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发明讲座
如果你的“小发明”比较 有新意,还可以参加中山市科 技创新大赛哦!
小发明、小创造方法:
1、加一加
3、扩一扩 5、联一联
2、减一减
4、缩一缩 6、仿一仿
7、变一变
明时可以这样想: 1、在某种东西上添加些什么? 2、把这件东西跟其他东西组合在一起,行不行? 3、这件东西加长、加高、加厚一些可以吗? “加一加”后会变成什么新东西?这新东西 有哪些用途?我们在搞发明创造时,就要把 无意的“加一加”变为有意的“加一加”。
上海的小朋友徐琛、贝明纲发明的四用防触电 插座曾获世界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最佳奖。这件小 发明的关键部位——四片活门的巧妙组合,就是受 到工厂里恒温车间的双层玻璃窗启发而实际出来的。
7、变一变
“变一变”就是这样想:改变一下事物 的形状、颜色、音响、气味、位置、方向 会产生什么结果?改变一下事情的次序或 操作的顺序又会产生什么结果?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小发明、小创作的 方法后,你还觉得发明、创作离我们很远么? 发明、创作的灵感来自生活,请同学们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观察、勤动脑、 敢创作、乐动手,我们中一定会出现小发明 家!
5、联一联
什么是“联一联”呢?
可以这样想: 某件事情的结果跟它的起因 有什么联系呢?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吗? 把两样或几样事物联系起来,会发现什么规律? 把几样东西联系起来,或几件事情联系起来, 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有一个小朋友设计的自来水自动关水装置就是一 个例子。
6、仿一仿
所谓“仿一仿”可以这样想:有什么事 物可以让自己模仿、学习一下?模仿它的某 些形状结构或学习它的某些原理、方法。这 样做,会有什么良好的效果?这样会创造出 什么新的东西?模仿不是照搬,而是从现象 中寻找规律,模仿中有创造。
如我们常见的铅笔,一般是圆的,放在桌 上容易滚落。于是,人们就把圆的变成六角形 的,克服了容易滚动这个缺点,后来又有人把 六角形变成三角形,就更方面低年级的小朋友 把握,为了方面木工的使用,又把铅笔做成扁 圆形。 铅笔芯一般是黑的,把它变成红、黄、蓝 等多种颜色,就有了新的用途,现在还有白色 的铅笔,可以在黑板上写字。
人们对伞柄做了改革造出两折伞,三折伞。 伞面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还花了图案。
人民的改革是无止境的。某一件东西 在这个环境中看不出缺点,在另一个环境 中就暴露出很多缺点。比如下雨时,伞会 遮住视线行走时容易与车相撞,那就把伞 面改成透明的。
骑自行车的同志双手握着车把怎么撑伞? 聪明的人又把雨伞一改成帽式,可以戴在头 上成为风行一时的伞帽。
2、减一减
减一减可以这样想: 能在某件东西上减去什么吗? 把它降低一点,减轻一些行不行? “减一减“后,变成什么新东西? 它的功能、用途起了什么变化?
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时间,减少次数可以吗?
生活中用“减一减”的方法发明新事物或解 决问题的例子也是不少的。
如我们平时见到的茶几都是4只脚的。有 一个同学用“减一减”的办法,减去了两只 脚。把剩下的两只脚改作成L形。这样,在不 使用的时候,可以把脚插入沙发的底下,增 加了沙发前的空间面积。
人们使用“缩一缩“的办法制造出一种袖珍雨衣。 这种雨衣折叠起来只有一包香烟那么大,重量只有50克 左右,深受旅游者的欢迎。
还有如袖珍收音机、压缩饼干、浓缩鱼肝 油等等,都是“缩“出来的。
例如,把一般的保温瓶缩小。就成了新东 西——保温杯了。
二年级小朋友发明的“小鸟喂食器”也是成功的 “缩一缩”的例子。她模仿粮食店里的售米器,加以 缩小,改进,利用一只废弃的塑料药瓶,下端开一个 圆洞,用一个锥体形的软木塞连接。瓶内装满小米。 用手一按小铁丝,软木塞向下松开,小米就漏下来, 顺着一个小漏斗“流”进鸟笼。手一松,一根弹簧将 铁丝往上拉,带动软木塞顶住圆洞,小米就停止下漏。
(2)附加组合:是将其中一种物品附加到另 一种物品上的方法。以其中一种物品的功用 为主,在其原有的功用基础上增加新功用。
(3)形状组合:是将一种物品的外观形状与 另一种物品的形状加以变化进行组合,或是 将一种物品的外形借代给另一种物品,形成 一种新型外观的实用产品,使其式样更新颖, 更加符合人们的爱好。
科技小发明、小创造
专题讲座
发明非常难? 是大科学家们做的事情? 发明就是创造一种全新的 东西?
不是的,发明也可以是一 种“小改造”,我们小学生也 可以搞小发明。
只要我们要留意身边的物 体,看看它们有什么不足之处, 然后加以“改造”,就成了一 样“小发明了”。
同学们,只要你想到了 “有趣的改造”,就动起手来 吧!自己做不出来,可以让家长 帮忙做,也可以让家长找一些 店铺的师傅做出来!
在圆珠笔杆上加上小木梳,外出旅行的人使用 起来十分方便 :
上衣与裙子加在一起,就成了女孩子们夏天
爱穿的连衣裙:
把帽子与衣服加在一起,就是流行的新颖风衣:
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他日常使用的钢笔杆
上贴上日历 ,成了日历钢笔。它既可以写字, 又可以查日期,写起日期来可用得上了。
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看到妈妈给小弟弟喂牛
还有一个小朋友看书时爱摘录好词好句,但在 摘抄时,书页容易被风吹乱。他先是用回形针去夹 书,后来他想到了“扩一扩”,就利用回形针的原 理,把回形针扩大,制成了一个又能搁书,又能夹 书的压书器。
4、缩一缩
“缩一缩”的思路是这样的:
把某件东西压缩、缩小、它的功能、用 途会发生什么变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 可见用“缩一缩“的方法生产出来的产品。
3、扩一扩
我们可以这样想: 这样东西如果放大,扩展(声音扩大、 面积扩大、距离扩大……,它的功能与用途 会有哪些变化?这件物品除了大家熟知的用 途外,还可以扩展出哪些用途?
例如,有一个小朋友在雨天和人合用一把 雨伞,结果两人各淋湿了一个肩膀。他想到 了“扩一扩”,就设计了一把双人伞,扩大 了伞面的遮雨面积。
有一个小朋友患了眼病,医生要他每天点 几次眼药水,但在点眼药水时,他发现了眼药 水瓶有一个缺点,就是在点的时候无法看清自 己的眼睛,常常会把药水点到眼睛的外面,他 针对这个缺点,发明了一种带眼睛的眼药水瓶, 在眼药水瓶的两肩,根据一定的角度,装上两 块小镜子,这样看着镜子点,就能正确无误的 把眼药水点进眼里了。
“仿一仿”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一条有 效的途径。 如科学家研究了蝙蝠的飞行、学习其中的 原理发明了雷达; 研究了鱼在水中的行动方式,发明了潜水 艇; 研究了大鲸在海中游动的情形,把船体改 成了流线形,大大地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胎也是同样。有一 次,他看见儿子骑着硬轮自行车在卵石上颠簸 行驶,非常危险。他想,能否做一种新的可以 减少震动的轮胎呢?在花园里,他看到了浇水 的橡皮筋,脚踩撒谎能够去很有弹性。与是他 模仿了这个原理,发明成果了充气轮胎。
奶时,怕烫着小弟弟,先尝一尝试试温度。 他想,这样不卫生,但不尝一尝又无法知道 牛奶的温度,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到 了“加一加”,就设计在奶瓶内壁上装一支 温度计。这样,不用尝就可以准确地知道瓶 内牛奶的温度了:
加一加的方法又叫做组合法;可以分为:
(1)直接组合:就是将两种物品直接或通过 简单的连接,成为一种新的产品。
8、改一改
所谓“改一改”就是这样思考:这个东西在 使用过程中,还有哪些缺点或不足,把这些缺点 或不足排一排,再分析一下,看看哪个缺点是主 要的或必须马上解决的。怎样改进才能克服或尽 量减少缺点,给人带来方便。在社会生活,生产 活动中,人们常常用 “改一改”的方法搞创造 发明。
但人们又发现这种伞携带不方便,不能装在提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