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格构柱专项方案2014-10-30

格构柱专项方案2014-10-30

提篮桥街道66街坊综合开发项目格构柱施工专项方案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2 主要工程量 (1)二.编制依据 (1)2.1 工程相关文件和资料 (1)2.2 主要参照的现行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标准、图集 (2)三.格构柱制作方案 (2)3.1 工艺流程 (2)3.2 施工前准备 (2)3.3 材料 (2)3.4 放样、号料 (2)3.5 构件拼接 (3)3.6 焊接 (5)3.7 编号 (6)4.8 运输 (6)5.9 现场验收卸料 (6)四.立柱桩施工方案 (6)4.1 立柱桩工艺流程 (6)4.2成孔施工要求 (8)4.3 立柱桩钢筋笼制作安装 (8)4.4 格构柱吊装 (8)4.5 格构柱定位与垂直度调整 (14)4.6格构柱与钢筋笼的连接 (18)4.7 砼灌注 (19)4.8 格构柱临时固定 (19)五.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20)5.1 质量保证体系 (20)5.2 保证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22)5.3 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24)5.4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27)六.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29)6.1 安全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29)6.2 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40)七.环境保护及扬尘控制护措施 (42)7.1施工造成不利环保因素的分析 (42)7.2环境保护和控制措施 (43)一.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上海市虹口区西安路以南、商丘路以西、旅顺路以东、东长治路以北。

立柱桩共158根,其中利用工程桩43根,新增立柱桩115根,新增立柱桩有效桩长30m。

1.2 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见下表:主要工程量表立柱桩平面布置图二.编制依据2.1 工程相关文件和资料1)、国家、上海市和行业颁布的现行有关施工规范和标准;2)、我司相关类似工程施工承包的经验和总结;3)、我司相关的有关企业标准等;2.2 主要参照的现行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标准、图集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3)、《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4)、《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J08-61-2010);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三.格构柱制作方案3.1 工艺流程格构柱的制作采用委托工厂加工的方式,其主要加工流程如下:施工前准备→材料→放样→号料→切割→对接→矫正和边缘加工→拼装→焊接→编号→验收。

3.2 施工前准备(1)根据设计提供的施工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图纸深化,经项目部委托批准后方可实施制作,当确需修改原设计图时,必须取得设计者同意,并签署更改文件。

(2)格构柱制作必须按技术方案进行,遵守工艺,实行工序控制。

(3)对本方案中未尽部分,按现行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5-2002)执行。

3.3 材料(1)格构柱各构件钢材采用Q345B钢。

(2)焊接材料:E5003型焊条、BT50-6气保焊焊丝,气保焊焊丝应符合《气保焊用碳钢、低合金钢丝》(GB/T8110)规定。

(3)以上材料必须具有《产品质量检验证明书》,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3.4 放样、号料(1)放样前必须认真复核图纸尺寸。

(2)放出1:1格构柱实样,放样使用的钢卷尺等量具必须经过计量单位检验合格,丈量尺寸必须分段叠加,不能分段测量后相加全长。

放样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承担,放样前详细阅读理解全部图纸,核对外形尺寸。

(3)缀板下料采用剪板机。

(4)号料前复核材料的规格、材质、外观,如有不符,及时纠正。

(5)切割下料后的半成品材料,必须进行第一次矫正、校平,校直时应采取不损伤钢材的方法进行,尽量采用机械设备冷弯矫正,并严格执行规范。

(6)半成品材料因气割造成的毛刺,氧化铁必须用角向砂轮打磨平整,处理干净。

3.5 构件拼接(1)格构柱分肢拼接采用内贴法帮条连接,帮条与格构柱上下角钢规格一致。

(2)格构柱拼接必须在模具内进行。

保证构件的外形尺寸、角度、垂直度等尺寸。

拼装模具要经过车间、部门质监人员复核后才能使用,从拼模具制出的第一次构件要进行首检,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后才能进行批量加工。

(3)格构柱加工模具采用钢制平台,首先需要对钢平台进行找平工作。

为满足格构柱的加工需要,采用2副半成品、拼装用架子,2副总装架子,采用经纬仪对接料定位。

此外,配备3副接料胎架,以便在拼装前先把角铁对接保证垂直度。

(4)构件拼接先进行上下肢角钢对焊,角钢对焊点不能再同一个平面上,上下间距为1m;首先将上下肢角钢对齐,然后将对接的角钢另外两端采用铁铮进行固定,先采用45度坡口焊进行角钢对焊;再进行内贴法帮条焊接,帮条所用角钢端部应削角,确保坡口焊接与格构柱母材贴实。

(5)上下肢角铁对接结束后,需要待焊接处温度自然冷却后再去除铁铮,以防止变形。

(6)半成品拼装,将两根已完成接料的角铁倒扣在半成品拼装胎架上,使两根角铁的边角平面相互平整,并在两边采用铁铮固定,以保证焊接过程中的垂直度。

(7)根据图纸要求放置缀板,在放置过程中,需要确保缀板和主角铁的贴实以及平整度,以便施焊过程中焊缝的质量。

然后进行缀板与角铁的定位焊,焊接结束后将半成品翻出胎架,放入总装胎架中进行总装。

(8)总装工序,把两片半成品构件放入总装胎架中,然后根据图纸尺寸进行放线定位,并进行复测,再采用铁铮进行固定,如有局部尺寸不符合,可采用专用工具(夹棍、卡棍、铁铮等)进行矫正,达到规范要求后再进行固定。

固定完毕后,进行缀板和主角铁的定位点焊,全部点焊结束后将其翻出胎架进行满焊焊接。

(9)格构柱分节处四个角钢应错缝焊接拼装,错缝长度不小于500mm,确保接头受力达到原材料强度。

(10)为利于导管的提拔及拆卸,需对格构柱底部加工成斜角型,最底部一块缀板遇斜角,缀板上移至斜角上口详见下图。

立柱底部构造3.6 焊接(1)格构柱各构件间的焊缝等级为三级,焊缝截面总强度须大于构件原材截面总强度。

(2)焊接前对焊缝处进行清洁工作。

(3)施焊时,母材非焊接部位严禁焊接引熄,避免母材损坏。

在坡口内引熄不得留下弧坑。

(4)施焊后,立即清除焊渣进行外观检查并由质量员进行电焊质量验收。

(5)焊缝出现裂纹缺陷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检查原因,订立修补措施后,方可处理。

(6)严格执行工序检测,质量控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管理。

(7)焊缝焊接质量必须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JGJ81-2002)。

(8)格构柱焊接宜尽量采用自动焊接并使大部分构件处于平焊接部位。

(9)格构柱制作时,其平面尺寸误差为0~-10mm,长度尺寸误差为0~+50mm。

(10)格构柱分节处四个角钢应错缝焊接,错缝长度不小于500mm,确保同一截面接头数不超过50%。

(11)格构柱柱身弯曲允许误差为h/250,且不大于5mm。

(12)对接后的钢构件产生的变形,校正方法应采用机械设备冷弯矫正,必须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

(13)缀板焊接顺序,对称焊,即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缀板焊接过程中为避免焊接产生的热变形,需要间隔跳焊。

3.7 编号在格构柱上部第一道4块缀板上分别标注其长度、对应桩号等信息,便于现场校对、吊装。

4.8 运输(1)为了确保现场施工进度,派专人现场联系和管理,加强现场与工厂联系,根据现场需要送相应规格、长度的格构柱。

(2)根据不同长度的格构柱选用30T~60T加长卡车,一般情况下为夜间运输。

(3)考虑已请运输单位进行实地考察,途径路线环境安全的选择包括转弯角度,工地大门。

因工地地域运输时间构件的长度,路上安全因素,已与运输单位商定了用特殊的伸缩炮车来确保此次格构柱的运输。

(4)运输时间是傍晚装车,市区货运禁令时间结束后,尽量选择避开路上高峰,选择路上车辆和行人稀少,能确保安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时间段内通行,然后因此构件的超长特殊性,驾驶员在行驶和转弯过程中有极大的视线盲区,故规定运输单位必须对每一次的运输过程中增派一辆小车跟随在货运车辆的后面,进行指挥和押运,来确保每次运输的安全,包括装车过程中的构件堆放稳当与钢丝绳的捆扎牢固,对构件的转角填保护层的摆放,以及行车路上的安全配合,构件进入现场由相关负责人配合尽快卸货,能使运输车辆尽早在通行时间内离开禁区,相互之间加强协作,配合。

(5)为配合工地进度根据现场情况我司提供详细的构件加工的顺序,隔天提供当日所需构件编号和数量,以便加工厂提前做好生产和运输车辆的协调准备工作,确保工程现场的顺利开展。

5.9 现场验收卸料根据现场施工进度,由项目部材料部每周向加工厂出具格构柱进场计划,加工厂根据计划将格构柱运至现场后,由当班质量员及监理人员进行质量验收。

合格后,由桩基施工单位负责采用吊车卸料,就近堆放至施工现场。

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格构柱进行退场处理。

格构柱堆放必须整齐,且不能超过三层,所垫导木须在同一直线上。

四.立柱桩施工方案4.1 立柱桩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定位→埋设护筒→钻机就位校正→钻进成孔→第一次清孔→提出钻杆钻头→钻机(架)移位→钢筋笼制作并验收合格→吊装钢筋笼→吊装格构柱→安装格构柱校正桩中心和垂直度→格构柱与钢筋笼焊接→格构柱垂直度调整→格构柱安装到设计标高→第二次清孔→水下砼灌注→复测格构柱→回填桩孔→循环下一根桩基施工。

(下划线部分与常规钻孔灌注桩有区别)立柱桩桩施工工艺流程图4.2成孔施工要求立柱桩施工其下部基本同常规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但因根据设计要求格构柱垂直度须不大于1/250,格构柱插入工程桩桩顶设计标高以下3m。

立柱桩成孔时,需要加强成孔垂直度管理,成孔前用经纬仪双向机架的垂直度,成孔过程中用经纬仪双向再作机架的垂直度,成孔中孔深、孔径、垂直度、泥浆指标等必须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规定值,确保成孔垂直度不大于1/250,格构柱安装垂直度须控制在不大1/250。

钻机就位后,底座必须用水平尺打好水平,达到平整、稳固,以确保钻进中不发生倾斜和移动;转盘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允许偏差应小于10mm,转盘在四个方向上的水平度误差小于1/100。

4.3 立柱桩钢筋笼制作安装立柱桩钢筋笼制作吊装基本同常规钻孔灌注桩灌注施工;但因要在笼内插入格构柱,安装钢筋笼注意必须垂直,确保桩孔和钢筋笼的同心度,并保证搁置平稳牢固,格构柱进入后不产生变形或笼坠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