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心目中的有效课堂

我心目中的有效课堂

我心目中的有效课堂xx一、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应是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的是锻炼了他的能力,他在学习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最重要意义是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真实的课堂是有效率的。

课堂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大家都有事情干。

真实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努力的教学过程。

在过程中,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完善,是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次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二、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应是享受“快乐”的课堂快乐是一种内心喜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应然关照。

学习着,就是快乐着,幸福着。

只有轻松和谐的环境与氛围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意象丰富,激情飞扬。

教师不是主宰者,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拥有课堂上的时空,让他们自主地合理地进行朗读、思考、提问、作业活动。

这里有民主平等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里有赏识和赞美,没有教师的训骂、侮辱、嘲笑、体罚。

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关下。

当孩子有了精妙的回答后,大加赞赏,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快乐感觉。

对于孩子意外生成的问题,没有在你预料之中的答案,作为老师,应该是把它作为一个教学的契机,适当点拨,让思维的活跃得以延续,让学生有骄傲的感觉。

当学生出现了卡壳,老师应该停下来,把这一环节上足,让学生真的掌握,让他们有种获得新知识的快乐感。

三、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应是和谐性的课堂。

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打造和谐的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形成和谐的教学评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拥有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教师借助学生的主动参与去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另外,和谐性的课堂还应创设和谐的问题情境与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渴求知识和成功体验的双赢下,去谋求更大的发展契机。

四、我心目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活性的课堂,能走进文本,又能越出文本;能走进课堂,又能走出课堂;进而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的课堂。

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倡导生活教育思想,提出“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一直影响我对理想课堂教学的思索。

我一直相信理想的语文课堂是离不开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凭借自身和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多联系生活感悟文本与语言,多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多联系生活研究解读文本。

要用“生活”这把钥匙去解决课堂上的教学问题。

通过把生活引入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以生活的“活水”来调动课堂的“活”,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活力,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强烈兴趣。

只有回归生活的语文课堂,才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语文课堂。

理想的语文课堂虽“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因为有了理想,所以我们不断努力;因为有点缺憾,所以我们不断追求;因为我们不断追求,所以我们不断进步;因为我们不断提高,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会开出理想之花!我心目中的有效课堂xx一、我心目中的有效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课堂是老师活动的场所,更应该是学生活动的天地。

只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了全体学生,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效课堂才有了站立的根基。

有效课堂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非少数优等生。

当一节课只有几个优等生反复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只听不动也不说,这样一种机械的、缺乏活力的课堂,我们决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

有效课堂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非听课老师。

当有效课堂的作课老师把目标定位到评课老师的评价上时,本身就违背了开展有效课堂的初衷,而演变成舞台表演式的作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为了作课只让优秀学生参与、为了作课事先帮助学生排练这些做法本身就与教育的真谛背道而驰。

二、我心目中的有效课堂是兼顾情感体验与思想引领的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充分运用为高效课堂增添了缤纷的色彩,也往往滑落到另一个误区——课堂变成情感剧。

有些课堂,从头至尾不是影视,就是音乐,或者配乐诗朗诵,表面看热热闹闹,学生的视觉、听觉耳目一新,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当这样的课上完之后,学生的头脑中又能留下什么呢?有效课堂最不能缺少的是对学生的引领。

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说话的机会。

当学生说话的时候,也是教师引领的时候。

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只作简要的复述,要么对其正确的说法予以鼓励,要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质疑,要么就学生的论题再抛出新的论题。

最不可取的做法是不评论、不作为,最不明智的做法是全盘否定或斥责。

三、我心目中的有效课堂是师生互动、充满灵性的课堂课堂之妙,妙在创造。

课堂之奇,奇在新思维。

当师生的心灵对话、思维碰撞而生出智慧火花之时,也是师生共同成长之时。

师生共融共长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

要达到这一境界,需做到:一要会“选材”,课堂创设的情境材料要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二要会“设问”,设置的问题要能够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思考。

四、我心目中的有效课堂是能把平常的课上得不平常的课堂。

有效课堂活动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挑课”、“挑班”、“挑学生”。

高效课堂活动的开展意在为全体教师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交流平台,促进老师们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这样“挑”出来的课是否具有便于推广的普适性呢?有效课堂活动进行到现在,既有精彩的看点,也有深深的思考,正是因了这种反思与借鉴,我们才能在漫漫教育征程中更快地成长与进步。

我心目中的有效课堂雷亚东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一、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并严格按照其要求执行。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度适宜,太高太低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其次,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还要严格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三者缺一不可。

再次,要在兼顾整体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

除了在课堂上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掌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兼顾优等生和差等生,给他们额外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的语文课堂要求老师备足课,上课有亲和力,有情感感召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想像力奇特,更需要老师的情感指引与号召。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

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

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当前也有不少教师过度追求课堂的视觉刺激,唱唱跳跳,课堂生动,热闹不息.在谈到这一现象时,有一位老师曾说:“教师自己首先要静心,要钻进去,深下去,积蓄内力,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学生亲近课文,教师自身情感准备不足,教师自己没有被美文陶醉,就不要进课堂。

” 的确如此,在我们进课堂之前必须备好课,积蓄内功。

想想我以前的语文课堂,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如何制作课件,如何让学生唱起来跳起来,讨论起来。

很多时候,我只是通过各种间接的途径认识到这篇课文应该是很动人的,自己在读课文的时候并没有丝毫地产生那种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瞬间阅读冲动。

三、教学过程中,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

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

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

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

只要新课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也能成就高效的课堂。

四、优化教学目标,巧妙设问,找好切入点。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

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

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

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

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

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

五、准确把握课堂的节奏。

要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除了要做好有效提问外,还有就是要学会倾听。

比如,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要求其回答,这种教学方式无疑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益。

还有的教师一味让学生讨论交流,却无任何要求,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也黯然失色。

因此,不能一味地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把握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益。

六、让学生充分地说,尽情地读,自由地思,快乐地写。

在课堂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教给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知识的迁移运用的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的牵引与推动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探索。

我心目中有效课堂xx“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中国古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时至今日作为语文老师在一堂课中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做到育人。

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潜移默化的去接受知识,明白事理,领悟内涵。

这才是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

要达到这一效果绝非易事,非下一番苦功不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