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房厂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市**洗涤房厂房建设建设单位**市**洗衣房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占地面积(平方米)1027绿化面积(平方米)128.0总投资(万元)39其中:环保投资(万元)8.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1.7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年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 概况**市**洗衣房创办于2003年1月,并与市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办公室签定了安置协议。
随着城区的扩展,原厂地区已成为居民密集住宅区,在原地区生产经营已给周边居民带来生活不便。
现自筹资金在****村****组三面环山荒坡征地,新建厂房及办公生活。
(附图1)经**市发展和改革局审查,符合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管理的有关要求,准予备案。
2.建设规模本项目实施后,每年承接洗涤业务量的收入近60万元。
厂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027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383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39万元,其中建安工程投资15万元,征地拆迁投资20万元,设备购置投资4万元,环保投资8.5万元。
资金是自筹及贷款。
3.主要建设内容3.1 土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场地平整、车间建设、综合办公楼、水处理池、锅炉房、厂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广场及绿化等。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指标项目指标备注1 规划总用地面积1027m22 建筑基底面积383.0m23 总建筑面积383.0m24 道路及广场面积560 m25 绿化用地面积128.0 m26 建筑密度44.8%7 容积率0.4488 绿地率15%3.2 总平面布置根据用地的地理位置及特点,厂区主出入口及主大门布置在南面,由南往北布置综合办公楼、水处理池、车间、锅炉房则布置在厂区的东边。
总平面布置见附图2。
3.3 道路交通厂区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宽4米,道路由南往北直接贯穿全厂。
3.4 绿化厂界四周和厂区内合理种植乔木、灌木、花卉。
3.5 公用工程3.5.1 供电(1)电源:由供电局直接供电3.5.2 给排水(1)给水源:水源为井水,由项目单位建井。
(2)用水量:本项目生产用水量较大,日用水量约为32.9t/d,年用水量约12000 吨。
(2)排水:洗衣废水经水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厂区附近灌溉渠中,再由灌溉渠排入离厂区4公里外的**河中。
因该项目的主要用水为洗衣用水,主要污水为洗衣废水,所以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0%计算,排水量约29..6 t/d(即10800吨/年)。
4.主要原辅材料:主要原辅材料见下表。
主要原材料一览表名称每月用量(kg)备注洗衣粉400乳化剂200柔顺剂100漂白粉80酸粉20084消毒液 6纯碱80水10×106煤18000电量4200度/月5.主要设备主要设备见下表。
主要设备一览表名称规格容量电机功率(KW)数量(台)燃煤锅炉1T 7 1洗衣机90kg 2.2 2洗衣机45kg 2.2 1脱水机80kg 5.5 2烘干机90kg 3.6 2烘干机45kg 2.2 1干洗机10kg 2.2 1烫平机 2.2 1微型货车0.5T 26. 劳动定员及工作班制员工人数:21人,工作班制:一班制,全年工作按3000小时计。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原厂区在居民区内,对附近居民的主要影响为噪声污染,其主要污染源是锅炉。
为此项目现选址于****村**组三面环山的荒坡新建厂区,所在地为农村地域,附近有一户居民和少量的农田,本区域内并无其它明显的污染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项目选址于**市******村**三面环山的荒坡,所在地在**市区的西北面,距市区大约4公里。
项目地的东、西、北三面为山地,西南面有少量的农田,南面离厂址100米左右有一乡道通往市区,车流量小。
2.地形、地貌**整个地势东北高峻,向西南倾斜递降。
最高峰七星岭海拔1607.9米,最低柏加乡杉湾里的一级阶地,海拔仅37.5米,高差1570.4 米。
地势高低起伏大。
主要山体脉络清楚,皆呈北东至南西走向的雁形背斜山地。
岭谷平行相同,形成官渡、大瑶、北盛三大较大的盆地和一个**河谷地。
区域水系发育,地表切割强烈。
河曲发育,堆积盛行,出现河浸滩和多级阶地,沿水系形成现代狭长的河谷、溪谷冲积平原。
山地丘陵隆起长期处于剥蚀状态,山势陡峭,坡度较大。
在外营力的作用下,现代地貌继续沿着削高填低的趋势发展。
特别是植被遭受破坏与不合理的垦植,加剧了水土流失,加速了坡地切沟与河床洲滩的形成。
区域地质构造与岩性组合比较复杂,在内外营力的长期交互作用影响下,形成多样地貌类型。
各类地貌组合分布,基本上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山、丘、岗、平呈阶梯状,并大致沿着**河谷地北、东、南三面呈断续性环带状分层排列递降。
同时沿捞刀河、**河、南川河谷地两侧逐级抬升,具有高低分层,逐步过渡的分布规律。
3.气候、气象本区地处北亚热带,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为低纬海洋暖湿气团盘踞,温高湿重,天气酷热,历年极端高温达40.6℃,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的影响,寒流频频南下,造成雨、雪、冰、霜天气,春夏之交正处在冷暖气团交界处,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形成梅雨天气。
基本气象参数如下:历年最高气温 40.6℃历年最低气温 -8.4℃元月份日平均气温 4.7℃七月份日平均气温 29.3℃年平均气温 17.2℃年平均气压 1008.2hpa年平均降雨量 1394.6mm年降雨天数 149.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 80%年平均日照时数 1677.1小时年平均风速 2.2m/s年静风频率 23.8%风向: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其次为西北偏西风,这两个风向的频率占全年31%,冬季,这两个风向出现的频率远比其它季节高,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南东风。
4.水文**市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河、捞刀河、南川河三大水系。
**河又名**河,原名**。
因县邑位其北,“山之南,水之北,谓之阳”,故称**。
浏水又因**城而名**河。
其源有二,叫大、小溪,分别出自大围山北麓和南坡。
二溪在**城东10公里处汇合,始称**河。
流经长沙县,至开福区马厂以南入湘江,全长234.8公里,流域面积4665平方公里,以其年达30亿立方米的丰富“乳汁”哺育着省会长沙及**700万人民,灌溉着数百万亩农田。
捞刀河,又名“捞塘河”、“潦浒河”,为湘江一级支流,位于湖南长沙境内,发源于**石栓峰北麓,流经**、长沙县,于长沙城北开福区境内新河三角洲汇入湘江。
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为2543平方公里。
传说关羽过河时,不慎把青龙偃月刀掉入河中。
顺河寻找时发现刀居然漂在水面,于是命名为“捞刀河”。
项目所在地田间农渠为农灌水源,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的要求。
5.土壤植被土壤:工程场地由上至下为耕土、粉质粘土、粉砂质泥岩。
①耕土:灰褐色;稍湿;软塑;含植物根茎。
层厚0.6-0.9m;局部缺失。
②粉质粘土:褐色,棕黄色,稍湿,可塑—硬塑,含铁锰氧化物及结核,白色高领土网状条纹,底部含砂砾石。
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层厚0.8-2.3m。
③粉质粘土:棕红色,稍湿,硬塑,含铁质氧化物,为下伏基岩风化残积物,残留原岩结构,含未风化的砾石碎块,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层厚2.8-4.9m。
④粉砂质泥岩:棕红色;干,坚硬;岩芯呈土状、碎块状、短柱状,节理裂隙强烈发育,结构面上可见黑色氧化膜;冲击难钻进。
为软质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揭示厚度为0.4-4.7m。
①耕土层,承载力较低工程性能不稳定,压缩性较大,不能选作建筑物基础持力层;②至④层,层位稳定,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好,是拟建建筑的良好持力层。
②层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220kPa;③层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280kPa;④层粉砂质泥岩,承载力特征值:500kPa。
植被:项目境内野生植物十分丰富,树种种类较多,且绝大部分都为自然树种。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市市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市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烟花、建筑材料、生物科技、医药、农业成为了本市的支柱产业。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格局已经形成,正朝中等城市规模发展。
项目所在地**市****村**组有居民:143人;耕地:115亩;人均收入:4000元/年。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本项目位于***村**组,项目所在地离市区较近,因此本次评价中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数据,采用**市区2007年一季度的环境空气质量历史监测数据。
**市城区空气监测2007年第一季度数据:1)监测时间本次监测为2007年第一季度,连续5天,分别为3月19日、3月20日、3月21日、3月22日、3月23日2)监测地点**市环保局3)监测项目本次检测项目为SO2、NO2、PM10三项。
4)监测分析方法本次监测采样和分析方法均依照国家环保局的有关规定进行。
5)监测结果监测评价结果见下表。
监测项目24小时监测值样品数浓度范围(mg/m3)超标个数(个)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应取实取PM10 5 5 0.078~0.109 0 0 0 SO2 5 5 0.037~0.086 0 0 0 NO2 5 5 0.014~0.036 0 0 0由上表可知,**市区域PM10、SO2和NO2浓度均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项目所在地位于**市西北方向,离**市4公里的城郊,在项目区域内没有工矿企业,因此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大气质量优于**市市区大气质量,各大气因子均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该项目附近的地表水体为**河,本次环评中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数据,根据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区域,决定采用**河韩家湾断面2007年3月5日的监测数据。
其监测统计结果见下表:**河水质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表断面采样时间监测项目及监测结果(mg/L,粪大肠菌群:个/升, pH除外)pH DO BOD5 NH3-N TP 粪大肠菌群韩家湾断面2007.03.05 7.77 8.7 2.14 0.220 0.120 920 最大超标倍数0 0 0 0 0 0由上表可知,所监测断面的水质中pH等5项监测因子均达到GB3838-2002中的Ⅱ类和Ⅲ类标准3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本项目地处农村,区域内无工矿企业,只有一乡间简易公路经过该区域,且车流量不大,该区域无工业机械噪声,总体上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