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10.根据作物在一定生态环境下的生育期、丰产性及稳产性表现可判断作物引种时该作物是否适应该地区种植。
在近代作物育种中,凡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均来自( )的发现和利用。A.突破性育种新技术B.突破性育种新理论C.突破性育种新方法D.突破性特异种质资源
本地种质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 )。
A.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B.较高的抗病性和抗虫性C.较高的适应性D.生产上最熟悉
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B.经济条件D.作物类别
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 ):
A.测验种B.测交种C.杂交种D.单交种
选育杂交种利用杂种优势时,不同组合F1杂种优势不同,其中杂种优势最强的是( ):A.单交种B.双交种C.三交种D.综合种
对于生产应用而言,下列作物杂种优势指标中,以( )更为重要。A.平均优势B.对照优势C.超亲优势D.营养优势
根据杂种优势的“显性假说”,作物的杂种优势主要来自双亲( )的累加和互作。A.有利显性性状B.有利隐性性状C.有利显性基因D.有利隐性基因
在[(A×B)×A]×A的杂交方式中,B仅用作亲本一次,称为___,A用作亲本共三次,称为___。
一般来说,早籼品种比晚籼品种引种成功的距离更。
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是(1)分离,(2)分离类型丰富、并有向的倾向,(3)分离世代长、稳定慢。
无性繁殖作物育种时常采用和相结合的方法,迅速固定杂种优势。
4.目前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
5.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子,要有“三系”配套做基础,这里的“三系”是指___、___、___。
.照射处理可分为:___、___。
造成远缘杂交后代不育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抗病性的机制有___、___、___、___。
C.没有绝对的纯系D.纯系内继续选择有效E.原始品种是杂合基因型
引种的重要意义有( )。
A.获得新品种B.获得新作物C.丰富育种材料D.创造新基因E.育种成本低
引进外地或国外品种必须进行检疫,为什么?( )。A.防止一切病虫害传入B.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C.防止一切杂草传D.防止新的杂草传入E.防止伪劣种子传入
作物育种学习题集
名词解释
常异花授粉作物
种质资源:
作物生态类型;
作物品种
遗传资源
育种目标
经济系数
引种
雄性不育
轮回亲本
配合力
太空诱变育种
远缘杂交
杂交育种
育种目标
生态适应性
性状鉴定
异花授粉作物
外照射
单交
二环系
作物育种学
亲本选配
品种。
.育种目标:
回交育种;
轮回亲本;
杂种优势;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远缘杂交;
轮回选择的作用( )。
A.提高有利基因频率B.打破不利基因连锁,增加有利基因重组的机会C.使群体不断得到改良并保持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D.能结合短、中、长期育种目标
培育基础群体应考虑哪些问题?( )
A.亲本性状的表现和亲本间的亲缘关系B.组成基础群体的亲本数目C.必须进行互交的世代数D.亲本的匹配
二、填空
远缘杂种后代的主要遗传特点有( )。A.性状分离大、变异类型多B.杂种稳定快
C. F2代可能出现分离不明显,而在F3代以后才出现大量的分离D.有返亲分离现象E.可获得双亲中没有的新性状
下列作物中,属多倍体的是( )。
A.小麦B.玉米C.大豆D.棉花E.马铃薯
1970年,美国发生了世界著名的玉米( )大流行,全部损失达10多亿美元。A.锈病B.大斑病C.小斑病D.病毒病
群体改良;
选择题:
.作物育种的实质:( )
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
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中,在亲本构成上我国目前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类型为三系法杂交种及杂交种。
水稻光温敏不育型中育性受控于幼穗发育敏感期温度,光长基本不起作用的称型;决定育性转换的主要因子为光照长度,温度只起协调作用的为不育型。
原产高纬度地区的低温长日性作物,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往往表现生育期。
种质资源创新的主要有、种内杂交及等途径。
A.中国-东部亚洲中心B.印度中心C.中亚细亚中心
D.西部亚洲中心E、南美和中美起源中心
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 )。
A.所有品种B.地方品种C.新品种D.一切基因资源
瓦维洛夫把栽培植物的起源地划分为( )个起源中心。A.B.8 C.10 D.1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创始人是( )。
A.达尔文B.孟德尔C.摩尔根D.瓦维洛夫
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白菜型油菜作物的特点是( )。A.天然异交率高B.天然异交率低C.品种遗传基础复杂D.品种遗传基础简单E.自交衰退严重
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等位基因间是杂合的,这样的品种群体称为( )品种。
A.同质纯合型B.同质杂合型C.异质纯合型D.异质杂合型
大豆(水稻、芝麻、普通小麦、玉米)起源于下列哪个中心( ):
A.Fl B.F2 C.F3 D.F4 E.F5
杂交后代中,分离最大和选择最为重要的世代是( )。A.F1 B.F2 C.F3 D.F4
改良单个目标性状的最为有效的育种方法是( )。A.引种B.杂交育种C.回交育种D.诱变育种
在回交育种法中,目标性状的提供者称为( )。A.轮回亲本B.非轮回亲本C.母本D.父本
诱变育种宜选用作基础材料的有( )。
A.综合性状好的品种B.综合性状差的品种
C.染色体倍数高的材料D.染色体倍数低的材料E.杂交种
下列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成中,哪一种是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 ) A.AAAA B.AABB C.AABBDD D.AABBRR
植物株体、器官、气孔、花粉等的变大常可作为判断( )的依据。A.单倍体B.一倍体C.多倍体D.远缘杂种
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 )
A.任何一个亲本B.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C.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D.表现一般的亲本
在[(A×B)×C]×D的杂交方式中,C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 ):A. 1/2 B. 1/4 C. 1/8 D. 1/16
复合杂交后代第一个出现分离的世代是( )。
5. 回交育种中,多次回交后至少自交一次。
6. 无性繁殖作物的育种时一般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
7. 从杂交顺序上,复合杂交中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应安排在最后一次杂交。
8. 单倍体植株的育性很低。
9.目前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是烷化剂和叠氮化物两大类。烷化剂中以甲基磺酸乙酶(EMS)、硫酸二乙酯(DES)和乙烯亚胺(EI)等类型的化合物应用较多,叠氮化物则以叠氮化钠应用较多。
收集品种资源的方式有国内外、发信征集和单位之间彼此材料等。
1. 作物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其进程远比自然进化为快。
2. 自花授粉作物育种选择方法上一般采用一次或多次单株选择法。
3. 棉花是短日喜温作物,在南北纬度相差不大的地区间引种,加以栽培措施的调节,引种容易成功。
4. 异花授粉作物必须经过多代的自交与单株选择才能获得纯度高的杂种亲本即自交系。
“基因对基因”的关系只存在于寄生水平较高的寄生关系中,寄主的表现为( )。A.垂直抗病性B.水平抗病性C.耐病性D.避病性
作物的抗虫性根据其遗传特点也可分为( )。
A.抗虫性和耐虫性B.苗期抗虫性和成株期抗虫性C.垂直抗虫性和水平抗虫性D.简单抗虫性和复杂抗虫性
垂直抗病性与水平抗病性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垂直抗病性是( )。
无性繁殖可分为两类_______
3.根据种质资源的来源不同,可将种质资源划分为四个类型:
4.品种资源贮藏保存的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必须
1.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杂交育种的程序要经过五圃制。所谓“五圃”是指:
5.杂交的主要方式有、
1.配合力可分为___和___两种,测定配合力时,用基因型纯合的系作测定种是测定___,用遗传组成复杂的群体品种作测验种是测定___。
A小种特异抗病性B.主基因抗病性C.对各种病原小种的抗性接近一个水平D.呈现高抗或免疫E.抗性不易丧失
如何解决垂直抗病性品种的抗性保持问题?( )
A.选育特别高抗或免疫品种B.选育多系品种C.采用药剂防治D.实行抗源轮换E.采取抗源合理布局
水平抗性的遗传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小种特异性B.对各小种抗性接近一个水平C.多基因控制D.高抗或免疫E.抗性不易丧失
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 )。
A.50%以上B.80%以上C.90%以上D.95%以上
下列作物中常异花授粉作物是( )。
A.豌豆B.蚕豆C.花生D.大豆
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为什么也会产生遗传的变异?因为有( )的发生。A.自交分离B.基因杂合性C.基因型纯合化D.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一般可表示为( )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的基因型可表示为( )。A.S(MsMs) B.S(Sms)C.F(MsMs) D.F(msms)
在下列中,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的基因型为( )。A.S(MsMs) B.S(msms) C.F(MsMs) D.F(msms)
作物繁殖方式有( )。
A.有性繁殖作物B.无性繁殖作物C.无融合生殖D.异交繁殖E.种苗繁殖
在回交育种法中,如果要转育的目标性状是受一对隐性基因(aa)控制的,则在BCl代,含隐性目标基因(a)的个体频率为( )。A.100%B.75%C.50%D.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