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华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诗山中学 洪丽云
一、引入
数学是一个色彩斑斓并充满着浓厚趣味 性和挑战性的奇幻世界,每个人走进这个奇 幻世界所经历的路都不一样。在计算一道数 学题时,我们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不 同,产生的解法也不一样。今天我要说的题 目是——“一题多解--鸡兔同笼”。
本题出自华师版七年级下册第44页阅读 材料,书中是这样叙述的: “今有雉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 何?”
返回
方法二:列表法
先假设笼子里的动物都是鸡,没有兔子, 那么腿的数量就是35×2=70(条腿)照此类 推便能得出得数。
鸡/只 35 30 25 24 23 22 。。。。。。
兔/只 0 5 10 11 12 13 。。。。。。
脚/只 70 80 90 92 94 96 。。。。。。
返回
小结:这列表法简单易懂直观,也深受大家的喜爱。 但对于数据较大的题目应采用跳跃式列表法或取中列表 法,比如这个题目就不适合采用逐一列表法,否则计算 量就会很大。
方法一
感悟 方法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决问题 的多种方法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一:化归法
这个题目有很多的解法,在中国古代孙子给出了一种 简单巧妙的解法:“上置三十五头,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 得四十七。以少减多,再命之,上三除下四,上五除下七。 下有一除上三,下有二除上五,即得”。
《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法:
兔子站起,金鸡独立
这道题的意思就是:
有兔子和鸡在笼子里,数一数,有35 个头94条脚,问兔子和鸡共几只?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也是数学中的常见题型,最早出现在《孙 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 培养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使 我们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激发我们的 解题兴趣。
你知道吗
返回
(1)脚数: 94÷2=47(只)
(2)头数: 兔 47-35=12(只)
1
鸡 35-12=23(只)
2
小结: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化归 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 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 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 已经解决的问题。这种思路简单又新颖, 十分适合运算。
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46÷2=23(只)
35-23=12(只)
小结:假设法也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 一种基本方法,先假设,再置换,使问题 得到解决。
返回
方法四:列方程法
1、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解:设有鸡ⅹ只。 则有兔(35-x)只。 鸡兔共有94只脚,依题意就是: 2ⅹ+4(35-ⅹ)=94 解得有:ⅹ=23 35-23=12 答:笼子里有鸡23只,兔子12只。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的优点:思维便捷些。
返回
方法五:抬腿法
94-35=59
35个头94条腿
59-35=24
现在鸡已经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只有兔子还站立着。
24÷2=12 35-12=23
怎么样这个方 法既容易又有
趣吧。
小结:简单的鸡兔问题可以用列表方法 或抬腿法很快找出答案;复杂的鸡兔问题可 返回 以用假设法或方程来解决。
同学们,一题多解的最终目的不是来 展示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也不是所 有的题目都需要用多种方法去解决,而是 要寻找一种最佳、最近的途径。类似“鸡 兔同笼”一题多解的问题也常出现在日常 学习中,我们要懂得活学活用,才能让我 们的认知水平更好地提高。
注意:通常设方程时,选择腿的只数多的动物,会在套 用到其他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上,比较好算一些。
2、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解:设笼中有鸡x只,有兔y只
依题意就是:
x+y=35 2x+4y=94 解此方程组得:
X=23 Y=12
答:笼中有鸡23只,兔12只。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的优点:思维快速简单。
小结:方程的思想,是初中阶 段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分析 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 立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 程组,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 获得解决。
方法三:假设法 1、先假设全部都是鸡,即35×2=70比 实际少94-70=24条腿,因为兔子是4条 腿我们把兔子少算了2条腿,所以
24÷2=12(只) 35-12=23(只)
2、我们也可以假设全部都是兔子,所以有 4×35=140条腿,比实际多140-94=46条腿, 我们帮鸡多算了2条腿,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