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电大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河北电大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河北电大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填空题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11、形成于先秦的“诗言志”说,典型地代表了源远流长的表现观。

12、中国古代有过两种文本层面说:第一种是言象意三层面说。

第二种是粗精两层面说。

13、暗示性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14、运用口语媒介的口语文学,往往有如下两种形态:一是歌谣,二是流言。

15、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

16、诗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17、游记是描写记录旅游见闻的散文。

18、在中国,“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9、按照福斯特的方法,把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

20、泰纳被公认是社会历史批评的重要代表,他运用实证的社会历史方法展开文学批评。

21、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2、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文本是普遍性社会语言系统。

23、表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它的特征有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24、文学意境的理论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初见端倪。

25、文学体裁具体划分为四种:诗、小说、散文、剧本。

26、叙事性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

27、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奠定了欧洲近代小说的基本样式。

28、电视文学的主要品种是电视剧。

29、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概念。

30、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于特定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和评价。

31、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32、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文本是普遍性社会语言系统。

33、表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它的特征有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34、文学意境的理论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初见端倪。

35、文学体裁具体划分为四种:诗、小说、散文、剧本。

36、叙事性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

37、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奠定了欧洲近代小说的基本样式。

38、电视文学的主要品种是电视剧。

39、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概念。

40、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于特定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和评价。

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B”倾向。

A摹仿论B实用论C体验论D文化论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

A大众性B排他性C零散性D无序性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

A结构主义B解构主义C存在主义D新批评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

A待解性B理智性C说理性D暗示性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

A大众文化B民间文化C高雅文化D电影文学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

A印刷媒介B大众媒介C文字媒介D口语媒介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

A伊尼斯B麦克卢汉C麦罗维茨D麦克斯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

A文采B陌生化C语境D蕴藉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

A指意性B内涵性C象征性D形象性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

A富有文采B结构跳跃简约C陌生化D新颖奇特11、法国A者: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A后结构主义B结构主义C现代主义D解构主义12、A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理智性、细节逼真性。

A表现型B再现型C象征型D暗示型13、A文本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

A大众文化B民间文化C精英文化D高雅文化14、电子媒介是由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和传送信息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B、电影和电视三种形态。

A网络B广播C文字D视频15、语言的字符形体、A构成了语言的基本形象。

A声音韵调B书面语C独白D形象16、B提出“境生于象外”。

A王昌龄B刘禹锡C韩愈D柳宗元17、决定诗的跳跃性结构的内在因素是C、想象的跳跃、视野的跳跃和心理时间的跳跃。

A思想的跳跃B形象的跳跃C感情的跳跃D语词的跳跃18、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词、曲形制,最早都是由B发展而来的。

A诗歌B民歌C舞蹈D唱词19、散文又称“C”,其美质是以语言作为载体的。

A杂文B小品文C美文D随笔20、文学写作过程大致划分为储备、发生、D、成文四个阶段。

A想象B意识C拟想D构思21、真正全力运用传记批评方法并有力地促使它在文学批评中获得正式地位的,是法国19世纪浪漫派批评家B。

A麦克卢汉B圣·佩韦C伊尼斯D麦克斯22、阅读期待视野可以具体分为文学的形式期待、内容期待与C三个彼此相关的层面。

A形象期待B意象期待C意蕴期待D文采期待23、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意识形态氛围、D、文学创新的需要。

A想象力B个体体验C敏感度D文学资源场24、文学写作具有个体意义、社会意义和B。

A思想意义B世界意义C创造意义D升华意义25、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语言富于个性和动感,C,矛盾冲突尖锐。

A动作感强B语言精彩C结构紧凑D舞台华丽26、D是电影中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的核心片种,也称艺术影片。

A课教片B艺术片C纪录片D故事片27、A是以真人真事为表述对象,应用文学技巧准确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

A报告文学B小品文C随笔D杂文28、按其是否遵守格律规范,可以分为格律诗和B。

A抒情诗B自由诗C叙事诗D散文诗29、作为一种表意的形象,意象的基本内涵是C的。

A指意性B暗示性C象征性D朦胧性30、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具体体现为陌生化、语境化和D。

A形象性B想象性C暗示性D蕴藉性31、D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文体,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批评文体,因而被称为文学批评的“正体”。

A传记批评B历史批评C学者批评D论文式32、文学阅读效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体效果、社会效果和D效果。

A世界B思考C升华D文化交流33、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语言的视觉性、蒙太奇结构、B。

A意象的想象性B动态的造型性C画面的精彩性D动作的激烈性34、B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兼具诗与政论的特点。

A报告文学B杂文C散文D特写35、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主要有文言与白话;书面语与口语;A;双声语、互文性A杂语与独白B字符与形体C声音与韵调D意象与意境36、鲜明生动的C是诗中最活跃的因素。

A意象B意境C形象D韵律37、电影艺术通常分为四大片种:故事片、A、科教片和纪录片。

A美术片B动作片C现实片D文艺片38、是否运用C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A形象B意象C语言D意境39、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A》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A诗艺B镜与灯C理解媒介——人的延伸D诗格40、按照福斯特的方法,把人物分为“扁平”和“B”两种。

A方形B圆形C立体D椭圆简答题1、简述文学媒介的特点。

(1)涉义性。

涉义性即媒介是影响文学文本的意义及修辞效果的重要因素。

文学媒介的涉义性是指媒介具有关涉文学文本意义的特性,即是说媒介运用直接关涉文学的意义及修辞效果。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特定媒介可能被特定时段的文化语境赋予特定意义。

其二,文学文本在媒介改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原有意义变异的情形,或者从原有意义中产生不同的心意义。

(2)物质性。

是指文学的以物质为媒介的特性,如果离开了物质媒介,文学就无法存在。

(3)中介性。

是指文学媒介所具有的在人与人之间居中介绍和联系的特性。

文学媒介总是要使自身成为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自我相联系的中介环节。

首先,媒介使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其次,媒介还可以是作者与自我内心活动相联系的中介。

(4)语境依托性。

是指文学媒介往往依托特定的社会文化状况而发生作用,包括社会组织机构、文化出版机制、教育机制、文化价值系/人文学科体制等。

2、简述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文学语言根源于普通语言,普通语言的生机活力为文学语言输送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普通语言也借助于文学语言“立法”,文学语言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语言形式,往往成为一个民族普通语言的潜在标准。

区别:首先,文学语言以审美为目的,是否合乎审美逻辑成为文学语言的一种内在标准;普通语言以交际、文献等为目的,是否合乎事理逻辑成为一种内在标准。

这意味着,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在于审美方面。

其次文学语言总是潜行在历史文化语境之间,成为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化表述;普通语言则运用于日常交往和知识交流的层面,成为某种事件的实际表述。

这意味着,文学语言蕴藏丰富的文化意蕴,带有文化修辞特性。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学语言是立足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蕴藏丰富文化蕴涵的一种审美形态的语言。

3、简述文学阅读的功能。

文学阅读具有消费功能、鉴赏功能和认知功能。

第一,文学阅读具有消费功能,是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把文学文本当作与其他商品相同的文化物品来消费。

它具有特殊性,文学文本经过了个人的消费却并不能发生损耗、更不会消失,而可以继续其生命。

第二,文学阅读具有鉴赏功能,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发生审美感动。

文学鉴赏具有鲜明的审美享受性,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第三,文学阅读具有认知功能,是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产生理智性认识和感知。

4、简述文学意象的演变。

(1)古典文学中的意象。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意象是非常丰富的。

就一部作品而言,既有单象意象、多象意象,也会有组合意象、意象群等。

在意象之间,写作者一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志,而是采用“象”来“生”意,实中求虚,意在象外。

(2)现代文学中的意象。

大多和写作者自我的心意体验联系在一起,往往注重开拓文本内部意象的意义空间,而意象又变成较为含混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