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舞蹈》教学设计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人音版《走近舞蹈》教材分析:本课教材的内容既有对生活舞蹈的认识又有到艺术舞蹈的体验升华,旨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领悟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她通过节律化、造型化和表情化的人体运动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舞蹈者所认识的生活及其由生活所激发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舞蹈的起源及舞蹈的种类。
2.能够与学生一起积极感受、比较、分析不同种类舞蹈所带来的不一样的美。
3.能够在舞蹈的欣赏体验中引导学生体会舞蹈艺术中的情感与内涵,感悟舞蹈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舞蹈、欣赏舞蹈、体验舞蹈来感受舞蹈的魅力,激发学生们对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教学过程:一、了解舞蹈艺术1.分析甲骨文中的“舞”字,了解“舞”字的起源。
2.观看视频,了解什么是舞蹈艺术。
舞蹈是一门肢体艺术,她是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之一,通过节律化、造型化和表情化的人体运动来塑造艺术形象,表现舞蹈家所认识的生活及其由生活所激发的情感。
二、舞蹈主要种类及特点1.舞蹈的主要种类包括芭蕾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和流行舞等。
2.芭蕾舞特点。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
“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英译,意为“跳”或“跳舞”。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
有谁能做几个芭蕾动作或者几个手位都行。
2.中国古典舞特点。
①介绍中国古典舞特点。
中国的古典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她融合了中国的武术、戏曲、太极中的元素,强调气息的顺畅,具有刚柔相济的美感,是地道的中国舞。
②欣赏古典舞的视频,感受古典舞形、神、劲、律的特色。
“形”指形态也就是舞姿;“神”指神韵内在的情感、情绪;“劲”指劲头所形成的动作内在节奏:刚柔、动静、收放、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
“律”指韵律动作所遵循的规律。
3.民族民间舞特点。
①师导言:在中国56个民族漫长的形成、发展、融合的过程中,由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既有中国特征又有本民族特色的各种民间舞蹈的总称。
我们可以从服饰上辨别,其舞蹈动作也各具民族特色。
②老师简单跳下藏族舞蹈的动作,请几名同学一起学跳,让她们感受下少数民族的热情与好客。
③师小结:大家知道民间舞是从原始舞蹈发展而来,最早的舞蹈都是与“巫”有关,其功能是祈福、驱邪、保佑等。
如佤族的“甩发舞”是广泛流传在佤族妇女中的一种舞蹈。
产生年代很久,是属佤族祖传。
老师教所有同学学会前后、左右甩,再请甩得好的同学上台表演。
据统计中国的民族民间舞有700余种,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生衍繁息;形成了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并具有地区特点的民间舞。
其特点:载歌载舞,自娱自乐;巧用道具,技艺结合;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无论是哪个民族或哪种类型的舞蹈,都会以不同角度充分地展示着本民族所具有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这要求我们热爱生活、热爱民族、热爱国家。
四、课堂检测与赏析1.老师展现一小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属于哪个舞种?并说出老师要表达的那种情绪?2.即兴创编。
请六名同学摆好六个动作,让另外两名同学把这六个动作连接起来,动作之间连接的速度自己根据不同的情绪自由的处理。
六、小结下课如果人生是一幅图画,那么你就是一位画者,即使再灰暗的色彩,也会有层次的暗涌;如果人生是一个舞台,那么你就是一位舞者,即使再笨拙的舞姿,也会有观众的喝彩;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精神,只要你拥有这种精神,你也可以成为自己!学情分析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中音乐舞蹈是陌生的,因此就更谈不上喜欢或热爱了。
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知—了解—喜爱。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又要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熟悉中国舞蹈作品,并对它产生兴趣。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与对音乐的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欣赏能力,在本课程的相关方面让学生了解到舞蹈种类以及舞蹈的起源,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通过本节鉴赏改变这一状况是上好本课程的关键,也是课程设计成败的重要体现。
效果分析随着我国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音乐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展开了积极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人在高中音乐舞蹈模块中总结以下几点:一、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
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以课本为主。
二、学生的认知特征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乐。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学生的知识基础:(1)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
(2)没有进行形体的任何练习。
(3)更不会对音乐有着专业性的理解和认识。
所以在给他们上课时,不能太过于要求音乐知识的学习,这样会使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
课堂上,我会着重以聆听为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些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传授知识。
教材分析由湖南出版集团组织编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定位在用新的理念、新的呈现方式、新的教学机制、新的评价体系,印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发展,实践教育部的改革要求。
作为工作在教改和教学一线的音乐教研员,我觉得能拥有这样一套高质量、高水准的实验教材,就已经是一种收获。
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素养,也不可忽视。
由于本课是高中选修模块《音乐与舞蹈》的第一堂开门课。
面对学生舞蹈基础的参差不齐;面对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过舞蹈而产生的距离感,因此,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成了本课的首要任务。
而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舞蹈的意义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
这是我构思整堂课的指导思想。
舞蹈综合素质测试题1.舞蹈的三要素是什么?2. 请简述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3. 芭蕾舞最初起源于哪里?4. 请分别做出“平圆”,“立圆”,“八字圆”.5.藏族舞蹈种类各异,除“踢踏”外,还有哪些?(列举一个)6.播音主持系为什么要上形体课?7. 通过形体训练受到什么益处?8. 国标舞有哪两种舞系?9. 芭蕾舞有几个手位?10. 西方现代舞之母是谁?11. 彝族舞蹈《快乐的啰嗦》表现的是什么?12. 舞蹈《丝路花西》是由我国哪个团创作并演出的?13. 举出四种以上汉族秧歌?14. 中国古典舞的特征?15. 西方的社交舞中,有“舞中女皇”之称的舞蹈是什么?16. 舞蹈是用什么来表现的?17. 8个样板戏是那几个?(举出4个剧的名字)18. 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故事是取材于哪个国家的?教学反思本课是根据湘版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与舞蹈》中的相关内容所设计的,在国家课程改革大踏步向前推进的今天,音乐教材的呈现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是至关重要,也是势在必行的。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音乐、舞蹈教师,我十分渴望能将普通的音乐课程教学与个人的舞蹈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渴望在我心中愈加强烈,现在渴望终于变成了现实,我很激动,也很乐意将个人模块教学中的案例之一呈上,并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真诚希望与各位同仁在模块教学这一新的领域里相互交流,一同成长。
一、标高适度本课是该模块教学内容章节的初始,也是自愿选课的学生们所要上的第一节课。
虽说学生们多数是出于爱好选课,但由于自身的舞蹈基础较为薄弱,难免会在学习中产生各种困惑,甚至会有个别学生因信心不足而退缩。
作为授课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为之确立合理适度的教学目标。
我是这样做的:(1)以简明易懂的舞蹈基础知识作为学习的认知目标。
此项目标可借助高中学生具有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顺利达成。
(2)免去对舞蹈表演的专业化要求,把积极参与舞蹈动作学习,从中获取舞蹈所蕴涵的魅力与情感的切身体验定为感知目标,如此定位不仅为学生树立起学习舞蹈表演的信心,同时教学中也不会因学生的畏高惧难、羞于脸面而影响必要的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根据学生实际确立合理适度的教学目标才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和发挥高中学生现有的自身学习资源及自主学习的潜能,将他们推到课堂学习的第一线,在丰富多彩的参与活动中,努力营造你追我赶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自然而然地就会迸发出来。
本课教学让我充分体验到,学生在完成和交流课前作业的过程中,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已有了一定的熟悉和亲切感。
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加以完善的地方,同时由于个人对于现今学生们极为热中的街舞了解不够,相关方面的资料也很缺乏,当学生就此发问时,往往会出现点评苍白、不到位的情况,为此我深感自己的薄弱,今后我将在此方面多下功夫,认真求学,不断充实自己,在音乐与舞蹈的模块教学中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走近舞蹈。
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运用较为广泛,简单、易学,如果再通过系统化的讲解,由浅入深,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顺利地掌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知识,最终达到独立运用的目的。
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学生不光是感受欣赏音乐,还要学会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评价,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舞蹈的种类居多,简单的了解舞蹈是这节课的主要目的,通过了解舞蹈让学生了解胶州秧歌在2006年也被评为“非物质分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