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话剧社商业计划书

话剧社商业计划书

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话剧社商业计划书
申报单位:
主要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地址:
邮政编码:
日期:
目录
一、项目背景及简介 (03)
二、项目竞争优势 (03)
三、文化产业行业与市场分析 (03)
四、心梦想话剧社基本情况 (05)
五、业务范围 (05)
六、商业模式 (05)
七、盈利模式 (06)
八、营销战略 (06)
九、发展战略 (06)
十、阶段发展规划 (07)
十一、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具体策略 (07)
十二、融资说明 (07)
十三、资金筹集方式 (07)
十四、经营收入预测 (08)
十五、成本费用估算 (08)
十六、盈利能力分析 (09)
十七、风险因素 (09)
十八、应对措施 (10)
一、项目背景及简介
*****位于中国的正北方,是距京津唐地区最近的草原牧区,辖十二个旗县市,辐射人口达200余万;而*****作为*****所在地,全市人口30余万,交通便利,民族特色浓厚,但对比一线城市,市民业余文化生活较落后,种类较少,除了政府投资的品牌剧目《*******》外,针对本市或其他旗县市市民的业余文化项目少之又少,随着锡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随之产生的文化娱乐市场空间不断增大,商业机会明显。

此项目旨在增加*****或未来覆盖其他旗县市的人民文化生活品质,真正创出有特色、有内涵、有品味的新文化产业。

二、项目竞争优势
以小剧场模式,演出自创或与各话剧社合作的都市轻喜剧、音乐剧、儿童剧、民俗剧等为主,以对本市喜爱戏剧表演的儿童、少年进行表演技巧的教育培训,影视制作为辅,真正面对广大市民,提供传播正能量、轻松娱乐的文化娱乐服务。

基于此,本市尚未出现类似机构,优势明显。

三、文化产业行业与市场分析
(一)话剧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话剧产业是尚未爆发又极具爆发力的朝阳产业,在经济市场逐步全球化的大环境中,话剧不应该再被当作纯粹的事业来经营,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充分利用全方位的开放环境,整合社会的参与愿望,动员民营资本和民间力量,把话剧产业做成一
个为广大市民减压、弘扬正能量的全民产业,要严格把握市场导向,在政策范围内大胆尝试、政策支持,市场的需求,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锲机。

1.北京市话剧产业发展分析
数据显示,近几年,北京话剧产业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

根据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11年北京话剧类演出3039场,占北京所有演出总场次的14.6%,比上年略有增长。

话剧类观众达101.9万人,话剧类演出平均价245元,平均上座率80%。

仅在2012年一季度,北京市小剧场演出就达到1107场,一个季度演出场次占到全年的1/3.观众20.05万人,演出收入3074万元,上座率达到65%。

并且,从2009到2012年,超过400台小剧场话剧在小剧场上演,小剧场的数量激增至30多个,剧本数量也超过350部,几乎每天都有一部新作品登台演出。

这远非其他城市所能比拟。

如今的北京话剧市场百花齐放,有《家》,《四世同堂》这样的经典大戏,也有雷子乐笑工厂《幸福的像草儿一样》这样的低成本都市减压戏剧;有国宝级话剧大师,也有深谙市场的民营戏剧制作人。

这些剧团是成熟的文化市场条件下的产物,对这些剧团的关注,十分有利于形成我们对于未来话剧市场产业化的构想。

2.商业戏剧的活跃程度
商业戏剧的密集的宣传以及针对都市人群指定的“就是让你笑”的演绎手段,是的商业戏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群体。

以上海
话剧艺术中心为龙头的民间话剧,已形成民营剧团、小剧场创意园区,边缘话剧和校园话剧等多股力量共同发展的局面。

在北京,“开心麻花”系列剧、繁星话剧村、孟京辉先锋戏剧均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佳绩。

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舞台格局,也被多元化风格所替代。

传统戏剧与商业戏剧并存,现实主义与先锋、娱乐、搞笑共处。

多媒体话剧,肢体话剧等等在话剧领域内以全新的概念纷纷登上舞台。

而本市创建话剧社是将实现文化消费的话剧产业推向市场,并且逐渐具备一定规模。

最初根据经费情况,先从小剧场开始,吸引更多普通人走进剧院,尝试把话剧放到商业的运作规律中,因为话剧社为普通观众所打造的商业话剧里会有更充分的对话空间,从而切实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也同样逐渐给自身积累足够的经验与功底,最后达成促进*****文化艺术繁荣,加强广大市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四、话剧社基本情况
五、业务范围
1.都市轻喜剧、音乐剧、儿童剧、民俗剧
2.戏剧表演技巧的教育培训
3.微影视制作
六、商业模式
商业话剧是让话剧成为大众化的文化产品,把高端与文艺的
传统话剧拉回到平日柴米油盐的生活里去,普通观众被吸引走入剧场,期待着被取悦、释放和宣泄。

给予普通观众以生活的带入感,逐渐成熟的商业运作规律和话剧的市场化正在成型。

七、盈利模式
1.票房收入,占40%。

2.广告费收入,占30%。

3.表演培训收入,占30%。

八、营销战略
为了进一步扩大心梦想话剧社所演出剧目的影响力,号召更多普通市民走进剧场,感受小剧场里面对面观看戏剧,感受戏剧张力从而达成满票房和招揽广告商的效果,恰当的营销手段必不可少。

1.手机营销:建设属于心梦想话剧社的微信公众平台,并借用政府官方平台等从手机渠道里宣传、售票。

2.广告营销:在电视、广播及标志性地标投放广告。

九、发展战略
先以小剧场、培训班起步,逐渐发展到大剧场、小剧场兼顾,培训班与微影视制作并举的全方位、特色化的新文化产业。

十、阶段发展规划
1.小剧场演出、表演培训班。

2.小剧场、大剧场、巡演、参赛。

3.微影视、网络剧制作。

4.全国招募和签约演员,成立艺人经纪公司,最后打造演艺的全产业链。

十一、实现经营目标采取的具体策略
首先加强原始资本的积累,加强演艺人员的专业素质,从业余走向专业,并招募更多学习表演艺术等相关专业且有表演热情与欲望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

其次是加强与感兴趣企业的投资洽谈,争取投资,扩大规模,从而聘请更专业的导演、编剧、演员团队。

最后是加强企业的广告合作,为话剧社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十二、融资说明
以个人集资、寻求企业投资和政府帮扶政策为主,注册独立法人的股份有限公司,逐渐形成产业规模。

十三、资金筹集方式
分二期共需资金约1000万元。

前期20-50万:主要用于前期1-2年的演出场地租赁、化妆、演出服装购买、人员工资;培训场地租赁、设备购买、招生等。

后期,形成规模,建设属于自己的小剧场演艺厅。

十四、经营收入预测
500人/场*100元/人=50000元/场(不计算广告植入费用)100个学生/天*30/课时=3000元*168天=504000元。

十五、成本费用估算
(一)演出成本
1.租赁场馆:5000元—20000元/场(计算按平均1万元)
2.演员工资:500元/场(小剧场按6名演员计算)
3.移动式布景、道具、化妆、印票等:10000元(道具、布景等长期使用折合5000元)
4.前期宣传费用:50000元(租广告位按半年算,每天340元)。

10000(场地费)+500*6(人工费)+5000元+340/天(广告费)=18340元/场
(二)表演培训成本
租赁排练场馆房租:4万—7万之间/年(取平均值5万)。

设备购置:1万元(长期投入)。

教师工资:每月2000—3000元,2人。

装修:3万元左右(长期投入)
5万(房租)+3万元(装修)+3.6万(人员工资)+1万(设备购置)=12.6万元。

十六、盈利能力分析
(一)演出盈利计算
计划每年1-5月和11-12月为排练期,排练两个剧目。

6-10月为演出期,每月最低15场,两个剧目按受欢迎程度轮换演出。

15场/月*5个月=75场
75场*5万元/场=375万元(毛利润)
18340元成本/场*75场=137.55万元(成本)
375-137.55=237.45万元(纯利润)
再抛去不能场场满票房的利润差额100万元,纯盈利预计也可达到137.45万元左右(不计算广告植入利润)。

(二)培训盈利计算
表演课,每生/每课时/30元,
按100个学生每天1课时为3000元
按4个月寒暑假+6个月的周六日共计168天
3000元*168天=50.4万元(毛利润)。

50.4万元(毛利)-12.6万元(成本)=37.8万元(纯利润)
再抛去运行成本等10万元,纯利润亦可达到27.8万元/年。

十七、风险因素
1.导演、编剧、演员团队不够专业。

2.票房情况容易出现起伏。

3.投资人的不坚定,导致资金链断裂。

十八、应对措施
1.针对导演、编剧、演员团队的不够专业问题,在前期排练时间中不断磨合与提升,在演出季开始前,向投资人团队进行汇报演出,由投资人对演出剧目做出资金投入评价。

2.票房情况出现起伏的情况,要依赖宣传营销手段,好的广告营销是票房的保证。

3.与投资人签署专业投资合同,以确保双方利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