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厦门大学2010-2011年度近代史期末试卷

厦门大学2010-2011年度近代史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 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A. 商品输出B. 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C. 资本输出D. 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2. 明确规定外国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A. 《北京条约》B. 《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 《天津条约》3. 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胜而不胜”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廷极端腐败 B .清军毫无战斗力 C.法国的军事实力强大 D. 西方列强的干涉4. 下列对《辛丑条约》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C. 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5.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 海国图志B. 资政新篇C. 校邠庐抗议D. 劝学篇6.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A. 新式海陆军B. 军用工业C. 民用工业D. 新式学堂7. 戊戌变法前维新派著书立说宣传变法思想。

以下不属于维新派原创的著作的是………………()A.《仁学》B.《天演论》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8.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9.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是…………………………………………………()A. 是否用武装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B. 是否反对西方殖民入侵C. 是否要在中国提倡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 是否引入西方政治制度10.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主要包括……………………………………()①民族主义②民权主义③民生主义④民主主义A.①③④B.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11.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1905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手段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A.《国闻报》与《新民丛报》B.《时务报》与《民报》C.《民报》与《新民丛报》D.《民报》与《青年杂志》12. 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A.护法运动的失败B. 护国运动的结束C. 反对张勋复辟D.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13. 在中国最早较为完整和准确地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是……………………………………()A.李大釗 B.陈独秀 C.毛泽东 D.周恩来14.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最大的影响是…………………………………………………………………()A.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B.帮助中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C.给中国人送来了马列主义D.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5.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中共三大的召开C.工人运动的复兴D.黄埔军官学校的建立16. 在北伐战争立下显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的独立团的团长是……()A.叶挺B.李济深C.李宗仁D.程潜17.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完全失败B.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损害C.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D.段祺瑞执政府对学生运动的血腥镇压18.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的会议是……………………………………()A.党的“五大” B.党的“六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19. 1930年5月毛泽东在()一文中,提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A.《反对本本主义》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井冈山的斗争》 D.《矛盾论》20.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C.长征的胜利会师 D.土地革命21.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后不久成立了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三人团的成员是……()A.周恩来瞿秋白王稼祥B.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C.毛泽东瞿秋白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22. 最早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援助的国家是……………………………………………………………()A. 苏联B. 美国C. 德国D.印度23. 1944年4月至年底,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日本发动的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是……()A.豫湘桂战役B. 枣宜战役C. 长沙会战D.桂南会战24.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最先进行的正面战场大规模会战是…………………………………()A. 广州会战B. 武汉会战C. 徐州会战D.淞沪会战25. 总结抗战十个月的经验,系统地阐明持久抗战的总方针的是……………………………………()A.《国防论》B.《新民主主义论》C.《论持久战》D.《矛盾论》26. 1935年10月,日本策动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A. 察东事件B. 河北事件C. 内蒙古自治运动D.华北事变27. 面对抗战胜利后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和平、民主、统一B.和平、民主、团结C.和平、民主、建国D.民主统一、和平建国28. 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指的是……………………………………………………………()A. 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B . 农民的“保田参军”C. 饥饿城市居民的“抢米”风潮D.一些民主党派领导人物的“中间路线”29. 中国各民主党派成立时政纲各不相同,但都主张…………………………………………………()A.走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道路D.走武装斗争的道路B.爱国、民主,反对卖国、独裁C.实现英国式的民主政治30. 全国性内战爆发的起点是……………………………………………………………………………()A.国民党军进攻中原解放区B.国民党军占领张家口C.召开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D.限期令中共代表撤退31. 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A. 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 没收的官僚资本C. 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3.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A. 计划订货B. 统购包销C. 委托加工D. 公私合营34.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 人民民主专政建立D.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5.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A. 地主阶级B. 资产阶级C. 农民阶级D. 工人阶级36.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特征不包括……………………………………………………………()A. 帝国主义通过代理人进行间接统治B. 名义上的独立国家C. 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毫无政治权利D. 部分领土沦为殖民地37. 租界是近代中国国耻之一,它的终结在是在……………………………………………………()A. 辛亥革命时期B. 北伐战争时期收回C. 抗日战争期间D. 新中国成立以后38. 下列表述,不符合民族资产阶级特征的是………………………………………………………()A. 国内市场狭窄,工商业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B .工业资本仅占少数C. 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D. 反对特权阶级操纵政治39. 20世纪,随着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出现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其中邹容的代表作是……()A.《警世钟》B.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C.《猛回头》D. 《革命军》40. 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路军的总指挥是…………………()A. 毛泽东B. 彭德怀C. 林彪D. 朱德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什么?2、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3、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计12分)材料一: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路透社驻重庆记者甘贝尔在九月中书面提出十二项问题,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答复。

问题与答复如下:……(四)问:你对谈判会达到协定甚至只是暂时协定一事,觉得有希望吗?答:我对谈判结果,有充分信心,认为在国共两党共同努力与互相让步之下,谈判将产生一个不止是暂时的而且是足以保证长期和平建设的协定。

材料三:1945年10月13日蒋介石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密电:“抗日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竞……企图破坏统一以遂其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且必贻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

”问题:1、材料一中蒋介石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背景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到的“足以保证长期和平建设的协定”指的是什么?有没有达成?(4分)3、据材料三指出国共谈判破裂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评析。

(5分)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如何看待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与被侵略的历史?2、试述抗日战争之胜利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一、单项选择题:40分1-5 BCADB6-10 BBCAB11-15 CAACA16-20 AACAB21-25 BAADC26-30 DBABA31-35 BDDBB36-40 CCCDD二、简答题:24分1、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分);繁荣富强、共同富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