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一章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域发展差异练习湘教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域发展差异练习湘教必修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西北地区
一.选择题
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1—3题。

1.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
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
D.荒漠范围扩大
2.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是呈()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
3.影响塔里木盆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光照
C.水源
D.土壤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区域发展种植业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光照充足 B.降水丰富 C.地势低平 D.气温高
5.甲区域在发展种植业时,最易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酸化 D.地面沉降
6.我国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推进
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

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

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 )
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农垦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④过度樵采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 )
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
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

读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图,回答9—11题。

9.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
10.新疆一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完成设计的课题,分两组进行实验探究:甲组直接在地里种植西瓜,乙组在地上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西瓜。

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是( )
A.西瓜品质与农药残留的关系 B.西瓜品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C.西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D.西瓜品质与昼夜温差的关系
11.新疆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气候恶化,沙尘暴危害加剧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地下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 )
A.>400,>25 B.<400,>25 C.>400,<25 D.<400,<25 13.图中河流在A河段的特征是 ( )
A.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
B.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小、有结冰期、无凌汛现象
C.水流平缓、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航运发达
D.水流湍急、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有凌汛现象
右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14-15题。

14.限制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 水分 C. 坡度 D. 温度
15.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二.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17.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左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6分)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6分)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

(8分)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试推断其依据。

(4分)
18.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整个山区的三分之一,发育着不少的冰川和河流,山间有很多水草丰美的宽谷盆地,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材料二下图为祁连山冰川及河流水系图。

材料三河西走廊基本上是“以水定人”“以水定地”和“以水定城”的,现在在河西走廊,农业用水约占90%,城市建设、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占比不到10%,只要能够从农业用水中‘挤’出一些,就可以满足城市化的需求。

(1)请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对于河西走廊,只有将大量散居在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实现异地城镇化和生态移民,才能真正减轻环境的压力。

你是否赞成以上说法?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CAA 6—10 AABAD 11—15 CCABC
二.综合题
16.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四周有高山阻挡。

(2)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17.(1)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湖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

(答出两点即可)
18.(1)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荒漠景观;祁连山高大的山体发育着诸多冰川和河流;地处季风的迎风坡,多山地降水;在山区草原、森林广布;冰川融水和山区降水形成祁连山水系,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2)西南坡垂直带谱简单,东北坡丰富。

原因:西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差较小、带谱简单;东北坡基带海拔低、垂直高差大、带谱丰富。

(3)赞同。

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短缺,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紧张,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过程中,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更有利于水资源的集中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城市化和生态移民,有利于集中发展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建立节水型产业体系;更有利于控制本地区的人口规模,达到控制用水总量的目的。

不赞同。

本地区的人口不断增加,用水量不断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不断下降;本地区主要是农业用水问题,应重点发展节水农业;大量散居农民进城将给城市化带来巨大的压力;生态移民工程投入大,工期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