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信息技术运用函数计算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运用函数计算教案
2、求(单数/双数)单元格之间的和
在microsoft officeExcel中,对函数的sum、average、max、min四个函数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操作
二
新
课
程
讲
解
5
本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熟悉sum、average、两个个函数的使用方法。首先教师先演示如何使用求和(SUM)函数,指明函数应用的区域,即所求数据的范围,区别所选定的函数区域是可连续亦可不连续。
AVERAGE(C3:C23)
=(C3+…+C23)/21
=(24+……+26)/21
=438/21(“21”为此区域中一共21个单元格)
=20.8571428571(平均值)
&:引入计算器,调整小数位。
学生自己参考课本,独立完成作业
三
让
学
生练
习
25
教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学生操作
单元格C1和C23间有多少个单元格
板
书
设
计
在了解这些函数的英文过程中,我们发现函数参数中的符号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但当我们利用这两种方法,尝试着修改C23中的温度的时候,观察温差的单元格是否发生变化——每更改单元格内的数字,函数值都会跟着改变。
教
学
反
思
注:表格步骤不够可另行插入行。
求平均值时了解有多少个单元格,方便求平均值。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结
5
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联系生活实际以年龄和天数来对学生进行作业练习,使得学生对microsoft officeExcel产生浓厚兴趣,学生也会在体验知识的实用性中增强学习计算机这门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中学电子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运用函数计算
设计者
第4课/总2课时
设计日期
20130906
教学目标
掌握利用计算机在EXCEL软件中运用函数计算
教学重难点
了解microsoft officeExcel中函数的计算,可以快速地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学会从“插入函数”对话框中获取帮助信息。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以及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步骤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改进建议
一
导
入
10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Excel中的公式,我们知道:要使用公式,需掌握它的是三个注意点:
1.输入公式时必须以“=”或“+”开头。
2.公式表达的是一种计算关系,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输入公式后,单元格中显示的是公式的计算结果,而公式本身则在编辑栏中显示。
求和函数SUM
功能:计算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的数值总和。
格式:SUM(指定区域)
格式:AVERAGE(指定区域)
讲解一年四季中一季度为几个月,好让学生了解并可以对数据进行表格处理。
例:“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公式是“=(C3+……+C23/21)”
(“21”为此区域中一共5个单元格)
但如果我们用函数计算,公式则为:
3.公式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内层括号中的式子优先计算,只能用圆括号。
学生听课,观察
例:“最低气温”的总和,公式是(=(C3+……+C23)但是这样加太累,太长。但如果我们用函数计算,公式则为:
SUM(C3:C23)
=(C3+……+C23)
=(24+……+26)
=438
(求所有值的和)
引申:
1、求几个数值之间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