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位高考状元成功的秘诀汇总

多位高考状元成功的秘诀汇总

《决胜高三》赵翔、辛旺:汇集错题补缺差央视国际12月23日16:51赵翔,高考湖南省理科第一名,高考成绩为659分,毕业于湖南省桃源县一中。

辛旺,高考内蒙古自治区理科状元,高考成绩649分,毕业于北方重工第三中学。

两位状元,一南一北,居然在理科学习中成功的秘诀一模一样,都是把错题抄在笔记本上反复研究,汇集错题补缺差。

两位状元都告诉我们,在高三冲刺中小小错题本能够帮上大忙。

这种专家、状元都认可的好方法,是否也被高三的同学普遍采用呢?我们来到北京一所普通高中,班主任告诉我们几个月前就已经向大家推荐了错题本这个好方法,但是当我们想看看同学们的错题本时,情况却颇出我们的意料。

虽然老师早已提倡,可是全班45个人,数理化生4科加在一起才凑了不到10本。

那么同学们为什么只愿做题,不愿意做错题本呢?几乎所有没有做错题本的同学都反映,如果把每天做错的题目都从提干到解法详细抄录,在时间上根本无法保证。

抄写浪费时间,成为了同学们不做错题本的最大原因,但是两位状元却说他们的错题本很少抄题而且不是有错必录。

总括两位状元制作错题本的经验,为了省时、高效,抄录错题时:1、要尽量减少抄题;2、要注重抄录出错的关键步骤;3、不收录计算失误等低级错误。

下面让我们来仔细近距离接触状元们的错题本。

这时我们就发现,赵翔、辛旺的差别还真不小,赵翔写得十分工整和仔细,辛旺的剪剪贴贴得十分全面。

赵翔告诉我们,他错题本中最有价值的是这些红笔红箭头的评注。

这是赵翔针对一道关于饱和生石灰溶液的选择题写的评注。

首先他分析了两种解法的性质和特点:一种是定性分析,一种是定量计算。

然后可以从饱和生石灰联想到饱和硫酸铜,化学情景变化后,解题思路也有相应的变化。

最后,所有知识方法都总括到一个著名定理:勒沙特列原理。

专家告诉我们,赵翔这一连串的箭头和评注,其实就是将知识串联、打通的过程,能构建自己的学科思想体系。

另外一个状元辛旺,尽管没有赵翔这样的评注,可他的错体本也特色鲜明,那就是粘满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小纸条。

这些纸条都是从参考书和试卷上剪下来的。

辛旺说剪贴参考书和考卷有两个好处,一是把复习的范围缩小、搞精,二是随时可以把彻底明白的错题从错题本上撕掉。

您看,到了高考结束,辛旺的错题本还是只有这么薄薄一本,而这种不断撕下旧的、粘上新的的方法,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辛旺认为,一定要针对自己的知识缺陷去设计错题本,去动态使用错题本。

只有不断修改错题本,才能不断审视、反思自己对知识网络的掌握情况,也才能让自己的复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两位状元带给我们的复习提示:不要等到考试前再临时抱佛脚地死记硬背自己犯过的错误,而是在平时就已经把错误化整为零、逐个击破、不断反思、逐步提高。

四川理科状元叶欣:复习时将自己置于考试场景之下叶欣,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总分687分。

毕业于四川省成都七中,现为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无论是科目复习还是心理调适,叶欣认为,考生都要切忌放纵自己,“如果长时间地处于轻松自然状态,考场上就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

叶欣介绍说,她的一些同学在最后一个月采取了“休闲重于复习”的战略,一进考场,他们突然发现很难迅速地进入解题状态,思维也不如从前灵活敏捷。

结果,高考成绩不如模拟考试。

“模拟考试时是一个人复习得最辛苦最投入的时候,也是水平最佳时期。

若在考前不能持续这种状态,高考成绩当然大打折扣”。

谈到自己的复习良方,叶欣只用了4个字来概括:多做试题。

据叶欣介绍,在高考前的10天里,她几乎每天都做10套试卷。

“因为知识点都已经熟悉明确了,关键是利用做题纠正自己审题不清、粗心等缺点”。

这使得她没有空余时间去思索一些令人徒生烦恼的事,只允许自己全心全意奔向高考。

叶欣说,在考前做足够多的习题有益无害。

正像学游泳离不开水一样,“多做”也是理科考生通向优异成绩的惟一路径。

她建议考生们在不多的时间里成套地做试题,“既然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就要靠‘多做’找着应试感觉,并把速度练上去”。

不过,在“做”的过程中,她提醒考生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不要追求数量,只求彻底弄懂吃透。

做题时不能抱着猜题碰题的侥幸心理,高考试题是灵活多样的。

在做题时,要牢记自己暴露的缺点和不足,并在下一次练习时有意识地注意并改正;其次是要以考试的形式训练解题。

在平时练习时,考生不要懒散或三心二意,而应将自己置于考试的场景之下,“限时限量”完成。

叶欣说,考生所规定的做题时间应比实战时间短,这样才能强迫自己加快解题速度,提高准确度。

“熟能生巧,一旦把速度提上去,高考成绩就不会太差”。

她还补充说,以上所言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不打击自身信心的基础之上。

“假如因为几次练习的不尽如人意就灰心丧气”,应当减少练习数量,并适当降低试题难度。

另外,叶欣介绍了几点心得。

她说,相对于文科类考生而言,理科生所要面对的题量更大,题型也更为复杂。

因此,在临近高考的前10天,考生应将以前的试卷、习题再温习一遍,尤其要特别关注错题。

但千万不可只看不动笔。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想个大概而懒得动笔,那么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易暴露缺点的环节就错过了”。

考前的生物钟也一定要调节好,“不要因为第二天有考试就刻意地早睡”,只要遵循了惯有的生活规律,考生就能够精力充沛地迎接挑战。

如果在进考场之前感到紧张或束手无策,叶欣建议不妨随便阅读相关书籍,既可以缓解气氛和心情,又能够提前进入考试思路,有助于考场发挥。

最后,她提醒家长在一门考试结束之后,应“避免问涉及考试内容、结果的问题。

帮助考生检查证件、文具,督促考生午休等才是家长们更应该考虑的”。

广东理科状元:用纯粹应试的心态去面对考试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最后一个月,不可能做到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水平。

因此最主要的是找出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

英语和理科是拉开分数段的关键学科,每天的常规训练量必不可少。

英语也得靠做题。

如果没时间一套一套地做选择题的话,只做完型填空就可以了。

但错题一定要去问老师,搞清楚为什么错。

数学的基本策略就是不去钻难题,要着重攻选择、填空,一个是练速度,一个是练准确度。

对于一个数学较好的学生,我的老师曾要求30分钟以内做完选择、填空。

对于中等生,放弃最后一题最后一问的话,可以把时间放宽到40分钟。

理科切忌做难题和怪题,重点应该放到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新解答,找准失分点。

临近高考,学校大小测试越来越多,要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学会总结考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如果哪次考得不好,只去分析得失原因,一定不要为分数不好而苦恼。

语文要强化的东西就是选择题和一些经典课文,即使不能背诵也要熟读。

关于考试心态的问题,我个人的最大体会是,只是把它当作一次考试就可以了,不要去考虑这个考试给你带来什么后果,只是专注于那一份卷子,不要去想分数的含义。

只有把高考想得非常纯粹,用一种纯粹应试的心态去面对它,才能考出自己能力上限的分数。

陕西文科状元孙凌:学习不熬夜,路上背单词。

“这么好的成绩,有啥窍门啊?”昨日下午,记者半开玩笑地问。

这位17岁的姑娘很认真地回答,最大的窍门就是用心做每一件事。

学校功课比较紧张,回家就好好放松。

“我基本上不熬夜,最晚的时候就学到晚上12点半。

高考前一个月,晚上11点我就睡了。

”“文科最重要的是基础扎实,临考突击作用不大。

”孙凌的成功靠的不是窍门而是勤奋。

高中三年,她每天早上都第一个到班里。

善于利用时间是她又一特点。

“学习计划制定得非常详细,具体到每门课每天的任务和目标。

上学的路上都在背单词。

”“中午放学,其他同学还在聊天的时候,她已经飞速收拾好东西,很快吃完饭又投入学习。

”此外,孙凌面对困难时,她主动和父母、老师讨论,向别人取经。

这孩子很豁达,从不自私,她很愿意为同学答疑解惑,她人缘十分好,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志愿填报后的当天,已经是晚上7点多,其他同学都离校,而她把教室打扫干净后,才一个人回了咸阳。

北大高考状元谈高考冲刺5月6日,记者来到北京大学,采访了几位在高考中名列全省第一名的文理科考生,请他们谈谈在距高考尚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是怎样复习备考的。

听说是要对正在备考的考生介绍自己的应试经验,几位已在北大就读的考生们认真地对记者追忆了他们的“临考往事”,还纷纷对正在准备功课的考生们提出建议。

江苏理科状元朱海一:我发现如果只想着一件事,很容易把它做好。

高三我的脑子里只有高考一件事,全力以赴备考:只去分析得失原因,不为分数好与不好而苦恼,否则这一年都不能有好心情,因为高三一年考试太多。

我喜欢学习,单位时间学习效率高,并不是每天埋头苦学,而是作息时间有规律,规定固定的时间学习,而不是想学就学。

吉林理科状元吴茗:高三阶段是查缺补漏的时候,我经常找与老师和同学谈心,这样可以互相学习好的方法,也可以互相分析错误,心里会非常有底,非常踏实,可以很有自信地走上考场。

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注重基础知识,不要在基础薄弱的时候刻意抓偏题、怪题。

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很关键的,对各个科目的均衡进步影响最大。

浙江文科状元徐语婧:高考基础分占的比例非常大,要多拿分的话,还是要立足于课本的基础,先把课本吃透,掌握了,这是最重要的。

关于课外习题,我觉得不要贪多,以老师提供的信息为主,因为老师经过大量的收集、筛选,提供给我们的题目都是比较典型的。

你把那些题目完全掌握了,把错题都给收集起来,分析一下自己当时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的话,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成功率比较高。

广东理科第一名许顺:横向比较查缺查漏在学习方面,我在考前注重查缺查漏,我一直有个习惯,比较重要的科目都有记错本。

即使是一些没有做错的题目,我觉得它有代表性,我也会放到那个本子里去。

这个本子平时不会花太多时间看,临考前一定要看。

因为一个人平时犯过的错误,他有50%的几率会再犯。

我当时很注意看往年的高考题,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每道大题至少做3遍以上。

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的过程中要整理脑子里的知识结构,将各年的考题进行横向比较,比如同是立体几何题目,每年都会出一道,每年都是中等难度。

方法有哪几种,要记在脑海中。

在考前通过横向比较,理清答题线索。

广西文科第一名蒋德军:心态平稳多做题蒋德军对记者说:现在距高考只有40多天了,我去年在这个时候就是做题。

因为前面已经复习很长时间了,最后的备考阶段一定要把各科时间分配好,离高考近了,我每天两三个小时做数学题,选一套比较合适的数学题系统地做下去。

语文跟着老师走,也是多做题找考试的感觉。

我在最后冲刺阶段侧重于历史和政治,把以前做过的模拟题拿出来总结初步的经验和教训,发现自己在哪方面尚有不足。

对考生来说,在最后冲刺阶段要不急不躁,按固定的学时规律慢慢来,把心态放平稳。

新疆理科第一名杨传龙:置之死地而后生我本来没想到能考上北大,有这个目标,是一位班主任鼓励了我,我在考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