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1 空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能借助其他物体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3、能用多种方法认识空气的性质。
4、能做简单的压缩空气探究性实验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乐于与同学交流。
(三)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2、认识空气有质量、具有流动性。
3、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了解并关注压缩空气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难点: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注射器、水槽、塑料袋、杯子、报纸、矿泉水瓶、气球、支架上两个已平衡的气球、剪刀
学生准备:气球、空矿泉水瓶
四、教学过程(2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
2.学生回答。
揭示谜底——空气。
3.提问:大家说空气重要吗?为什么呢?
4.学生回答。
5.既然大家都觉得空气重要,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空气,来研究空气的性质。
(板书课题)
(二)证明空气的存在
1.提问:大家看到我们周围的空气了吗?摸到空气了吗?既然空气是看不见又摸不着,谁有办法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2.学生讨论、回答。
3.(出示注射器)大家看这支注射器里有空气吗?怎样证明呢?
4.请学生演示实验并说明。
5.有没同学有办法抓住空气?能不能用这个塑料袋来抓住空气呢?
6.学生演示并说明。
7.小结: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借其他看得见的物体帮忙,我们就可以觉察到它的存在了。
(三)认识空气的性质(做好记录:课本P60)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1)演示实验(请一位学生当助手)
a.将一张报纸放入水中,并捞出,猜测并判断湿否
b.将另一张报纸确定是干的后,捏成一团,用力塞入杯子底部,把杯子倒过来并直立按入水底
c.请学生猜测纸是否会湿
d.请学生演示,试试如果把杯子倾斜着放,会怎样?
(2)提问:为什么原来的实验中纸团没湿,倾斜了杯子纸团湿了?
(3)瓶子里的气球能吹起来吗?请学生试一试,并讨论:为什么气球吹不大?有什么办法能让气球吹起来?
(4)学生回答并实验验证。
(5)小结:空气不仅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空气要占据空间。
(板书)
2.认识空气有质量
(1)(教师演示)已平衡的两个气球,剪破其中一个。
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并做出解释。
(2)小结:木棍发生倾斜,说明空气有质量。
(板书)
3.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
(1)解开气球的绳子,让气球的口对着自己的脸,你有什么感觉?
(2)小结:皮肤感觉到了空气的存在,空气具有流动性。
(板书)
(3)你们还有什么方式能证明空气具有流动性吗?
4.空气的性质还有很多,大家可以通过各种实验来发现、研究空气的性质
附:板书设计
空气的性质
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