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国民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与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建设,尤其是对于会计行业而言,更是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主要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行业信息失真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结合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以便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标签:经济发展;会计信息;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
会计部门作为企业或是公司的重要部门之一,对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会计信息针对企业或是公司的有关规定,将过去及现在的工作按照一定时期进行汇总和预测,主要是将有关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收集、整合,并针对这些信息数据加以分析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领导者或是决策者对其制定出合理的发展决策,推动企业或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针对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现象,会计相关人员自发的、盲目的追求市场经济利益,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以及不准确性频频出现,长此以往,将对会计行业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同样会对企业和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
所以,文章主要针对我国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严重损失及提出相应对策,为日后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
自1978年以来,在国家领导人的带领下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也开始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在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设备的同时,也结合其实际发展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尤其是对于会计行业而言,不断创新及完善的体制建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会计信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不断地加以创新与改革,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良好发展。
但与此同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某些中小企业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审查,甚至不惜一切对会计信息做假,甚至做出来的账本利润远低于实际所获得的利润,为的就是能够减少纳税金额及数量;也有一些企业利用银行贷款等方式来故意提高自身发展所获得的利润空间,争取更多的贷款项目及资金以便保证其企业的正常运转。
但从长远角度来讲,以上种种现象的出现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损害企业自身的信誉,一旦企业发生重大的资金问题,将导致企业难以正常运转,对国民经济建设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所以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必须加强其监督审查,实施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加以约束,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减少因虚假做账等会计信息的失真而对企业及社会、国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体现
1.1 利用企业自有资产作假
通常情况下,会计审核都将会按照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审查,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审核方式。
在大多数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应付各方面检查的需要,采用各种手段利用银行贷款来增加自身的自由资产以及提升整体利润空间,为其审查制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不仅如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国家支持以及政府优惠将实际利润作假,降低整体收益利润,以便减少税收金额,增加企业自身的负债数額,压缩利润空间,以便获得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1.2 根据实际考察擅自变动自己的负债和利润
负债作为企业外借资金的主要形式,对企业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现实企业发展过程中,大多数的企业都不会将其自己的负债值进行公开,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资金支持以及应付公众监督审核,将自身空间获得利润大大提升,减少库存数量。
即便是上市公司,也很容易将负债值数量进行伪造,从而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
1.3 故意压缩或者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
利润计算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指企业具体销售数量与收入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根据检查机构的差异性来断定其自身销售数量以及成本收入的多少;二是将具体记账收入的利润从记入时间开始进行计算,常以收入时间来确定其企业利润,为了减少应交税费,从而人为改变原有的记入时间,对于未提前或是当季的本息利润进行拖延来缩短企业所获得的最终利润,以上两方面都将对信息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1.4 产品成本和其他费用之间的界限模糊,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产品成本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通常情况下,会计记账方式主要是参照狭义标准进行,针对产品原材料价格、中间价格以及成品价格等三大部门进行成本计算,但是在此过程中,企业往往会把人员的各种费用、产品进出场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混淆,各种界限模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会计账本的混乱,同一账本上体现了不同的记账内容,进而导致信息不准确。
2 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危害
2.1 原始凭证失真
会计原始凭证质量的好坏将对整个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原始凭证信息的失真主要是指它所记录的原始凭证会计信息与实际经济发展现状不符,或是填写原始凭证的过程中不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正确的填写,又或是对其进行造假。
从而使原始凭证信息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实际发展现状。
原始凭证的失真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会计人员因为某种利益驱使所致。
凭证失真从长远角度来讲极其不利于企业经济建设发展,严重时将影响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
2.2 会计报表虚假
故意失真是指在企业管理当局的授意下,利用会计规范给予企业的灵活性,有偏向性或诱导性地提供信息,或者违背会计规范制造假账。
这是危害最大、后果最严重、也最难以防范和察觉的失真行为。
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3 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以及不合理性将对国家及企业造成极其重大的经济财产损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经济资产的大量流失,导致经济政策的执行以及宏观调控等举措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2)企业因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以及不准确,难以对企业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经济管理上处于被动状态。
(3)会计信息虚假程度的扩大,极其严重地影响了会计人员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进一步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4)会计信息长期的不确定性,不真实性,将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企业的发展进步。
3 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3.1 健全法制,严厉的查处会计信息失真。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信息发展的基础,所以,会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管理与监督。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2)制定确实可行的处罚机制,针对会计人员虚假做账以及任意篡改信息行为要给予一定的惩处,以便更好的加强管理。
(3)针对会计人员中,职业道德素质比较差的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3.2 提高认识,不断提高法律观念和业务水平。
要加强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他们的法律观念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遵守财经法规的自觉性,从根本上保证成本信息及其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3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财务会计实行监督,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有效性。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相互制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4 结束语
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正确性,相关外部监督机制也要有效完善,保证整个会计行业的廉洁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M].上海三联书店,1996.
[2]葛志兴.会计信息供求质量特征及其矛盾的协调思路[J].财务与会计,2000.
[3]安徽省会计学会课题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J].会计研究,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