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2、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
3.大课间活动做操时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声音在传播到远处后响度变小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D.声音传播到远处后频率变低成了次声波
4.在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电光的传播速度比雷声的传播速度大
5、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防止噪声污染的的是()
6、站在桥洞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测的回声正好抵消
7.下列有关声音的图像中,能够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是()
8.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超声波具有能量,利用高频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片
B.超声波也是声波的一种,它的传播也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比普通声波快
9、某人面对山崖大喊一声,经过1.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A、204m
B、408m
C、340m
D、170m
10.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噪声是指没有声音
B.噪声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11.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2、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D.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填空题
13.超声波能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动,具有去污作用,据此人们制成了超声波清洗器,这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的频率是________Hz,人类__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4.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15、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16、张老师制作了一个声音炮(如图所示)。
将塑料膜绷紧扎在圆桶的桶口,在桶底开一圆孔,在距离圆孔大约2 m的地方叠放一些空纸杯。
用手迅速拍打塑料膜,发现纸杯被振落。
此实验表明:声音能在中传播,声波能传递。
17.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判断是小刚在喊他;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肺发出的声音进行诊病,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增大。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18.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
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三、实验探究题
19、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
20.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同学们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
(1)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与振动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声音,看现象,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3)把(2)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他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不同.
(4)以上探究方法叫.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
A.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B.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
四、计算题
21.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仍按原来速度直线向远离高楼方向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为多少?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题
一、选择题
1-5、BBACC 6-10、CBDAD 11-12、CD
二、填空题
13、 能量 300 能
14、空气 340 声波
15、振动 音色
16、空气 能量
17、音调 音色 响度
18、音调 能量 1531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实验探究题
19、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20、(1)音调 频率 (2)不同 振幅 (3)音色
(4)控制变量法 A 四、计算题
21、m 980m 20-m 5002221=⨯=-=S S S
s s S
1749
/m 340m
980v t ===
s /m 94.6s
1749m
20t v 2
===S 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