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基于教育信息化2.0的学பைடு நூலகம்信息化发展规划
省地市(县)
静宁县
学校名称
文惠小学
所涉学段
小学
校长
项目联络人
联系电话(手机号)
管理团队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工作中的责任分工
教导主任
组长
总务主任
副组长
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诊断(可用SWOT分析法阐述)
1.学校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教学环境。
2.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大部分为初级职称为主,有少部分的中级教师。
3.教师都掌握基本的信息教育技术。
4.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教学软件的深层次应用。
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和年度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
三年信息化教学发展总目标
校长信息化领 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 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2)落实经费保障。省上通过“国培计划”等项目, 支持开展校长领导力培训、省市级培训团队培训、省级试点 校管理团队培训、省级试点校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以 点带面,推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通过安排省级专项经费, 支持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平台、资源平台、测评系统的建设, 支持专项创新项目、资源建设和成果推广等。市、县教育行 政部门要多方筹措资金,有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中小学校要统 筹整合多方资源,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资金,为本校教师 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
(四)做好监管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监管、 评估和督导责任。省教育厅负责对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 团队推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进行过程监管、督导。省、市级 12 工程办要采取专家抽检评估、参训教师网络评估和第三方评 估等方式,做好能力提升工程实施的监管评估及督导工作。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自我测评, 对中小学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 程督导和质量评估。 (五)建立激励机制。各地要出台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 力培训的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 入教师培训必修学分,作为教师资格认证、职称晋升、评优 选先的依据。将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和校本 应用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办学水平和校长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中。
年度信息化
教学发展目标
第一年
2020年学校自主、全 员参与”的运行责任机制,以区县推进为重点,落实整校推 进。建立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跟进、注重实效的示范 带动体系,做到推进有样板引领,实施有经验借鉴。
第二年
2021年坚持分 类指导,按照“注重创新、尊重差异、倾斜乡村、均衡推进” 的原则,面向不同地区不同信息技术环境的学校,分类设计, 精准指导。通过“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选学课程、实践应 用、完成学分、持续研修”等培训模式,以学科教学信息化 为重点,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预期成果
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教师应 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依托省级学习平台、各类研修空间开 展培训学习,构建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加强集体备课、研 课交流、远程授课。应用“一师一优课”资源开展教师研修 活动,探索优课资源常态化应用新路径。开齐开足开好国家 规定课程,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促进名师资源得到更大 范围共享。
第三年
到 2022 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 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 校推进、试点引领、分类推进的思路, 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实现《规划》的问题解决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级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的 组织管理和支持服务等职能,确定专门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级规划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精细 化管理。推进实施培训项目,加强监测评估。 (二)明确主体责任。县级要明确主体责任,要完善制 度,健全机制,整合电教、科研、培训等机构资源,科学统 筹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有效遴选学员,加强县级教师发展机 构和网络平台建设,打造本地骨干培训者和项目示范校,构 建示范带动辐射体系。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的关键节点,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制定目标和规划, 组织开展校本研训,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学分要求,提高信息化教育教 学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