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和种植规范及生产记录

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和种植规范及生产记录

绿色(食品)种植质量控制和种植规及生产记录质量控制规基地人员管理制度基地组织人员架构1、基地组织人员要严肃纪律和端正员工基本行为规,维护和保障基地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

2、基地人员实行绩效考评管理。

3、基地生产人员严格按照技术生产规程进行生产。

4、实行请假、销假制度,请假前要协调补岗。

5、严肃纪律和端正员工基本行为规,维护和保障基地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环境。

6、基地办公区实行轮流值日制度。

基地生产资料管理制度1、坚持先入库,后发料的管理原则,入库时必须把入库单填写清楚,手续完备,检查数量和质量,如有差错和质量问题,要判断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向供方经手人退货或补办手续。

2、领料人必须依据蔬菜种植指导书操作规在领料单上填写所领物资的品种和数量,领用人签字、后基地经理或技术主管主管签字后方可发料。

3、仓管员正确填写出入库单据,每日根据进出库单登记材料明细账、每月做好各类物资库存盘点表。

4、仓库员对库存材料要分门别类摆放,进行定位编号,堆放整齐,保证物资领取、存放方便;及时清理不合格或过期产品;多次使用的低值耗品或包装材料(如周转筐和再利用资材)建立台账,提高再利用率;注意仓库卫生、防潮防鼠防盗、防资材变质;注意安全,防止发生火灾等。

5、仓管员兼管本基地生活、劳保等用品(如棉被、被套、枕头、床、炊事用具、水鞋、雨衣、自行车等)和其它固定资产都要入账,并做好领用登记,当员工调离时需及时办理物品移交手续。

6、仓管员离职或调动,对所管仓库物资必须列出清单,办理严格移交手续,经领导确认工作交接完毕后方可离任。

基地种植管理制度(一)基地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1、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

公司技术部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2、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公司技术部对基地所需的各种物资的招标、选购,尤其是肥料和农药,选购时必须审查肥料、农药是否符合绿色食品使用的肥料、农药准则,肥料、农药经销企业经营手续是否齐全,所销售的肥料、农药是否三证(生产可证、经营许可证、登记证号)齐全,经审查合格后,将所选择的肥料、农药销售企业上报公司技术部批准、备案,方可进货使用。

3、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按照《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施用。

在肥料施用上,坚持以增施农家肥为主,配之以生物有机肥和绿色食品专用肥。

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

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配比合理的无机复。

做好肥料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肥料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于干燥、阴凉的场所;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肥力损失和环境污染。

严禁使用含有有毒离子、重金属离子的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肥和污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含氯离子的肥料。

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20天进行。

4、农药使用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严格控制施用量。

在生产中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作物上使用的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检测部门控制好农药残留超标;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情报,指导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病下药;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5、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公司技术部组织力量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种植批号管理制度基地蔬菜茬口的确定,为了更好的管理基地,基地实行种植批号种植,即蔬菜种植的溯源制度。

所谓种植批号即基地生产技术部在播种某个蔬菜品种之前,建立种植批号制度,即以播种日期、大棚编号、面积、设施情况等确定该品种的各个生产指标。

例如2018年2月10日播种西瓜,B 区7号大棚,面积0.72亩,即西瓜的种植批号20180210B70.72,这样便于看到该种植批号就能对应的找出对应大棚位置及作物品名和设施情况;以此作为技术助理一茬蔬菜种植的农事记录查询以及申请蔬菜认证。

产品收获、贮藏及运输管理制度1、收获主要依据品种特性、成熟度、贮藏期长短、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

如番茄采收过早,果实尚未充分发育,个小、色青、糖分积累少,坚硬,无番茄特有风味;采收过晚,已成熟,果肉松软,无一定硬度,不耐挤压,运输、贮藏损耗率大,贮藏期缩短。

所以要在果实充分膨大,果皮开始由白变红时收获较为适度。

各种蔬菜产品应按各自的标准适时采收,同时注意轻采轻放,防止对产品造成机械损伤,以免影响耐贮性能,也可减少病菌感染机会。

2、分级蔬菜的分级原则:果菜类按大小一致、果皮颜色统一、形状基本相同等进行分级。

如西红柿可按大小分为大果、中果、小果等,形状分圆形、扁形等,青椒则分薄皮型和厚皮型。

蔬菜的外观可凭感观、经验进行分级;用简单的大小不同的方、圆形等孔眼限制,可进行大小分级;重量则可过称分级。

3、包装蔬菜产品的包装实行标准化,其包装物符合《绿色食品蔬菜》标准要求,蔬菜实行包装是保证安全运输、贮藏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净菜上市和蔬菜进超市的重要途径。

上市的包装蔬菜,在其包装表面必须标明产地、品种、净重、生产单位及地址、采收日期和包装日期等字样。

4、简易预冷蔬菜采收后,在装车发运或入库贮藏以前,利用自然气温变化,使蔬菜降温至适合贮藏的温度,再进库贮藏。

如冬季贮藏大白菜,在收获后,先需要堆放,让其自然降温,待寒流来到前或适合贮藏时,再入库存放。

5、贮藏将预冷后的蔬菜送进冷藏车、冷藏库进行贮藏。

冷藏场所可以利用自然冷源、人工机械制冷和加冰降温来创造适宜蔬菜冷藏的温度。

6、贮运贮运是蔬菜从产地到客户家中的过程。

蔬菜采收后,经过一系列加工、贮藏后要进行销售,如果产地离市场较近,贮运过程就比较简单,但应防止途中日晒、雨淋等;反之,蔬菜贮运就比较复杂。

因为蔬菜种类多,有不同的保鲜、包装要求,且大多数蔬菜组织柔嫩,含水量高,途中过冷、过热,都极易引起产品腐烂变质,而降低商品价值和失去食用价值。

所以,科学地进行蔬菜的贮运,是为了在运输过程中更好地保持各种蔬菜原有的新鲜度、色泽、品质及风味。

包装好的蔬菜产品,先进行预冷,使待运的蔬菜产品温度下降到各种蔬菜适合贮藏的温度。

如果用集装箱冷藏车运输,只要按标准件包装,装入冷藏车即可;冷藏车可按需要调温,使蔬菜达到保鲜、保质的目的。

环境保护制度1、建立基地保护区。

严格控制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围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

2、基地设立环境保护标识牌,注明基地名称和注意事项。

3、基地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腐熟,确保无害。

4、建立检验检测体系,依托包河区环境监测机构,加强对基地投入品、基地产品和基地环境进行检验检测。

5、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6、基地环境要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基地无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源。

7、经常性检查和清理整顿基地生活、生产环境,防止和及时处理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基地环境污染的事故和突发事件,并向区环保部门报告。

8、基地区农户生活和生产垃圾采取集中处理,严禁乱扔乱弃。

9、定期对基地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保证环境质量。

蔬菜废弃物处理制度1、直接喂养牲畜从中挑选比较新鲜的稚嫩的叶片,按一定比例和传统饲料进行混合,对牲畜直接喂养。

可以通过附近养殖户自己挑选牲畜喜爱食用的废弃菜叶进行消毒、晾干,除去表面杂物将其切碎直接喂养。

2、秸秆堆沤还田将蔬菜秸秆集中放置进行腐熟发酵,待发酵完全后将发酵物还田。

其主要技术要点是:(1)判断发酵进程,避免在秸秆未完全发酵情况下还田。

堆沤发酵一般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

初期主要分解糖、淀粉、氨基酸等易分解物质并积累热量;中期分解纤维素,需要大量耗氧气,堆肥温度可达60℃以上,可杀灭病原菌和杂草。

后期分解比较难分解的木质素,堆沤温度降低,形成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环境。

秸秆完全腐熟标志是颜色变成褐色或黑褐色,湿时用手握之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

此时可直接施入田块。

(2)发酵前秸秆要粉碎轧切,扩大发酵面积,加快腐熟进度。

秸秆粉碎细度最好达到3.5厘米-5厘米,使发酵微生物与秸秆能充分接触。

未轧切秸秆堆积结构过于疏松,容易引起水分蒸发,妨碍发酵效果。

每方发酵堆在500-700公斤左右。

(3)保证适宜的水分。

堆沤水分过高易形成厌氧环境,产生腐臭气体和养分损失;水分过低则会抑制微生物活性。

适宜含水量以手攥感觉湿润为宜。

(4)定期翻动发酵堆,保证氧气供应。

随着发酵进行,发酵堆会向下沉积,孔隙变小,尤其是底部会形成局部无氧环境,而发酵中期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因此要定期翻动发酵堆,保证氧气流通。

(5)配合施用发酵菌剂。

发酵菌剂是人工培育的特定发酵菌群,施用菌剂有利于发酵物快速、大量生成发酵菌,加快发酵进程。

菌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要根据相关说明,部分菌剂事先还要进行加水、加糖等活化处理。

种植规程1、青椒生产技术规程青椒生产技术规程一、围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青椒的生产技术措施要求。

本规程仅准适用于基地绿色食品青椒的生产。

二、生产技术措施(一)产地环境条件1、产地环境条件符合绿色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2、土壤条件: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以粉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土壤肥力较高。

(二)栽培措施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的墨秀八号。

2、整地用高畦栽培,垄宽80cm、垄高20cm、长60cm,株行距60cm*60cm便于排灌,减少病虫害。

3、定植根据气象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春季青椒一般在3月上旬定植。

4、田间管理定植后的管理:青椒喜温喜水喜肥,但又怕高温大肥,所以要科学管理。

一般在气温超过30℃,就要进行遮阳管理,即罩遮阳网、盖塑料膜或支凉棚,以防病毒病和日灼病。

青椒缓苗前,以保温保湿为主。

(三)施肥1、施肥原则:按照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

2、基肥:每亩施有机肥1000kg,芭田复25kg结合耕翻整地与耕层充分混匀。

3、追肥:在结果期亩施10kg芭田复(15-15-15),根据土壤肥力和生产状况分期施肥。

收获前20天不使用肥料。

4、不使用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

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的人畜粪尿等有机肥料。

(四)病虫草害防治1、病虫害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绿色青椒的目的,不应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2、农业防治(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

(2)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