发二级作业许可证等。

④动火作业的时间、动火部位及内容与实际不符。

⑤不检查动火人的特殊工种证件,作业许可证中填写的作业人员与实际施工人员不符。

(2)施工作业负责人、施工作业所在单位的负责人、签发动火作业许可证的人等相关人员不到现场确认。

(3)危害因素识别流于形式。

(4)对动火部位不进行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采样分析。

(5)动火安全措施未落实就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字,或者实际措施与作业许可证填写的不符,如加盲板的数量不符。

(6)动火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如未对下水井进行封堵,未达到动火条件强行动火。

(7)施工机具存在各种不安全状态,如乙炔瓶距离动火点太近,乙炔气瓶卧放,气瓶缺少防震圈,使用工业管线、设备或金属框架作为电焊机的回路线,电焊机电源线裸露等。

(8)与动火作业相连的的所有管线未进行有效隔离,用开关阀门、水封代替盲板。

2、作业工程中的危险性分析安全技术要点动火作业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主要表现在;(1)作业地点周边存在影响动火作业安全的其他作业,如刷漆作业,现场不配备灭火器设施等。

(2)动火过程中,监护人随意离开现场,离开现场不通知作业人员停止作业;监护人在监视现场做与监护工作无关的事情,如玩手机、看报纸等,对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视而不见,起不到监护作用。

(3)高处动火作业不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高处火花飞溅坠落规律是高度越高,坠落半径越大、熔渣坠落时如遇到障碍物,会产生一次或多次的冲击飞溅,扩大了坠落半径;动火安全环境也须随之扩大;高处动火防止火花飞溅措施的原则是能控制火花在一定范围内时,必须将火花控制在既定的范围内;高处动火没有有效的作业平台,不系安全带或安全带系挂不规范。

(4)动火作业人在一根焊条快用尽更换下一根焊条时,应随手松开焊钳,未用尽的焊条应就地落在焊接作业人站立的附近,严禁焊钳夹着未用尽的焊条甩、扔到较远处;因为,未用尽的焊条在高温焊接下虽暂停焊接更换焊条,但未用尽的焊条仍有很高的温度,足以点燃引爆易燃易爆物。

(5)动火的储罐、塔、容器、管道应打开所有的人孔、阀门:如果不便于全部打开的储罐、塔、容器,至少打开上下人孔;管道动火应留有出口,尽量不封闭动火:人孔的朝向与管道的出口严禁对着危险源,防止异常情况下人孔、管道出口的喷火。

(6)动火结束后,对现场不进行检查验收等。

(三)动火作业安全防护措施由于化工企业厂区内动火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中,且动火作业是一项复杂、危险的作业活动,所以要求在正常生产区域内,凡可动可不动的动火一律不动火,凡能拆下来的设备、管线都应拆下来移动安全的地方动火,严格控制动火作业。

1.作业前的安全防护措施1)工业处置及采样分析凡在生产、存储、输送可燃物料的设备、容器及管道上动火,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并加好盲板;(阀门不能代替盲板,阀门包括;球阀、紧急切断阀、安全阀、单向阀等各类阀门)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打开人孔时,应自上而下依次打开,并经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在设备外部动火,应不小于10m范围内进行动火分析;动火分析与动火时间的间隔一般不超过30mim,如现场条件不允许,时间间隔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60mim;若作业中断时间超过1h,需要继续动火,应再次进行动火分析;特殊级别的动火作业期间,应随时监测作业现场的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浓度;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或其他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检测设备应经标准气体样品标定合格。

凡是在盛装和输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塔、罐、容器等设备和管线上动火的,必须进行有效处置,断开法兰或加装盲板,进行设备、管线内部气体分析;在盛装或输送过蒸汽、水、风等介质的塔、罐、容器等设备和管线上动火的要尽量断开法兰或加装盲板,并进行设备、管线内部气体分析和环境气体化验分析,分析数据填入动火作业许可证中,分析单附在动火作业许可证的存根上,以备存查和落实防火措施。

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分析检测数据小于0.5%为合格;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4%时,分析数据小于0.2%为合格。

动火部位存在有毒有害介质的,应对其浓度作检测分析,若其含量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规定的接触限值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在“动火作业许可证”上注明。

停工大修装置在彻底撤料、吹扫、置换、化验分析合格后,工业系统要采取有效隔离措施,设备、容器、管道首次动火,须采样分析合格。

设备、容器工业系统已采取有效隔离,内部无夹套、填料、衬里、密封圈等,不会再释放有毒有害和可燃气体的,首次取样分析合格后,分析数据长期有效;当设备、容器内存有夹套、填料、衬里、密封圈等,有可能释放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采样分析合格后超过1h动火的,须重新检测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火。

分析采样时,采样点的选择要有代表性,对较大的设备,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上、中、下三个点进行检测,采样时要将采样管伸向设备内部。

设备内的气体比空气重时,应在底部采样;设备内的气体比空气轻时,应在上部采样。

在设备外部动火作业,应进行环境分析,要求分析范围不小于动火点周围15m。

环境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分析可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进行。

动火分析应是抽取设备、容器、塔、管道等内部的气体样气,由专业的仪器、专业的人员实施分析;如果取样分析完全以便携式检测仪器为标准,检测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是不符的,达不到取样分析的初衷;因为,可知的可燃气体至少是成百上千种,一种便携式可燃气体只能检测一种或者几种的可燃气体,不可能有万能的可燃气体检测仪器。

动火的设备、容器、塔、管道等,可能错综复杂,必须仔细观察、理清每一寸的管道走向,排除意料之外的旁通和支管;动火管道每一个与其他部位的连接点、旁通处都必须满管径的出置换介质,如蒸汽、水等;管道满管径出置换介质,置换介质才能完全占据置换管道内部空间。

2)动火环境的检查确认作业前,要检查确认动火环境是否安全,对动火点周围的下水系统冲洗,下水系统内无存油后要对下水系统进行有效封堵,下水井及地漏系统用不少于两层的石棉布覆盖,并用不少于5m厚的细土封堵,或用水泥抹死,无存油的地沟要灌满水。

动火前应清除现场一切可燃物,并准备好消防器材。

动火环境的确定原则:动火作业安全包括两个部分,动火的本体和动火环境两个部分:动火环境与动火本体的安全性确定具有同等重要性,动火环境安全范围应包括火花飞溅最远处的距离,加足够的缓冲距离(自定应不小于5m)缓冲距离之外也不应有可能的风险存在;动火点下方的动火环境,应比平行高度动火环境的确定范围扩大,动火点高度越高确定动火环境的范围越扩大;多层动火环境应保证动火点下方每一层的动火环境安全;动火环境还要确定动火点上方的环境,动火点上方环境也必须控制在足够安全的范围内;火花飞溅是不规则飞溅,是不按人意愿的飞溅,存在意想不到的飞溅。

3)作业许可证的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实行分级管理。

根据《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 动火作业分为特殊动火作业、一级动火作业和二级动火作业,一般按照动火作业的部位、时间、危险程度等分为特殊、一级、二级以及固定动火区作业。

由于动火作业的危险性大,且动火作业的部位千差万别,有的在设备内,有的在设备外,有的在高空,有的在井下,加之设备管道内的介质也各不相同,动火作业的环境也大有不同,因此,在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时,必须针对作业的内容结合作业位置、作业环境等进行危害识别,制定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安全措施,并将安全措施填写入“动火作业许可证”内。

“动火作业许可证”是动火作业的凭证和依据,不得随意涂改、代签、并应妥善保管。

对于动火作业,个企业有不同的要求和管理办法,需要提醒的是,在盛装或输送可燃气体、可燃液体、有的有害介质或其他重要的运行设备、容器、管线上并进行焊接作业时,设备管理部门必须对施工方案进行确认,对设备、容器管线进行测厚,并在动火许可证上签字。

施工动火作业涉及其他管辖区域时,有所在管辖区单位领导审查会签,并由双方单位共同落实安全措施,各派一名监火人,按动火级别进行审批后,方可动火。

动火点距生产装置、罐区边界15m 以内(一般以生产装置边界是装置围栏或相当于围栏的位置,罐区边界是防火提),对该装置或值班人员会签,必要时加派动火监护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