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沈氏用神提要

[VIP专享]沈氏用神提要

子平真诠今注--沈氏用神提要开宗明义〖沈氏用神〗是以〖沈孝瞻〗氏的〖格局〗喜忌为范围,所以〖格局〗以外的推理须另行参考酌用。

1.有关〖冲、刑、会、合〗与〖六亲、生、旺、贵人、特别格〗部分,及明代〖古典〗式的命学,请参阅〖大流年判例〗。

2.有关〖日主〗对〖十二月令〗之〖调候用神〗部分,请参阅〖余氏用神辞源〗比量推理。

3.〖沈氏〗原文,本来〖格局〗与〖大运〗,二者是一连贯排列的,后人将其分割注释之示,另再二者合而注明,以〖常见误用格局喜忌提要〗一节中作提要之说明。

4.〖沈氏〗在〖取格〗认辨的方式,是以〖月令〗地支为第一优先。

至于〖月令〗地支所藏的天干,有没有透出,是不重要的事,这一点是与〖三命通会〗取〖格局〗的立场相同。

清末以来的〖命理典籍〗,屡屡忽略了介绍〖认格〗的细节,通常是以〖月令〗所透者视为第一优先而已。

这一种论注,原则即是〖沈氏〗或者〖三命通会〗取〖格〗的立场相同,所不同之处,只是〖层次〗问题。

譬如:〖甲〗日主,生于〖酉〗月。

而〖酉〗中〖辛正官〗没有透出天干,而时柱却是〖戊辰〗时,也没有他格可入,常法可以认为是〖时上偏财〗格。

〖沈氏〗则认为〖甲〗生〖酉〗月,不论〖酉〗之〖辛正官〗透不透天干,以及四柱另外有没有他格可成,皆作〖正官格〗而认定。

即以上节所述之〖甲日酉月戊辰时〗为例,不作〖时上偏财格〗而论,而是〖官逢财生〗之认取。

设若〖月支〗地支之中,包含二、三个〖支藏天干〗,在认取〖格局〗之际,也数相同论法。

譬如:〖癸〗日主生于〖寅〗、〖寅〗中有〖丙、甲、戊〗。

不论天干有没有透出〖丙、甲、戊〗,即是先认定为〖伤官格〗。

以〖寅〗是〖甲〗的〖临官位〗,〖甲〗是〖癸〗日主的〖伤官〗,故此认为〖伤官格〗。

这一种取认方式,即是以〖月支〗本身是那一个〖天干〗的旺位,即以此对〖日主〗而论格。

所以〖癸〗日〖寅〗月,是〖伤官格〗。

如果〖寅〗中之〖丙、甲、戊〗又有透出天干的情形下,就是以透出的〖天干〗所成之格,附属于〖伤官格〗之下。

〖寅〗中透〖甲〗--是月令正位〖伤官格〗。

〖寅〗中透〖丙〗--〖丙〗是〖正财〗为〖伤官生财〗格。

〖寅〗中透〖戊〗--〖戊〗是〖正官〗,为〖伤官见官〗。

5.关于〖日主强弱〗的问题,并不以常法之--〖日主弱,扶日主;格局弱,扶格局…〗如此单纯。

〖沈氏〗认为〖日主〗之强弱,固然是可以影响〖八字〗之高低,但是并不是唯一的优先事。

〖日主强弱〗对〖八字〗的重要性,不到综合推理的〖六分之一〗。

譬如:〖七杀格〗有〖食神〗。

最忌〖财、印〗出干。

故此〖财、印〗有否出干,远比〖日主〗强弱来得重要。

6.关于〖通关〗这一项问题,常法受了〖徐乐吾〗的影响,误将〖张神峰〗的观点,移植于〖沈孝瞻〗的著述,以为〖二神相战,中间之神必可通关〗。

譬如:〖伤官见官〗,则以〖伤官生财,财生官〗的〖财〗字〖通关〗观念,普通去适用于任何〖二神相战〗的八字。

按〖沈氏〗用的是〖三联生克制〗,乍看好像〖通关〗,而又不是以完全居〖中〗的字就可以〖通关〗。

〖沈氏〗是认为居〖中〗者,未必一定是有〖通关〗的可能。

诸如--〖伤官格见官〗,〖财〗星可以〖通关〗。

〖正官格见伤官〗,〖财〗星则不能〖通关〗。

7.〖命学〗不宜用〖统计〗方式来做主要引证的结论。

因为设若有一位人士,认真统计了一万组八字,在目前的比例来论,仍不到〖千分之一〗的比例,统计的吉凶,只宜用之于〖命、运、岁〗中之〖冲、刑、合、会〗,与局部〖神煞〗的引证,不足以用之于〖软体〗的〖多边用神〗制式。

8.〖沈氏〗之著作,受了〖徐乐吾〗的个人习惯,曲解了很多〖沈氏〗的原意。

由于〖徐乐吾〗喜欢引用一些,与徐氏同一时代之清末遗老名人八字来穿插,以及引论一些名伶的趣闻,附会于先贤著作中,昔日对这些趣闻,多少还有些趣味感。

近来大家可能认为过度之穿插附会。

是没有什么意义之事。

所以我们只宜对〖沈氏〗的原文多予研究,不必多分心于徐乐吾氏的附笔架词。

9.〖沈氏〗有他独特的表达方式,他的规范作别将它归类于〖十四制式〗,各别予以说明。

10.在说明〖十四制式〗之前,为论命实际上应用方便。

特先将〖常见误用格局喜忌〗列在专章,以此表达〖沈氏〗与〖常法〗异同之特征。

常法绪论沈氏用神是以〖子平真诠〗一书为宗,是以〖格局〗为主论〖用神〗。

〖用神〗这一术语,在近五十年以来,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口头禅〗。

在一般观念之中,只是以〖中庸〗,或者称之谓〖中和〗的概念,笼统而论之。

大抵无非是〖日主弱则扶日主,格局弱则扶格局。

日主强则克日主,格局强则克泄格局〗。

这一种〖平衡〗的概念,是十分易于明白的事理。

然而,这一种概念之余,会产生一些太过琐碎的困惑。

今举二则例式,作一介绍。

1.日主弱,扶日主—能扶日主健旺者,并不是只有一种。

诸如:〖比、劫、禄、刃、印、长生、库〗都可以使日主变强。

这七种之中仅对日主而言,能扶日主的主旨,并没有不同。

然而这七种之中,对格局方面就有不同的含义。

今举例如下:财格—不宜用〖比、劫、刃〗扶日主正官格—不宜用〖羊刃〗扶日主。

食神格—不宜用〖印〗扶日主总之,扶日主之〖神〗,不可以又克〖格局〗之用。

2.日主强,克泄日主—能〖克泄〗日主者,即是〖官杀〗与〖食伤〗。

然而日主强,是有七种之强〖比、劫、刃、印、长生、禄、库〗如果日主是〖印〗扶之强,设如用〖官杀〗制日主,则〖官杀〗生〖印〗,〖印〗更可生〖日主〗,反而益为见强。

等等类似这些困扰之处很多,读来已经成为一种〖子平八股〗,令人莫之所衷之厌烦。

这些话千言万语,只是二句话。

上焉者是以〖中和为前提之下,兼顾不伤害格局之字面〗。

下焉者只知〖中和〗而已。

至于〖怎么才能使其中和,如何又能既中和,又不妨格局〗?则语焉难详。

为什么〖语焉难详〗呢?那就是要一一说明?则嫌其太烦。

不说个明白,又嫌其太玄。

大抵初期研究〖子平〗三、二年的人士,就是徘徊在此二者之间。

后来的情形呢?并不是诉诸解答这二项的困扰为主旨,而对这些〖中和〗的论法有些表示怀疑了。

也知道〖中和也罢,用神也罢〗!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示范性的〖样品〗而已。

可能根本不是一种可以适应用到任何一种〖八字〗中唯一的规则。

我们现在可以举出一些,可以不必考虑〖中和〗,而且可以超越〖中和〗,更为优先的〖命理〗法则。

譬如:〖乙〗日主,生于〖子、丑〗月,则四柱一定不可以缺少了〖丙〗字。

这一个〖丙〗字,当然是〖泄〗日主之字。

然而以〖乙〗日生于〖子、丑〗月,可以不必考虑日主之〖乙〗字,够不够强,能不能泄。

不〖中和〗之事小,没有〖丙〗这个字的事大。

这就是大家常常所听闻的〖调候为急〗了。

如此,我们又要问,〖调候〗到什么程序才算是〖急〗,可以超越〖中和〗了呢?这一个答案的概略观念。

大抵是在夏、冬二季的是最为明显。

这一些看起来似乎很有〖理〗,而又〖理还乱〗的情形。

有关这些我在〖星相回忆录〗之中,是叙述得十分详尽。

〖星相回忆录〗是叙述我自己研究〖星相〗的〖心路历程〗,如何在重重叠叠,分分合合,似同不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怎样去体会出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

大抵〖子平法〗是包融于八组〖似同而不可合用,似非而可以酌情兼论〗之中。

读者可以阅读拙著〖渊海喜忌随笔〗与〖子平秘要〗,当可以有一个原则上的了解。

现在我们论述的主旨是八组组合中之一组〖沈氏用神〗(子平真诠)。

我昔年曾经在〖子平秘要〗之中论过四组用神之比判。

而且对时下最为盛行的〖调候喜忌〗,特别列成〖表格化〗,出版为〖余氏用神衷解〗与〖余氏用神辞源〗。

由于先贤之作,体裁立场不同。

故此没有将〖沈孝瞻〗氏之〖用神〗列入,一并介绍,而在此则以〖沈氏用神〗为主作一探讨。

任何一本书,吾人研究之时。

除了它的内容以外,我们首先要探讨它的原作者之〖人、时、地〗。

所以研究〖沈氏用神〗之前,就是要先了解〖沈氏何许人,什么时代,什么身份,何时出版〗等待之基本认识。

按〖沈氏名孝瞻,讳燡燔。

清康熙年间人,乾隆四年己未年进士。

他是对〖子平〗法深有心得的人士,〖子平真诠〗一书,当初只是沈氏的一份心得的手稿。

原稿是三十九篇,并没有〖子平真诠〗这一个书名。

由于沈氏是进士出身,乃是官场中的人物,他的谈论〖命理〗的对象,都是仕绅与官宦。

他的这一份手稿只是转借于仕绅官宦之中,对〖子平〗有研究的人氏彼此传阅抄录,如此辗转抄录了十余年。

有一位〖胡空甫〗先生,在〖宛平〗府中任幕府,在府中,始得见到〖沈孝瞻〗氏的〖手录〗,认为是一本非常好的一份手稿。

因而在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年将沈氏的文稿出版为书,称之谓〖子平真诠〗,也就是今日大家都能熟知的〖顺用、逆用〗等待原始创立人〗。

〖胡空甫〗是第一位出版〖子平真诠〗的人士,自清代乾隆以后,陆续出版〖子平真诠〗的人士,是有很多种版本。

内容未必完全相同。

今日我们所看到〖子平真诠〗的版本,并不是第一次〖胡空甫〗的版本。

乃是清〖赵展如〗的版本。

民国二十五年〖方重審〗与〖徐乐吾〗,再将赵展如的版本,重再作一次章节上的调整出版,就是我们今日所见到的〖子平真诠〗。

沈孝瞻原始的手稿是三十九篇,后人加以分割,譬如:论〖伤官〗与〖偏官〗取运本来是一篇,后人分为二篇。

当在民国二十年左右时代坊间所出版的〖子平真诠〗是四十四篇,而〖方、徐〗二氏用〖赵展如〗的版本,再度加以调整章节而成四十七篇。

补上各家之差异处合共为五十四篇。

〖沈孝瞻〗是清康熙年代人氏,与〖滴天髓〗的注释者〖任铁樵〗是同一代的人物,不过〖任铁樵〗要比〖沈孝瞻〗大四十岁以上。

以相近时代的人物,应该是有比较接近的命理推论,然而〖沈、任〗二氏的观点却是大为异趣。

这个原因有二:1.清初之时,命书的流通版本,不是现在的那几本命书。

那时候流行的书,除了我们所知道的〖三命通会,神峰通考〗以外,其外的如:〖广信集、神白经、烛神经、理愚歌、三车一览,源髓歌,三命铃,指迷斌,金书命诀…〗等,目前只有残本。

故此,我们无法求证〖沈、任〗二氏在今日所不能详知的版本,他们的采信范围是怎么作取舍的。

2.〖沈、任〗二氏的身份不同,〖沈孝瞻〗是进士官员,〖任铁樵〗是职业论命者,所以立场一定是有所不同。

〖沈孝瞻〗在〖真诠〗一书之中,他的真正重点是在〖用神、八格、取运〗,此书在第一章之中所列出的〖十干十二支,干支方位配卦,十干宜忌,阴阳生克、四时五行…〗等十三节,都不是〖沈孝瞻〗原来的真正原文,而是后人所加录。

按民国初年〖真诠〗一书只有四十四节。

而〖徐氏〗的注释本,竞达五十四节。

因此卷首之〖十三〗节最多只有三节,才是近似〖沈氏〗之作品,其中最为明显为〖附添〗的文笔,即是〖附滴天髓天干宜忌〗,以及〖附论四时五行〗。

这二节〖徐〗氏明白加上〖附〗的一个字,显然就不是〖沈〗氏的原文,而且另有二项理由,足以证明这二节不是〖沈孝瞻〗的原作品。

一、〖滴天髓〗的论〖十天干喜忌〗,诸始〖甲木参天,脱胎要火,春不容金,秋不容土,火炽乘龙…〗等。

按今日的推论是出于〖任铁樵〗的〖滴天髓〗原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