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度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试卷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铁路)应考人员注意事项本试卷科目代码为“4”,请将此代码和应考人员信息填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栏目上。
全卷共三大题,全部在答题卡上作答。
其中第一、二大题为客观题,共30 题,连续编号,请按题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选项对应的字母涂黑;第三大题共5 题,请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作答,不得将答案写出黑框之外,否则会影响考试成绩。
本试卷所有填涂部分请使用2B 铅笔,书写部分请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题。
每题1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1.最终检查施工测量质量的单位应是(D )。
A. 建设单位B.监理单位C.设计单位D.施工单位2.根据施工测量缺陷分类,属于重缺陷的是(B )。
A.仪器未经计量检定B.控制点点位选择不当C.起算数据采用错误D.测量记录不规整3.下列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中,主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的是(C )。
A. CP0B. CPⅠC. CPⅡD. CPⅢ4.在水泥使用中,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应采取的措施是(C )。
A.退货B. 报废C. 复验D. 降低等级使用5.配置抗渗混凝土应优先选用( A )。
A.普通硅酸盐水泥B.硅酸盐水泥C.快硬硅酸盐水泥D.矿渣水泥6.下列检测方法中,适用于桥梁钻孔桩无损检测的是(B )。
A.拔出法B.小应变法C.钻芯法D. 回弹法7.影响拌合混凝土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C )。
A.水泥品种B.水泥用量C.混凝土单方用水量D. 混凝土含砂率8.对于开挖深度为10~15m的石质傍山路堑地段,宜采用的开挖方法是( D )。
A.全断面开挖B.横向台阶开挖C.逐层顺坡开挖D. 纵向台阶开挖9.下列地基处理方法中,施工前必须要进行工艺性试验的是( A )。
A.碎石桩B.抛石挤淤C.堆载预压D. 换填10.对于开挖深度8~10m,地下水不发育的软弱岩质路堑地段,宜采用的路基支挡结构是(B )。
A.扶壁式挡土墙B.土钉墙C.悬臂式挡土墙D.加筋土挡土墙11.桥梁深水基础钢板桩围堰的施工顺序是(A )。
A.定位桩插打→围囹安装→钢板桩插打→钢板桩合龙B.围囹安装→定位桩插打→钢板桩插打→钢板桩合龙C.钢板桩插打→定位桩插打→围囹安装→钢板桩合龙D.钢板桩插打→围囹安装→定位桩插打→钢板桩合龙12.对于地层主要为卵(漂)石土、岩石的桥梁钻孔桩,其钻孔施工宜选用(C )成孔。
A.正循环回转钻机B.反循环回转钻机C.冲击钻机D.旋挖钻机13.拱涵拱圈混凝土的施工顺序是( C )。
A.中间向两侧对称施工B.中间向一侧连续施工C.两侧向中间对称施工D.一侧向另一侧连续施工14.隧道光面爆破作业中,最先起爆的孔眼是(D )。
A.周边眼B.辅助眼C.底板眼D.掏槽眼15.岩溶隧道施工中,应采用以(A )为主的综合地质预报方法。
A.钻探法B.地震波法C.常规地质法D.电磁波法16.对采用新奥法施工的隧道,下列监控量测项目中属于必测项目的是(B )。
A.围岩压力B.拱顶下沉C.隧底隆起D.钢架受力17.人工铺轨作业连接钢轨时,必须按规定预留合理的( D )。
A.起道量B.拨道量C.落道量D.轨缝量18.无缝线路相邻两段单元轨节的锁定轨温之差最大不得大于(D )。
A.2℃B.3℃C.4℃D.5℃19.对于新建客运专线车站大号码道岔,宜采用的铺设方法是(B )。
A.原位组装铺设B.机械分段铺设C.侧位预铺插入D.机械整体铺设20.某新建客运专线通过试运行达到临管运营条件后,应进行的竣工验收阶段为(C )。
A.静态验收B.动态验收C.初步验收D.正式验收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一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得每个选项得0.5分)21.在拌合混凝土时加入矿物掺和料,可改善混凝土的(ADE )性能。
A.抗冻B.抗震C.防火D.耐蚀E.护筋22.钢筋进场经外观检查合格后,取样试验需要测定(ABC )。
A.极限抗拉强度B.屈服强度C.伸长率D.硬度E.弹性模量23.对于不稳定的松散岩质路堑地段,应遵循的施工原则有(AC )。
A.自上而下,分级开挖B.自下而上,掏底开挖C.自上而下,分层加固D.自上而下,分级排水E.自下而上,分级排水24.高速铁路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处的基坑回填,可采用的材料有(DE)。
A.灰土B.原土C.砂土D.碎石E.混凝土25.提高混凝土墩台模板强度和刚度的措施包括(BDE )。
A.提高模板表面平整度B.安装内拉杆C.将模板和脚手架相连D.增加外支撑E.提高模板材料强度26.下列浆砌片石砌体施工要求,正确的有(AD )。
A.片石母岩强度等级不小于MU30 B.片石大面朝上C.石料中部厚度不小于15cmD.采用挤浆法砌筑E.采用灌浆法砌筑27.隧道施工中,平行导坑的开挖方法宜优先选用(AB )。
A.全断面法B.正台阶法C.双侧壁导坑开挖法D.中洞开挖法E.中隔壁开挖法28.隧道施工中通风方式及参数的选择应考虑的因素有(ABCE)等。
A.隧道长度B.机械设备类型C.隧道断面大小D.隧道断面形状E.隧道施工方法29.有砟轨道道砟摊铺压实后应进行质量检查的项目有(ABD)等。
A.道砟级配B.道砟强度C.道砟宽度D.砟面平整度E.道砟厚度30.无砟轨道是用整体混凝土结构代替有砟轨道中的(CD)等。
A.轨撑B.扣件C.轨枕D.道砟E.道岔三、案例题(共5题,(一)、(二)、(三)题各20分,(四)、(五)题各30分)(一)背景资料某铁路工程路基位于滨海地区海相沉积软土地基上。
地基处理设计采用塑料排水板和上铺砂垫层方法加固;设计路堤填筑高度5m,路堤两侧设宽12m、高1.5m的反压护道;设计排水板长度为12m,布置方式为1m×1m正方形。
设计要求路基填筑施工中按照沉降综合观测数据进行分层填筑控制。
具体控制指标为:竖向沉降小于10mm/d,边桩位移小于5mm/d,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度大于80%。
施工中若不能满足控制指标时必须停止填筑,待指标恢复到控制指标范围时,方可继续填筑。
施工单位进场后,由于征地拆迁原因导致开工时间延期。
为确保总工期目标,施工单位根据经验及以往施工参数进行路堤填筑,反压护道利用修正路堤时的刷坡土方进行填筑施工。
该段路堤填筑高度至3m后,某日分层填筑高度累计达1m,压实质量经检测合格。
施工当日观测组在相邻段进行沉降观测。
不久,该段路堤发生了坍塌。
如图1-1所示。
事故发生后,经调查,施工前一日的全部观测数据:竖向沉降为10mm/d,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度为20%,观测数据已按程序及时上报;排水板实际施工长度为8m。
问题1.指出坍滑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答:路基坍塌直接原因:(1) 地基处理深度不够,设计要求排水板达到12m,实际施工长度8m,导致地基承载力不足;(2) 填筑速率过快,当日分层填筑速率累计达1m;(3) 反压护道未与路基填筑同步施工。
2.给出该段路堤填筑的正确做法。
答:路基填筑正确做法:(1) 填筑前进行填筑工艺性试验;(2) 填筑作业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控制填筑厚度和碾压遍数;(3)反压护道与路基填筑同步施工;(4) 应根据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数据控制填筑速率。
3.针对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工作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答::(1)沉降观测应与填筑作业同步进行;(2)边桩位移应同时观测;(3) 应严格按照观测数据及结果控制路堤填筑。
(二)背景资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座铁路客运专线双线特大桥。
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km,道床结构形式为双块式无砟轨道。
该桥上部结构为311×32m简支整孔箱梁,下部结构基础为钻孔桩,特大桥平面如图2-1所示。
钻孔桩设计为:桩径1.5m,桩长32~38m。
其中特大桥155#墩位于深水中,河床覆盖层为2m 厚淤泥质土,淤泥质土以下为岩层。
特大桥155#墩基础立面如图2-2所示。
根据设计要求,箱梁全部采用预制架设,现场需设一处箱梁预制场。
设计及现场情况为:桥头路基的填土高度为2~3m;桥梁中心里程附近的墩身高度为19~21m;仅场地A和场地B具备设置箱梁预制场的条件。
施工单位计划选择其中最优的一个场地作为箱梁预制场。
施工单位制定了施工技术要求:(1)铺设桥上无砟轨道前,对桥梁变形观测予以评估,只要求桥梁基础沉降符合设计规定后,即可铺设无砟轨道。
(2)在箱梁预制过程中,只要求梁体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即可进行预应力筋终张拉。
问题1.指出该桥155#墩承台应采用何种围堰施工?为什么?2.根据背景资料,应选择哪个场地作为箱梁预制场?为什么?答:应选择场地A。
理由:(1)场地A附近有国道,交通方便;(2)场地A处无高压线;而场地B处有高压线,不利于梁场的设置;(3)场地A处路基低,可直接修建运梁便道,运梁车可直接到梁场运梁,而场地B处高差大,需要增加提梁上桥设备(或提梁站),施工难度大,成本高。
3.针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技术要求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的做法。
答:(1)观测内容增加:梁的徐变变形(或梁体变形);(2)终张拉条件增加:弹性模量达100%,混凝土龄期满足10天。
(三)背景资料某集团公司承建时速为200km的客货共线铁路铺轨工程(含基地厂焊长钢轨),铁路全长194km。
线下工程包括: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其中6000m以上隧道3座)和车站。
轨道设计类型为:长度大于6000m以上的隧道内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其他地段采用有砟轨道,正线轨道采取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
业主不提供工具轨,T梁架设由线下施工单位提前预架。
施工过程中开展了两项工作。
工作一:铺轨作业前一个月,项目经理部与线下施工单位仅进行了书面资料交接,内容包括:路基、桥梁、隧道及过渡段质量检验合格资料和线路测量资料;然后采用线下施工单位设置的控制桩位,对全线有砟轨道、无砟轨道进行轨道工程的施工控制作业。
工作二:项目经理部确定了基地长钢轨焊接作业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
问题1. 根据背景资料,分别给出正线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的铺轨方法。
2. 针对工作一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
3. 根据工作二,指出基地长钢轨焊接作业工艺流程中A、B、C、D的工序名称。
(四)背景资料某双线铁路隧道DK38+100~DK38+400段。
地质以中风化粉砂岩为主,设计围岩级别为Ⅴ级,该段开挖设计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初期支护采用钢架锚喷支护,钢架设计间距为80cm。
项目经理部采用台阶法开挖,钢架施工流程如图4-1所示。
某日,距掌子面30m处初期支护发生扭曲变形,拱部初期支护混凝土出现开裂、掉块;现场施工情况如图4-2和图4-3所示。
问题1. 根据背景资料,对隧道洞身开挖作业进行主要危险源辨识,指出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