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里西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彝族的音乐文化,唤起学生对西南地区民族音乐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乐观向上的情感。
2、学会唱歌曲《阿西里西》,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阿西里西》伴奏,并能边唱歌《阿西里西》边做游戏。
2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还是有一点基础的,他们活波可爱,但年级小比较好动,集中力比较弱。
3重点难点
1、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阿西里西》。
2、歌曲中力度的对比及附点音符的演唱,准确把握彝族歌曲的风格。
4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组织教学
师:快乐的音乐课又来到了,首先,让我们一起用歌声互相问好吧!
2、听音乐,看舞蹈猜民族
师:播放音乐《新疆舞曲》《蒙古舞曲》《傣族舞曲》。
生听音乐,跟随老师随音乐动起来。
师:大家来猜猜我们刚刚跳的都是哪些民族的舞蹈呀?生:、、、、、、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大家知道我们有多少个民族吗?
生:56个。
师:非常正确!56个民族像56朵花,百花争艳,各显千秋。
大家再来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生:~~~
师: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彝族的小朋友,他们做着游戏唱着歌朝我们走来了。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学过听很多的彝族歌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彝族歌曲《阿西里西》,听他们来了。
师:播放歌曲《阿西里西》。
师:歌中都唱了些什么?谁听见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歌词)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板书:“丘都拉迪”,生齐读)。
“丘都拉迪”是一个衬词,表示彝族小朋友召唤小伙伴来做游戏时欢乐、愉快的心情。
“嗡啊嗡啊”、“啊呀”都是同一个意思。
师:你们听见了“大家快来做游戏”“人人快活笑嘻嘻”唱了几遍?生:、、、、
师:刚才这段音乐是我们贵州彝族的一首民歌,它的名字叫《阿西里西》。
“阿西里西”是彝族语“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遍。
师:《阿西里西》这首歌曲是彝族小朋友在做游戏时演唱的。
贵州有
许多的少数民族,其中彝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每逢节日人们就会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参加唱歌跳舞,那场景可热闹了。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彝族人们的服饰吧。
(头饰,服装老师做简介)
彝族人们崇尚火,他们认为火是光明的象征,所以每年农历6月,大家都会盛装参加,载歌载舞,热闹极了!
(二)、自学互动
请生按节奏读歌词。
请生分不同形式读歌词。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接龙的游戏,老师读第一句,请同学们接读第二句。
来,准备,我先来。
(师生接龙读,交换)
4、学唱歌曲。
(1)、师:播放音乐,请生静听,感受音乐旋律。
(2)、师:再次播放音乐,请生小声跟唱。
(3)、师:再一次播放音乐,请生大声跟唱。
(两次)
【设计理念:采用听唱、学唱的方法学习歌曲,教师引导学生从歌曲的内容到情感深入理解,用以情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热烈欢快的情趣及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
(三)、适时点拨
1、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学唱这首歌曲,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师:注意“丘都拉迪”、“嗡啊嗡啊”、“啊呀”是彝族小朋友在召唤小伙伴来做游戏时愉快的那种情绪,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唱得欢快、跳跃一些,我们再来一遍。
2、师:好,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段,现在把它连起来,你们来把第一段完整的唱一遍,可以吗,准备好了,试试看。
师:同学们唱得真有感情,如果我们能把第二段歌词也唱会,那就更好了。
我们来试一试。
(跟唱)
师:唱得真好,下面我们把第二段歌词也连着唱一遍。
3、师:好,整首歌曲我们都学完了,现在我们把两段歌词连起来,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跟着伴奏来一遍。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有感情,你们可以跟着伴奏来一遍吗?好,准备,注意中间有一段间奏。
四、测评
1、请生用你身边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阿西里西》伴奏。
2、请你们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全班齐唱、分组唱、接龙唱,男女生小合唱)
五、拓展、游戏,激发兴趣。
1、小组合作讨论
师:同学们今天呀表现得真不错,大家都知道,彝族的人们能歌善舞,那我们也来学几个彝族的动作吧。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做。
《阿西里西》是我们彝族小朋友在做游戏时演唱的一首民歌,老师想
问问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做游戏吗?老师这里有个要求,课下做游戏的时候唱着这首《阿西里西》要采着节拍来做。
【设计理念:拓宽视野,感受音乐与其游戏相结合所产生的独特艺术魅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
六、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唱得真好听,玩得也高兴,学会了贵州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感受了欢快的情绪,今天的课就上到这,请全班同学们再一次唱这首歌曲来结束这个堂课,同学们再见!
阿西里西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音乐学习,还是有一点基础的,他们活波可爱,但年级小比较好动,集中力比较弱。
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玩中创造。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效果分析
这节课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以节奏为引线,让他们体会感悟节奏的特殊性来把握歌曲。
结合注重民族特点来学跳模仿舞蹈。
相信学生也
在心中留下了美好的感受。
因为我所教的学生生活在北方,他们对彝族的生活、文化、音乐并不了解。
为了加深体验让学生自由模仿学会这首民歌的特殊节奏和学会用彝族的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我采用了明快简洁的自由方法,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模仿。
学生兴趣很浓。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解说了民族风俗人情,孩子们很专注。
并对彝族的文化有所了解。
开头我以不同民族的舞蹈形式,让大家来猜民族,气氛很欢快。
阿西里西教材分析
《阿西里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首歌曲。
是一首彝族儿童游戏的歌曲。
2/4拍子,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又富有童趣。
“阿西里西”的意思是“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
“丘都拉迪嗡啊”的意思是小朋友们做游戏时的欢呼声,无实意。
这首歌从结束音上来看是宫调式。
但从一三句子中,有徽调式的特点。
阿西里西评测练习
1、请学生用你身边的打击乐器来为歌曲《阿西里西》伴奏。
2、请你们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
(全班齐唱、分组唱、接龙唱,
男女生小合唱)
《阿西里西》课后反思
《阿西里西》是一首彝族歌曲。
这节课是一节唱歌课,但如果仅仅是为了学会唱一首歌而机械地反复练习,这样不仅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因此,在这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针对二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让学生在“看”、“听”和“玩”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
1、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自然,学的轻松。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手段设计中,我抓住孩子们好动的天性,采用律动,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更投入地学习感知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
2在本课中,我力求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
在律动,歌表演中,以个个都参与,个个都能行的原则,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让所有的学生都勇于参加各项音乐活动,培养他们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提高学生和同伴友好相处,相互合作的能力。
不足之处:
一、备课不够细致,比较注重教学情节的设计,对教学细节研究不够,应该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二、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课堂上原本让孩子用各种乐器来给歌曲进行伴奏未能进行,非常遗憾。
三、有些音唱不准,应用唱歌谱的方式带一下,效果会更好。
四、在歌曲的艺术处理的时侯,仓促了些,不精细。
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舞蹈、音乐游戏,效果会更好。
五、朗读歌词的时间有点偏长,导致后面内容时间太紧。
六、教态不够自然,过于紧张,加上备课不够细,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不足,力求在音乐教学中达到更高的目标。
《阿西里西》课标分析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应该了解其相关文化。
因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透过《阿西里西》这首歌曲,去初步了解彝族的文化风俗,从图片中欣赏彝族人民的华丽服饰以及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的传统节日——火把节(农历六月)。
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激发起学生学习《阿西里西》这首歌曲的兴趣。
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共同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
在开头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唱、舞、奏等创编活动,他们的兴趣、创造性、个性、社会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已完全沉醉在音乐本身的乐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