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r def 1 d
Q dt 若催化剂用量Q改用质量表示,则
rm
1 m
d
dt
若催化剂用量
若催化剂用量Q改用表面积表示
rA
1 A
d
dt
rA 称为表面反应速率,单位为 mol m2 s1
化学反应速率与速度
速度 velocity 是矢量,有方向性。
速率 rate 是标量 ,无方向性,都是正值。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
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
的可能性,但无法预料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速率
如何?反应的机理如何?例如:
1 2
N2
3 2
H2
NH3 (g)
rGm / kJ mol1 16.63
1 H2 2 O2 H2O(l)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积分法
微分法
半衰期法
孤立法
一级反应 对峙反应 平行反应 连续反应 链反应
2020/11/23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11.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11.4 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 §11.5 几种典型的复杂反应 *§11.6 基元反应的微观可逆性原理 §11.7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8 关于活化能 §11.9 链反应 2020/11*/2§3 11.10 拟定反应历程的一般方法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3) H2 Br2 2HBr 的反应历程为
(10) Br2 M 2Br M (11) Br H2 HBr H (12) H Br2 HBr Br (13) H HBr H2 Br (14) Br Br M Br2 M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简称元反应。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反 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在一次化学行为中就 能转化为生成物分子,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一级反应
r k[A][B] 二级,对A和B各为一级
r k[A]2[B] 三级,对A为二级,对B为一级
r k[A][B]2
负一级反应
r k[A][B]1/2
1.5级反应
r k[A][B]/(1[B]1/2) 无简单级数
反应分子数 在基元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分子数目称为
反应分子数。反应分子数可区分为单分子反应、双 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四分子反应目前尚未发现
物理方法有可能做原位反应。
测定反应的初速率,这时干扰少,对研究反 应动力学很有用
对于一些快速反应,要用特殊的测试方法
绘制动力学曲线
视反应速率大小而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
如果混合时间相对于反应时间可以忽略,可采用"静态 法"。 对于反应时间与混合时间不相上下的反应,常采用动 态法和快速混合技术。 对于反应时间介于1ms至1s的反应,可用“停流法” 和“连续流动法”测量,其装置示意图如下:
•动力学理论尚不够完善,还需继续努力
§11.2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法
反应进度(extent of reaction) 设反应为: R P
t 0 nR (0) nP (0)
t t nR (t) np (t)
nR (t) nR (0) np (t) nP (0)
d dnB B
转化速率(rate of conversion)
速率方程 基元反应 质量作用定律 总包反应 反应机理 反应分子数 反应级数 反应的速率系数 准级数反应
§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何谓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 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参数与时间 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微分式或积分式。
速率方程必须由实验来确定
r dx / dt
说明 1、一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虽然都具有热力学含 义,但却不一定具有动力学含义,只有基元反应 才具有动力学含义。 2、质量作用定律反映的是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规 律。因此质量作用定律只能应用于简单反应或总 反应中的每一个基元反应,而不能直接应用于总 反应。即总反应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
反应的级数、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的速率常数
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19世纪后半叶,宏观反应动力学阶段。主要成就 是质量作用定律和Arrhenius公式的确立,提出了 活化能的概念。 •20世纪前叶,宏观反应动力学向微观反应动力 学过渡阶段
•20世纪50年代,微观反应动力学阶段。对反应 速率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碰撞理论和过 渡态理论,建立了势能面。发现了链反应,从总 包反应向基元反应过渡。由于分子束和激光技术 的发展,开创了分子反应动态学。
化学动力学发展简史
•近百年来,由于实验方法和检测手段的日新月异, 如磁共振技术、闪光光解技术、激光技术等,使 化学动力学发展极快
195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小于 103s 197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到了 106 s 198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到了 1012 s 2000年左右,测时间分辨率到了 1015s
例如: 基元反应
反应速率 r
(1) Cl2 M 2Cl M (2) Cl H2 HCl H (3) H Cl2 HCl Cl (4) 2Cl M Cl2 M
k1[Cl2 ][M] k2[Cl][H2 ] k3[H][Cl2 ] k4 [Cl]2 [M]
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sm)
B dt
B dt
当反应为: R P
r 1 dcR 1 dcP
dt β dt
r 1 dR 1 dP
dt β dt
对任何反应: eE fF gG hH
r 1 d[E] 1 d[F] 1 d[G] 1 d[H] e dt f dt g dt h dt
1 dB
B dt 对于气相反应,由于压力容易测定,所以速率也
反应物[R]
dt
t 时间t
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R P
rR
d[R] dt
rp
d[P] dt
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图上,在时间t 时,作交 点的切线,就得到 t 时刻的瞬时速率。
显然,反应刚开始,速率大,然后不断减小, 体现了反应速率变化的实际情况。
反应速率(rate of reaction)
例如上述反应历程中,(4)-(14)的反应都是 基元反应。
如果一个化学计量式代表了若干个基元反应 的总结果,那这种反应称为总包反应或总反应, 是非基元反应。
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sm)
反应机理又称为反应历程。在总反应中,连续 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称为反应机理,在有些 情况下,反应机理还要给出所经历的每一步的立体 化学结构图。
237.19
热力学只能判断这两个反应都能发生,但如何使
它发生,热力学无法回答。
2020/11/23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的机理以
及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电等外界因素对
反应速率的影响,把热力学的反应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例如:
动力学认为:
可以表示为:
N2O5
(g)
N2O4
(g)
1 2
O2
(g)
r dN2O5 dN2O4 2 dO2
dt
dt
dt
r' dpN2O5 dpN2O4 2 dpO2
dt
dt
dt
r' 的单位是 压力时间-1
对于理想气体 pB cBRT
r' r(RT )
对于多相催化反应,反应速率可定义为
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项上的指数称为该 反应物的级数;
所有浓度项指数的代数和称为该反应的总级数, 通常用n 表示。
n 的大小表明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大小。
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 有的反应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级数。
反应级数是由实验测定的。
例如:
r k0
r k[A]
零级反应
13 2 N2 2 H2
NH3(g)
需一定的T,p和催化剂
H2
1 2
O2
H2O(l)
点火,加温或催化剂,若常 温、无催化剂需1025 年。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通过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可以知道如何
改变反应条件以控制反应速率。如工业上 的许多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 以提高反应速率从而达到提高产率的目的; 而对另一些反应,我们则希望降低其反应 速率,如金属的腐蚀、食品变质、塑料老 化、人体衰老等过程。
例如:
r k[A]
ln
a
a
x
k1t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只反映了参与反应的物质 之间量的关系,如:
(1) H2 I2 2HI
(2) H2 Cl2 2HCl
(3) H2 Br2 2HBr
这三个化学反应的计量式相似,但反应历程却 大不相同。
它们只反映了反应的总结果,称为总包反应
阻碍流动技术
反应前,两种反应物溶液分置于注射器A及B中。
反应开始时,用机械的方法 将注射器活塞迅速推下,两种 溶液在反应器C中在1/1000s内 快速混合并发生反应,用快速 自动记录谱仪或照相技术,拍 摄C窗口中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的物理量,如电导、旋光、荧 光等,然后进行分析。
§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1) H2 I2 2HI 的反应历程为
(4) I2 M
2I M
(5) H2 2I 2HI
式中M是指反应器的器壁,或是不参与反应只起 传递能量作用的第三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