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家讲座】抗生素规范使用

【专家讲座】抗生素规范使用

抗菌谱并不广,但抗菌作用强,属杀菌剂,常 用的有: 多粘菌素:对绝大多数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有强大 的抗菌作用,对所有的革兰阳性菌耐药。 万古霉素:对各种革兰阳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包括MRSA、MRSE和肠球菌。 替考拉宁: 用于各种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包 括不能用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其它抗生素 者。 杆菌肽:对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葡菌和各种链球 菌有强大抗菌作用,革兰阴性杆菌全部耐药。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奈替 米星等。
大环内酯类

目前沿用的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
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素。

大环内酯类新品种(新大环内酯类)有阿奇霉素、 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其对流感嗜血杆菌、尤 其对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军团菌等非典型 病原菌有良好的效果。
多肽类抗生素
除常见的致病菌外,一些立 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非典型 的分支杆菌属和阿米巴原虫对四环素类敏 感。
主要用药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 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甲烯土霉素 和米诺环素等。
氯霉素类抗生素
为广谱抑菌剂,一般对革兰阴性菌作用
较革兰阳性菌强。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 体、支原体、衣原体等也敏感。对分枝杆 菌、病毒、真菌和原虫无效。 主要应用的有氯霉素和甲砜霉素。
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明显下降。

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
耐药性

天然耐药性又称固有耐药性,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
代代相传,不会改变的,如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
然耐药;肠道G-杆菌对青霉素天然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 多数抗生素均不敏感。

获得性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质粒介导, 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如金黄 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
头孢吡肟(马斯平)。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霉素类抗生素:
抗菌谱广,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 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头孢米诺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抗菌谱极广,对革兰阴性和阳性菌、 需氧菌和厌氧菌、及多重耐药或产β-内 酰胺酶的细菌皆有良好作用。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美罗培南(美平) 帕尼培南-倍他美隆(克倍宁)


抗菌药物的临床选择

首先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诊断方向:根据患者症 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判断, 感染/非感染?细菌/病毒/真菌? 经验性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所处感染环境、既往用 药情况及过敏史,尽可能先送细菌涂片检查,大 致确定G+球菌/G-杆菌?以使抗生素的选择更具 有针对性


要掌握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各种抗菌素都有不同 的作用特点,因此所选的药物的抗菌谱务必使其 与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适应,否则就无的放矢,既 浪费钱财,又延误病情。

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 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 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 素可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 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4、5、6可引起白细胞减 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 性细胞增加。 ③肝、肾毒性反应: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可致肝脏损害,


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

④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 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
最明显,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⑤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K 、B 族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 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急性
主要内容

正确认识抗菌素 合理使用抗菌素 优化抗菌素使用减少耐药 常见耐药致病菌的防治对策

合理使用抗菌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 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 效,是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基本原则。
临床医师都应基本了解抗菌素在应用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抗菌素需具体分析制定个体化治 疗方案。

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 境下膨胀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主 要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 胞壁,不受这类药物的影响。 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 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 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以这种方式 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肽等。
单环类抗生素:
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对多种质粒介导
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 主要应用于临床的是氨曲南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克拉维酸、舒巴
坦、他唑巴坦。
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特点: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广, 对葡萄球菌属、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均具良 好抗菌活性,某些品种对结核分枝杆菌及 其它分枝杆菌属有作用。 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等。

熟悉所用抗菌药物的类别、机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
反应、配伍禁忌等。

严格控制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发热原因不明者,在查明 病原学之前,慎用抗生素。

注重药物经济学,降低病人抗菌药物费用支出。 积极寻找病原学依据,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严格掌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不能 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性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
止细菌产生耐药的情况,一般以二联为宜。联合使用抗菌药
物,应以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减少剂量、避免加重毒副 作用以及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为目的。
滥用抗生素的后果

第一是药品本身的不良反应。抗生素进入人体之后,发挥 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药物越多,引起不 良反应的机会就越高。 第二是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 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生素产生抵抗 力,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 第三是引起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在人体的开放部位,比 如皮肤上、肠道中、鼻咽部等,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细 菌,在正常情况下,相互制约处于一个平衡状态,人体对 这种状态是适应的,不会发生疾病,但当长期使用某种抗 生素后,其中的某类细菌被杀死,而另外的细菌在没有制 约的情况下,就会大量繁殖,生长,引起人体的感染,这 种感染也叫二重感染。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是国内发展最快的一类药物,目前已 分为四代
对G+球菌和G-杆菌、非典型病原菌、厌氧菌、结核 菌均有一定的效果 临床上常用的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等。 近年来研制的新品种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 西沙星等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 球菌的抗菌作用增强,对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军 团菌等细胞内病原或厌氧菌的作用亦有增强。
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
的机会最多。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 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
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
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抗菌药物的毒性反应

⑥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
细菌的耐药机制
3.细胞特性的改变: 细菌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或其它特性的改变使抗菌药物无 法进入细胞内。 4.细菌产生药泵将进入细胞的抗生素泵出细胞: 细菌产生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将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 至胞外。 5.改变代谢途径: 如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苯酸( PABA),竞争二氢喋酸合 成酶而产生抑菌作用。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次接触磺 胺药后,其自身的PABA 产量增加, 可达原敏感菌产量的 20~100 倍,后者与磺胺药竞争二氢喋酸合成酶,使磺胺 药的作用下降甚至消失。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

与细菌核糖体或其反应底物(如tRNA、mRNA) 相互所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这意味着细胞 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不能被合成。以这种 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大环内 酯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氯霉素等。 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阻碍DNA复制将导 致细菌细胞分裂繁殖受阻,阻碍DNA转录成 mRNA则导致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 受阻。以这种方式作用的主要是人工合成的抗菌 剂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
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 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⑦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 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利福平的致畸率为 4.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 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
细菌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Resistanceto Drug )又称抗药性,
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


抗菌药物的分类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多肽类抗生素 5、喹诺酮类抗生素 6、四环素类抗生素 7、氯霉素类抗生素 8、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霉素类 碳青霉烯类 单环类 氧头孢烯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可被许多 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破坏,仅用于产青 霉素酶金葡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感染。 头孢噻吩(先锋I号)
头孢噻啶(先锋II号)
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先锋IV号)
头孢唑啉(先锋V号) 头孢拉定(先锋VI号)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对革兰阳性菌的活 性与第一代相似,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 强于第一代,肾毒性较第一代小。 头孢孟多 头孢呋新 头孢克罗 头孢丙烯 头孢尼西 头孢雷特 头孢替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