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课本插图论文设计开题MicrosoftWord文档(3)

小学课本插图论文设计开题MicrosoftWord文档(3)

《S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使用策略研究》开题报告一、数据表课题名称S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使用策略研究关键词 S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插图使用策略课题类别基础教育学科分类小学语文二、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述评•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容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限3000字)㈠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插图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

S版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插图,与文质兼美的课文相配合,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显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它有铺垫引导、烘托主题、增加情趣之功能。

尤其是中年级开始理解重点句段、练习习作,课文中出现的插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把钥匙。

它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目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逐步升温,对插图的使用过少、运用不当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甚至很多一线教师忽略教材插图的存在,导致很多学生除了被其鲜艳的色彩吸引外,很少会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

进行“S版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使用策略研究”,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辅助教学的作用,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容、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研究意义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具体体现在:⑴有利于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

对教师来说,此课题的实践可以使教学容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教师能够更有效的利用插图指导学生预习、巩固记忆、理解背诵课文、练习写作、实施情感教育。

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

此课题的实践,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识记字形和理解词语的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借助绘画的美感优势,进行语文审美教育。

㈡国外研究现状述评追溯国外对教材插图的研究,我国明朝的《对相识字》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图文对照的教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制作的《世界图解》也是比较早的带有插图的教材,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教材的发展。

正是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才使教材的插图经历一个少到多,从单色到彩色的发展历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材审定制度的推行,插图现在已成为教材革新的重要标志。

那么,相关研究者对教材插图做了哪些研究呢?1.国外相关研究⑴有插图性教材与纯文字性教材的实用效果比较美国学者W•H•Levie和R•Lentz总结了3155个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有插图性教材比没有插图的教材的教学效果好[1]。

(Willow s ,F•M •Dwer,1979)进行的分组实验研究表明, 纯文字性教材和纯插图性教材阅读起来没有图文结合的课文效果好[2]。

⑵对影响插图效果的各种因素的研究目前关于对图文容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即图文相关程度越大、融合度越高插图的作用效果越好。

(Bartram,1980) 等人对非实物性图片的多项研究表明,从地图上学习空间信息, 要比利用文字描述学习地理有效, 当然也要求图文的相关性[3]。

此外,还有研究者对自制图片的学习效果进行过研究。

(Peeck,1974)得出结论, 理解与插图容有关的课文成绩高于无关或无图课文成绩[4]。

插图与课文的位置关系也是影响插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Meyer近期的研究表明,当插图位于首页时,它有引导和控制学生注意点的效果。

当插图与涉及的容安排在同一页上而不单独分开排列时,学生更容易被所学的知识吸引。

(Royer ,Cable,1976)的研究发现, 在课文前加上插图有助于联系上下文理解将会提高学习者的记忆水平[5]。

⑶插图的作用及插图作用机制理论的研究(Duchastel,Levin)等人提出了教材插图具有认知与非认知两个方面的功能:大量事实表明,插图有注意功能,它能够自动的吸引读者,没有插图的教材是没有市场的。

不仅儿童甚至大学生也喜欢那些带有插图的教学材料;插图的导向功能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并指向某一对象,但它要受学习情境和学习者动机的影响。

在阅读广告或是期刊时插图可以使学习者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的部分容;插图可以增加读者的兴趣,还可以影响学习者的情感和态度,插图还能够改变对人种、性别等多方面的态度和信仰,教材出版部门因此配有少数民族和女性插图的顾问;插图认知功能能够通过提高对学习容的理解和对这些容的掌握, 为学习者提供一些语言难以描述的容[6]。

Denberg曾以实验论证了在有插图的条件下,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更为准确[7]。

(Donald 1979,1983)先后两次实验,结果都显示:插图能为儿童阅读理解提供合理的语义信息,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8]。

2.国相关研究从国看,有关“课文插图”的课题研究,它还处在一个发展期,正在成长起来。

早在《礼记乐记》中就有“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叶圣陶先生曾说:“书籍里有些图画,绝不是装饰和点缀,虽然每一幅画都要求美。

图画跟写在书里的书面语言有同等重要的意义[9]。

”他主中小学教材的编排一定要做到图文并茂……正是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才使教材的插图经历一个少到多,从单色到彩色的发展历程。

⑴插图的分类为了更科学的使用插图发挥其教学功能,国学者根据不同的维度,对插图进行了分类。

颜亚男等[10]根据插图出现的位置将插图分为扉页插图,课文插图,练习插图,补白性的知识短文插图。

康树林[11]等根据插图的抽象水平将课文插图分为实物图,描绘图,漫画图。

宋振韶[12]根据插图的组织形式将插图分为:独立图,发散图,序列图,多层图。

淼等以完整与否为标准将插图分为完整插图和不完整插图。

另外还有不少研究者根据插图的性质将插图分为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宣传画、漫画、照片等。

⑵插图的功能鲁迅先生曾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

可见插图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我国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丽华认为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从喜欢看插图,继而喜欢看课文并引起图文之间的思维互动,由此喜欢教材[13]。

卢认为插图有形象性的特点,有助于对信息的记忆,尤其是延时记忆比即时记忆的效果好。

叶春秀认为插图不但有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整体理解和记忆的功能[14]。

还具有文学性和绘画性双重的审美价值。

因此,插图往往和课文从形式、容、意境等诸方面创造一种审美氛围,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养成审美趣味[15]。

曾信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注意教学生观察的顺序、主次、细节等方法[16]。

相同的观点在凤鸣的《浅谈小学语文插图的作用》也有表述。

凤鸣还认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观察、想象时用确切的语言将自己的体验、感受表达出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7]。

魏景泗认为学生在阅读时会把课文和插图进行对比,找出异同,通过对插图中美的感知、欣赏、体验、判断,合理想象,儿童会产生强烈的用语言表现美的形象、创作美的意愿,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进行了一番再创作[18] 。

梳理综合国外综述得出:国外的相关研究围较广且较深入。

有插图的教材的使用效果要比无插图教材的使用效果好,图文的位置关系是影响插图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对于插图与文字到底是怎样一种位置关系,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插图的作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目前对教材插图的研究仍未形成系统而完善的理论体系。

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仍依赖感性经验,研究具有学科倾向。

因此,教材插图的后续研究应多以科学使用方法为指导,运用实验等手段开展教材插图的相关研究,为更好地发挥教材插图的作用奠定科学基础,研究该课题有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前期对相关文献搜集查阅,并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希望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插图时提供些可操作的方法和思路,教师教学富有趣味性,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㈢研究目标、研究容与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⑴探索在中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插图;⑵在利用插图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审美能力,指导学生的情感取向。

2.研究容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使用的现状及问题(调查问卷分析)⑵探索出插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的策略(课堂教学总结)⑶怎样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说话、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⑷利用课文插图要注意什么(边实践边总结)3.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切入点比较小,易操作,解决的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前期对相关文献搜集查阅,并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有效调查,希望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各种材料的研究分析,为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插图时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思路。

(四)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本课题主要从课堂教学入手,针对平罗县通伏小学三、四年级进行试验研究。

课题研究的思路概括起来说,就是“统计调查-运用提高-创作提升-形成报告”。

“统计调查”就是课题组成员收集S版中段教材中现有的课文插图资料,分好类,掌握特点。

同时调查师生使用插图情况,了解现状,为课题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运用提高”是指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充分挖掘和利用插图的价值,为教学所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观察力、想象力、说话、写作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创作提升”是指在尊重现有插图的基础上,对插图作相应的补充和再利用,丰富拓展其涵。

帮助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最后总结课题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形成报告。

2.研究方法⑴文献研究法: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对插图研究有理论支撑和有重要指导作用的文献资料,以此指导自己的实践与研究。

⑵访谈法:访谈通伏小学三、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语文课使用课文插图的情况。

⑶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通伏小学三、四年级语文教师使用课文插图的现状。

⑷行动研究法:上好课题研究课,在实践中适当应用插图展开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在教研组活动中,积极听课、评课,关注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案例,定期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请教,总结经验。

3.实施步骤准备阶段(2015.1----- 2015.3)⑴由课题负责人定选题,成立研究小组,深入课堂、问卷调查,开展师生访谈,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准备课题申报。

⑵实施阶段(2015.3---- 2015.7 )结合本课题研究容,设计“插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情况”问卷调查表,在实验班调查。

整理、统计、分析有关调查数据和材料。

在教学中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探索如何利用插图辅助教学的策略为课堂教学添威助阵,写出阶段性经验小结:如何利用插图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方法,同时注意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说话、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