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主题:认识方程
课时:共8课时,第3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郭永胜/郑东新区中州大道小学
[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情分析]
新课标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参与学习活动,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同学或自己的表达进行合理的评价。

以使不同的人在学习中有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所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一方面将等量关系融合到多种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和表达,另一方面适当的情境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
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CS)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SG)
[评价任务]
1.完成思考1、思考2和练习1,在跷跷板和比身高的情景中你找到了哪些等量关系?(DO1)
2.完成练习2,生活中有哪些等量关系?(DO2)
[资源与建议]
1.对教材的简单分析;
《等量关系》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二节内容。

学生之前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对等量关系也有了初步的感知,这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本课也是后面学习方程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

方程的本质是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

鉴于等量关系的重要作用,教材为等量关系安排了独立的课时进行学习,突出体现了核心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2.对资源的分析、建议;
本班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外来务工子女。

父母无暇顾及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

因此学生在平常的数学学习中习惯并不是太好。

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还在逐步发展的阶段,对于等量关系的理解不能单纯的依靠数理推理。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而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要为后一节课列方程提供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在单元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上,以跷跷
板为引入。

利用跷跷板直观容易理解的优点,帮助学生理解当跷跷板平衡时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

进而揭示等量关系的含义。

在第二个教学阶段中,利用学生熟悉的数量——身高。

在通过信息的分析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开展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

学生能通过画线段图、列等量关系式等形式表示出情境图中的等量关系。

3.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
4.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准确找出等量关系,;难点是并能用画图、列等量关系式等形式正确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和直观图的演示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PO1)
课件、作业纸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O1)
师生对话,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往这里一站。

我就是你们的(老师)。

你们就是我的(学生)。

我们之间是(师生)关系。

(随意指班内的两个学生)你和他之间是什么关系?(同学关系)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那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数量和数量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关系。

二、探究新知,交流学习。

(一)探究活动一:(课本64页,第一个问题)(PO1)
1.通过跷跷板的情境认识等量关系的意义。

师: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玩过)好玩吗?(好玩)一只鹅听说跷跷板很好玩,就带着两只鸭子跳上了跷跷板。

看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第一幅图)。

师:跷跷板平衡吗?(不平衡)这时候它们之间的质量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一只鹅的质量大于两只鸭子的质量)
师:鹅觉得自己太重了,于是又叫了一只鸭子。

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师:跷跷板怎样就平衡了吗?这时候说明了什么?
一只鹅的质量相当于2只鸭子和1只鸡的质量。

这就是等量关系。

师:我们能不能用数学的形式书写下来的?
2只鸭子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1只鹅的质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2.借助跷跷板的情境检测学生对等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课本65页练一练第1题。

)(DO1)
师:通过跷跷板我们认识了什么时候数量之间存在着等量关系,那老师再出示一组跷跷板的图片你能说出图中的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质量=一个苹果的质量
(二)探究活动二:(课本64页,第二个问题)(PO1)
1.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

(2)姚明的身高是妹妹身高的2倍。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能得到谁和谁之间身高的关系?(或者问那两个人之间的身高有关系?)
(3)笑笑比妹妹高20厘米。

师:通过这些信息你又能得到谁和谁之间身高的关系?
2.用多种方式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语言描述出了图中人物身高之间的关系,那你能用画图或列式子的方法表示出来吗?(请学生选择一种表达方式即可。

)学生独立思考,并表示书写或画图。

3.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1)完成的同学先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作品。

(2)请学生到台前来展示、讲解。

画线段图:
列等量关系式: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妹妹身高×2=笑笑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说说看,你为什么这样列等量关系式?(或者你是通过那句话找出这两者之间的等量关系的?)
(三)联系生活,加深认知(PO2)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经验,你能再说一组等量关系吗?(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等)
三、课堂测评,巩固新知。

(一)知识目标第一层次: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

(DO1) 了解水平评价任务:出示课本65页练一练第2题。

全体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了解水平:
1.能借助天枰图片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

2.能用下面的等量关系式表示出图中的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的单价×3=15.6元
(二)知识目标第二层次: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DO2) 理解水平评价任务:课本65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理解水平:
1.能通过画图的形式表示出情景的的数量关系。

2.能通过列等量关系式的形式表示出等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作业设计:基于目标形式多样,有层次有新意,要说明设计意图和评价标准。

一、知识目标第一层次: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DO1)
1.了解水平评价任务:
下列图形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2.全体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了解水平:
(1)第三幅图相等,100克砝码加上1个樱桃的质量与一个苹果的质量相等。

(2)第三幅相等,因为只有第三幅的跷跷板是平衡的。

100克+1个樱桃的质量=1个苹果的质量
二、知识目标第二层次:理解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DO1)
1.理解水平评价任务:
(1)上图中蕴含的等量关系是什么?请你用等量关系式表示出来。

(2)图中的等量关系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理解水平:
(1)男生人数×3=女生人数
(2)a×3=b
三、知识目标第三层次:应用水平的评价任务设计(DO2)
1.应用水平评价任务:
A+12=B
(1)你能用上面的式子表示出公交车人数的变化情况吗?
(2)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上面的式子还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什么情景?
2.学生出现以下表现,说明该目标实现度达到应用水平:
(1)公交车上原有A人,上来12人后车上现在有B人。

(或者公交车上原有12人,上来A人后车上现在有B人。


(2)只要举出的例子合理即可。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