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地理专题复习美洲知识点

区域地理专题复习美洲知识点

高二区域地理专题复习七
美洲2014—06—20 【重点知识回顾】
一、北美和美国
地形区地形单元地形特征成因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西部高
大的科
迪勒拉
山系
海岸山脉、
落基山脉
等山脉组

南北走
向、东西
排列,多
山峰、山
间盆地、
高原
美洲板块
与太平洋
板块相撞
形成。

所以该地
区地壳不
稳定,多火
山、地震。

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降水由沿海向内
陆急剧递减。

①海岸山脉西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②海岸
山脉限制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向东
延伸,使它们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
③落基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为背
风坡,加上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
水稀少,气候干旱,呈现荒漠景观,为半干旱
气候。

东部高
原山地

拉布拉多
高原、阿巴
拉契亚山
脉组成
山势低缓
形成较早,
久经侵蚀,
海拔较低
对大西洋湿润气候阻挡不明显,降水由沿海向
内陆递减
中部宽
广的中
央大平
原区
北部多湖
泊、南部密
西西比河
平原、西部
为大草原
地势北高
南低,地
形平坦
密西西比
河冲积而
成;北部多
湖泊是冰
川作用而

中部大平原贯通南北,冬季极地冷气流可从北
冰洋长驱直达南部墨西哥湾,夏季,墨西哥暖
湿气流也可北上,使北美中部和东部普遍暖
热。

工业区发展条件
东北部煤、铁丰富、水运便利;肥沃的平原地区,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
南部石油、天然气丰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西部技术发达;海运便利;充足的阳光、洁净的环境;丰富的资源
3.美国农业带分布及区位条件
(1)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写农业带的名称
(2)棉花带(35°N以南)的区位条件:
①地面起伏小;②光照热量充足,
无霜期长;③春夏降水多,秋季降水少,
适宜棉花生长成熟;④属亚热带季风性
湿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
适宜棉花的生长。

(3)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分布在西部的高原、盆地):
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
区位条件:①干旱少雨;②面积辽阔;③多天然牧场
(4)乳畜带(东北部)的区位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乳畜业
区位条件:①气候冷湿,无霜期(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宜发展种植粮食,但有利于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③工业、城市、人口集中,畜产品市场广阔;④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5)小麦区、玉米带(中央大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商品谷物农业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①这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④密西西比河提供充足的水源;
社会经济:①地广人稀;②交通便利;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农业技术先进,农业产量大,商品率高;⑤市场广阔
(6)水果灌溉农业区水果灌溉农业区
农业地域类型:地中海农业
区位条件:①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政策支持
4.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南部迁移的原因
①东北部纬度高,气候冷湿,西、南部纬度低,气候温暖②东北部环境污染,西、南部环境优美③西、南部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兴工业的发展
二、拉丁美洲和巴西
1.安第斯山脉,有“南美洲的脊梁”之称,成因: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形成;是世界最长的山脉,多火山、地震)
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广大的原因:
①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③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均从大西洋上吹来,带来大量水汽,遇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形成丰富降水;④亚马孙平原成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北、西、南三面地势高),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带来充沛的降水;⑤东部沿海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非地带性现象(结合地图册149页)
(1)热带雨林气候中美洲东北巴西东南部的成因:①处于来自大西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②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南美大陆西岸南纬3°-30°狭长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①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②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③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直逼西海岸
(3)南美大陆南端东岸温带荒漠景观的成因: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4.秘鲁渔场(成因: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5.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牧牛):
区位优势:①气候温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发展措施:①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②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③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6.巴西迁都巴西利亚的原因
①巴西利亚地处高原气候凉爽环境宜人;②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卅加快对西部广大疆土的开发;④实行人口均衡的政策;⑤分散大城市职能;
7.巴西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①气候温和湿润;②海上交通便利;③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开发历史早,工农业发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