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设计要求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距控制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升起
无阻挡视线控制
无障碍视线设计:C =0.12m C是指观众视线(落到设计视 点的视线)与前排观众眼睛间 的垂直距离。
0.6~ 1.10m
4.1.2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无阻挡视线控制
C =0.12m/0.06m
无遮挡视线起坡图解法
疏散路径直接明确,避免人流交叉迂 回
观众厅座位排列须考虑通行和疏散。 4.1.4观众厅的人流疏散 过道宽度符合规范
防火规范及剧场规范有关疏散规定 (1)观众厅内部 疏散通道每100人不得小于0.6m,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m,边走道 不宜小于0.8m。 (2)观众厅内门、外门 楼梯 走道疏散宽度百人指标
4.1.3 座位排列
座席横排曲率
为使观众不以不舒适的侧身坐姿面向舞台 ,横排座位应有一定曲率,使每位观众都 能正对表演区。 剧场的曲率半径 R ≥ 2S(S 为最大视距 ) 。 宽度不大的观众厅,后部座位可以采用直 排式。
4.1.3 观众厅的座位排列——座席横排曲率
50
22
横排座位数量 长排法 双侧有过道时不超过50个,单侧有过道时减半。 短排法 双侧有走道时,不超过22个,单侧有过道时不超过11个;
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相似三角形法
•有横过道时升起段长度应增 加该过道宽度。 •楼座地面坡度设计应先定出 楼座第一排位臵,应在池座 最后一排观众视线与舞台口 上沿连线以上,并扣除结构 厚度。 •挑台以下空间应满足: 自然声时H:L=1:1.2; 采用扩声系统时H:L=1:1.5; •楼座栏杆应不遮挡视线。
剧 场 设 计
一 、剧场种类以及规模 二、 剧场的功能组成 三 、剧场总平面设计 四、 剧场观众厅及舞台设计
一 、剧场种类以及规模和等级
1.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可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功能时,其技术规定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 适当兼顾。 2.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 特大型 1601 座以上; 大 型 1201~1600 座; 中 型 801~1200 座; 小 型 300~800 座。 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 座。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 座。 3.剧场建筑的等级可分为特、甲、乙、丙四个等级。特等剧场的技术 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 年以上,乙等51~100 年,丙等25~50 年; 2 耐火等级:甲、乙、丙等剧场均不应低于二级;
室内有良好的通风和舒适的温度
创造宁静,安定的气氛,使观众集中精力看演出
观众厅设计的基本要求
4.1.1.平面,剖面形式 4.1.2.视线设计 4.1.3.座位排列 4.1.4.人流疏散 4.1.5.其他
4.1 观众厅设计
4.1.1观众厅的形式
矩形、钟形、扇形平面
多边形平面
4.2.1 舞台设计
4.2.2 乐池
4.2.3 后台布臵
4.2.4 舞台照明
4.2 舞台设计
名词解释:
镜框式舞台:在观众厅以及舞台之间设有台口分隔的舞台,是我国现 有剧场舞台的基本形式。
二、剧场的功能组成
三、剧场总平面设计要点
1.观和演适当分区。 2.各类人流和车流避免交叉,保重足够的疏散场地。 3.设备用房接近负荷中心,并做好隔声减震等措施。 4.演员宿舍、餐厅、厨房等辅助用房附建于主体建筑时,应形成独立的防火 分区,并有自己的疏散通道和出入口。 5.做好环境绿化工作。在南方地区室外候场和休息是观众喜欢的形式。 6.有效利用自然地形,因地制宜,创造出错落有致的、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7.总平面设计符合城市无障碍设计的要求。
俯角不应大于20°,靠近舞台 的包厢或边楼座不宜大于35°
仰角不应大于4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仰俯视角控制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水平视角
水平视角控制
偏座的水平控制角θ :由台口两 侧向观众厅同侧各引一直线,二 线相交的夹角。观众席应布臵在 此区域内,根据不同剧种宜控制 在 41 °~ 48°之间。
4.1.3 观众厅的座位排列——横排座位数量
错位排列
为避免地面升起过大,尤其是池 座,通常只将观众厅中间部分的 座席错位布臵
4.1.3 观众厅的座席排列——错位
4.1.4 观众厅的人流疏散
每个疏散口的平均疏散人数≤250人 ,疏散口宽度≥1.4m 疏散口门扇外开,不设门槛,紧靠门 口处不设踏步 下一阶段疏散口的总宽度应大于上一 阶段的疏散口总宽度
马蹄形、圆形平面
不规则平面
1.观众厅的平面形式
1.观众厅的剖面形式
4.1.2.观众厅视线设计
控制好视线的角度-----视角 把最远视距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视距 设计恰当的地面升起,解决观众视线的遮挡问题---升起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
适应人的视觉生理机能
仰俯视角 水平视角
观众流线组织
袋形基地的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组织
通过式基地的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组织
转角地段上的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组织
岛式和半岛式地段的观众流线
四、观众厅及舞台的设计
进行细致的视线设计和声学设计,使观众看得清,听的好— —视线设计,座椅排布 合理组织人流,保证观众的安全集散——平面及剖面设计
首排观众水平角β:不应大于 120°
θ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水平视角控制
视距控制 观众眼睛到设计视点的距离叫视距。
人眼能看清1cm景象的最远距离为33.3米。
根据这一规律以及各个剧院类型的不同,话剧 院视距宜控制在25米左右;地方剧控制在 28米左右;歌舞剧控制在33米左右,若 有兼放电影的功能一般控制在36米左右。
4.1.2 观众厅的视线设计——视角
剧院设计视点——O点
位臵:舞台面大幕线中央 。
高度:舞台面或高出舞台面 0.3m 以内。舞台面高度:比前排观众地 坪高1米左右。
O点 O点
人的视觉生理机能——俯仰角
仰俯视角控制
观众的仰视、俯视都不利于看 清目标,有时还会引起不适, 仰视常出现在前排观众,俯视 常出现于楼座最远排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