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习题含答案)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习题含答案)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在进化上的意义是()A. 消化食物更充分B. 反应更加灵敏C. 运输氧的能力更强D. 运动更加灵活2. 据报道1亿条蚯蚓一天能够吞食掉40吨有机废物,因此,可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这样做的意义是()A. 为蚯蚓提供丰富的营养B. 让蚯蚓更快地生长繁殖C. 节省蚯蚓的饲料开支D. 减少有机垃圾,保护环境3. 蚯蚓的运动称为蠕动,速度很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 没有肌肉B. 有肌肉但没有骨骼C. 没有足,有体节D. 体温不恒定4. 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粘液的,这有利于蚯蚓()A. 吸收营养B. 进行呼吸C. 保持水分D. 在土壤中运动5. 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共同点是()A. 具有外骨骼B. 身体分节C. 具有贝壳D. 足分节6. 关于蜜蜂和蜘蛛在分类中共同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都属于动物B. 都属于无脊椎动物C. 都属于节肢动物D. 都属于昆虫7. 蚯蚓对人类的益处中哪个是错的?()A. 疏松土壤B. 提高土壤肥力C. 可以吃D. 优良的蛋白质饲料8. 夏天雷雨过后,蚯蚓常常钻出地面,造成蚯蚓该行为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B. 温度C. 空气D. 土壤9. 蚯蚓一般生活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它的呼吸依靠()A. 环带B. 湿润的体壁C. 体节D. 刚毛10. 发现一种细长的圆柱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形动物,主要依据是()A. 是否有口B. 是否有肛门C. 身体是否分节D. 体表是否有黏液11. 蚯蚓可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A. 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B. 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C. 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D. 能分解枯叶,朽根等有机物12. 在观蚓运动的验中,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的是()A. 有利于蚯蚓的运动B. 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C. 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D. 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13. 列属于环节动物的()A. 蚯蚓B. 蝗虫C. 青蛙D. 蜥蜴二、判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4. 蚯蚓运动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没有骨骼. ______ (判断对错)15. 蚯蚓的环带位于身体的后端. ______ .(判断对错)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6.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就不动了? ______(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______(3)还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说出两个即可) ______(4)蚯蚓的呼吸依靠 ______ 来完成.(5)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 ______ .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7. 小明设计了2个实验来探究蚯蚓:第一个实验是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2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观察一段时间后.请回答:(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对照组是 ______ .第二个实验是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中小明把一条蚯蚓放在光滑的物体表面上,重复几次,并观察记录.(3)请你指出小明实验中的两个不足的地方.① ______ ② ______(4)更正实验操作后,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8.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如图是在“观察蚯蚓”的实验时所观察到的部分结构,请据图回答:(1)[2]象一个粗大的指环,它的名称是 ______ .(2)此图表示蚯蚓的 ______ 端,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蚯蚓身体呈 ______ 形.(3)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 ______ ,这是因为刚毛起到了 ______ 的功能.(4)蚯蚓的身体由许多[ ______ ] ______ 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5)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摸到了______ .(6)一同学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瓶中饲养蚯蚓,处理方法如下表,请据表格回答:______ 瓶中蚯蚓生活最好.如果要探究“在干燥的土壤中蚯蚓能否生活?”则应该选择 ______ 瓶与 ______ 作为对照实验.瓶子标号甲瓶乙瓶丙瓶实验处理湿土干土没有泥土(7)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蚯蚓的 ______ 正常进行.19. 下面是蚯蚓的外形图,具图回答问题:(1)我们是根据蚯蚓的 ______ 位置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图中 ______ (填序号)端为前端.(2)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 ______ 来完成.(3)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 ______ .(4)夏季大雨过后,常看到蚯蚓爬到地面上,原因是 ______ .20. 回顾“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1)如图所示是蚯蚓身体的前端,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2)实验过程中,为了保持蚯蚓正常呼吸,应保持其体表 ______ .(3)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面,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因为此处有 ______ 的缘故.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习题(含答案)【答案】1. D2. D3. B4. B5. B6. D7. C8. C9. B10. C11. D 12. B 13. A 14.√15.×16. 乙;水;光、温度、空气等;湿润的体壁;对照;水17. 乙;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乙中土壤中缺乏水分影响蚯蚓的呼吸功能;土壤的湿度;甲;用一条蚯蚓做实验,数量太少;没有设对照组;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18. 环带;前;离环带近;圆筒;快;固定和支撑;1;体节;刚毛;甲;甲;乙瓶;呼吸19. 环带;2;体壁;环节动物;土壤中缺少氧气20. 前端离环带近;湿润;刚毛【解析】1.解: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如水蛭、蚯蚓和沙蚕等.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环节动物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故选:D.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可以使环节动物运动更灵敏,转向更灵活.理解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在进化上的意义.2.解: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报道1亿条蚯蚓一天能够吞食掉40吨有机废物,因此,可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废物.这样做的意义是减少有机垃圾,保护环境.故选:D.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蚯蚓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可以生产加工食品,可做鱼类的饵料;蚯蚓的生活习性是白天穴居,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关键是熟知蚯蚓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3.解: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肌肉)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收缩舒张交替进行,从而使蚯蚓向前蠕动.兔、家鸽等动物有发达的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因此蚯蚓的运动称为蠕动,速度很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肌肉但没有骨骼.故选B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蚯蚓的运动.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运动结构、特点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运动结构特点.4.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黏液的,这有利于蚯蚓进行呼吸.故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故选:B.身体是由许多的体节组成的,为环节动物,身体腹面有协助运动的刚毛,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5.解:A、环节动物没有外骨骼,节肢动物有外骨骼;B、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身体都分节;C、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没有贝壳;D、环节动物没有足,节肢动物足分节.因此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共同点是身体分节.故选:B(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真体腔,有刚毛或疣足,如蚯蚓、水蚤、沙蚕.(2)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6.解:蜜蜂和蜘蛛都属于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椎骨都属于无脊椎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都属于节肢动物;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属于昆虫纲,而蜘蛛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4对足,没有翅属于蛛形纲.故选D.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据此答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昆虫纲的特点和蛛形纲的特点.7.解:蚯蚓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可以生产加工食品,可做鱼类的饵料;蚯蚓的生活习性是白天穴居,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所以可以吃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蚯蚓的体内富含蛋白质,可以生产加工食品,可做鱼类的饵料;蚯蚓的生活习性是白天穴居,夜间爬出地面取食,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或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其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无机盐,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还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自身的营养价值以及利用价值.8.解: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但是,由于刚下过雨地表湿润造成了地下氧气不足,蚯蚓的呼吸受阻,因此蚯蚓都到地面呼吸.故选: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体壁进行呼吸,据此答题.蚯蚓的特征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9.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故选:B.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呼吸的器官也不同,鳃是大多数水生生物的呼吸器官,而在陆地上的生物大都用肺或气管呼吸.而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体表完成的.10.解: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长圆柱形,不分节;环节动物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因此身体是否分节是区分线形动物还是环节动物的主要依据;故选:C.线形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自由生活或寄生;前者如醋线虫,后者如钩虫、蛲虫、蛔虫、丝虫、鞭虫、旋毛虫等.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细长,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如蚯蚓、蚂蝗、沙蚕等.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是环节动物最显著的特点.11.解:蚯蚓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如1亿条蚯蚓一天就可吞食40吨有机废物.所以可以用蚯蚓来净化环境.可见C正确.故选:D.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地方,白天穴居以泥土中的有机物为食,夜间出来取食落叶,粪便排在土壤中,可以净化环境且提高土壤的肥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特点及其利用价值.12.解:蚓吸的是空气的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然后渗到体内的毛血管中血液里,血液中的二碳也通过体壁排出外.因蚓是用湿的体壁进行吸的.所以,察蚯蚓时,经常浸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使体表持湿润其目的维持蚯蚓的呼吸.选:B此题考的知识点是探究蚯运,期间我们要保证蚓的正呼吸.可以蚯的呼吸过程方面来答.解答题目的键是理解蚯的气交换是通过湿润的体壁完的.13.解:蚓的由多彼此相似的环状节构成有真体靠湿润的体壁进呼吸,是典型的环节动物;蜴肺呼吸,心脏腔,属于爬行动.青蛙幼生活在水中,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主要用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此属于两栖物;故选:环节动物的为体由多彼此的状构成,真体腔,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蚂、沙蚕等.此答题.关键知道环节物的主要特征其动物特征也要握.14.解: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因此成为环节动物;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环带,它与蚯蚓的生殖有关.与家兔相比,蚯蚓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是只有肌肉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故说法正确.故答案为:√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运动方式是蠕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运动结构特点.15.解: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身体前端有一个特殊体节叫环带,如图:.因此蚯蚓的环带位于身体的前端而不是后端,所以题干的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其中第14、15、16节处的表皮增厚,多腺体,愈合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光滑的环带,环带与生殖有关,因此又称生殖带.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环带的位置.16.解: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所以据此提出问题:土壤中的水分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做出假设:水分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1)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作用,所以乙瓶中由于缺少水而使蚯蚓无法完成呼吸,最后窒息而死.(2)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3)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水、光、温度、空气等.(4)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5)本实验的实验组为乙组,甲组起到对照作用,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水.故答案为:(1)乙(2)水(3)光、温度、空气等.(4)湿润的体壁(5)对照;水分以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实验为知识背景,重视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掌握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探究实验的关键是变量的唯一性.17.解:(1)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且等量的肥沃土壤,所以乙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2)一般地说,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该实验实验变量是土壤的湿度(或水分),对照组是甲.(3)生物实验一般地说,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小明实验中的两个不足的地方.①用一条蚯蚓做实验,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可靠,②没有设对照组,缺乏说服力.(4)实验中可以先让蚯蚓在光滑的玻璃上运动,然后在把蚯蚓放在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对照观察.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在粗糙的硬纸上刚毛能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因此蚯蚓在粗糙纸面上的运动速度比它在光滑的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要快.故答案为:(1)乙;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乙中土壤中缺乏水分影响蚯蚓的呼吸功能;(2)土壤的湿度(或水分);甲;(3)用一条蚯蚓做实验,数量太少;没有设对照组(4)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蚯蚓的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呼吸结构、运动特点.18.解:(1)[2]象一个粗大的指环,它的名称是环带.(2)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此图表示蚯蚓的前端,判断的依据是离环带近,蚯蚓身体呈圆筒形.(3)蚯蚓是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在粗糙纸上,刚毛能固定和支撑身体,爬得快;在光滑的玻璃上,刚毛无法固定和支撑身体,爬的慢.因此蚯蚓在粗糙纸上运动比在玻璃板上运动速度快,这是因为刚毛起到了固定和支撑的功能.(4)蚯蚓的身体由许多[1]体节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5)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因此“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摸到了刚毛.(6)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在干土或无土的环境中体壁容易干燥导致无法呼吸,因此甲瓶(湿土)中蚯蚓生活最好.如果要探究“在干燥的土壤中蚯蚓能否生活?”,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因此则应该选择甲瓶与乙瓶作为对照实验.(7)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在实验中要不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这样做是为了保证蚯蚓的呼吸正常进行.故答案为:(1)环带(2)前;离环带近;圆筒形(3)快;固定和支撑(4)体节(5)刚毛(6)甲;甲;乙瓶(7)呼吸(1)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蚯蚓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其中第14、15、16节处的表皮增厚,多腺体,愈合分节不明显、颜色较浅、光滑的环带,环带与生殖有关,因此又称生殖带.(2)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当蚯蚓前进时,身体后部的刚毛固定不动,接着身体前端的刚毛固定不动,这时环肌收缩,纵肌舒张,身体就向前伸,这时纵肌收缩、环肌舒张,身体向前缩短而前进.(3)图中,①体节、②环带.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蚯蚓的形态结构、呼吸以及运动特点.19.解:(1)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据此判断2是前端.(2)(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土壤中的氧气;夏季大雨过后,土壤中缺少氧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完成呼吸.(3)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环状体节构成的,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故答案为:(1)环带;2.(2)体壁.(3)环节动物.(4)土壤中缺少氧气.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因此它属于环节动物,因为体内没有脊椎,又称为无脊椎动物,用体壁进行化呼吸.图中1是身体后端,2是前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蚯蚓的形态特点、刚毛的分布、运动和呼吸.20.解:(1)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因此,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可根据蚯环带的位置确定.(2)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沾水的棉球轻擦蚯蚓的身体,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3)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在蚯蚓体表来回轻轻抚摸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故答案为:(1)前端离环带近;(2)湿润;(3)刚毛蚯蚓身体细长约由许多个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被称为环节动物,图中1为前端,2为体节,3为环带,分析作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刚毛的分布和作用、运动特点、呼吸特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