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说明:1.满分160分,150分钟。
2.所有选择题的答案,请按照相应序号填涂到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________、缠绵悱恻的唱腔。
(2)如今的书坛画坛________,且到处是圈起来的围墙篱笆。
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来了。
(3)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
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着母亲独自在冬天的透心寒冷。
我________。
A.不瘟不火鱼目混珠无能为力B.不温不火鱼龙混杂爱莫能助C.不温不火鱼目混珠爱莫能助D.不瘟不火鱼龙混杂无能为力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索尼公司制作了一部广泛引发关注的《刺杀金正恩》影片,制作虽粗糙,剧情狗血,但至少就影片的制作到公映而言,美国始终在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一封闭的国家。
B.身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的王蒙有时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文学作品是像小笼包一样新出锅时滋味好,还是像醇酒一样经年发酵滋味好?C.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众多劳动者的权利正在侵蚀。
D.今年,我国正式将9月3号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以全国放假和盛大阅兵的形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意义重大。
3.下面的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3分)()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_______________。
金字塔是由每一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永恒的;共和国的大厦也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一步一个脚印铸成的,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更是永恒的。
A.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B.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累积起来可能就会形成一个大目标C.因为只有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D.因为只有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能创出令人感动的业绩5.对这幅漫画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虽然网购方便,但要谨防假冒。
B.这幅漫画告诉我们虚拟空间也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网购也得打假。
C.这幅漫画告诉我们电商以次充好,网购要当心陷阱。
D.这幅漫画告诉我们阿迪达斯这个品牌有问题。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学而大遗.遗:丢弃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日与其徒.上高山徒:随从D.圣心备.焉备:准备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读之.不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B.其.皆出于此乎?其:代词,这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从这里D.生乎.吾前乎:介词,在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杨素蕴,字筠湄,陕西宜君人。
顺治九年进士,授直隶东明知县。
东明当河,决后,官舍城垣悉败,民居殆尽,遗民依丘阜,但数十家。
素蕴至,为缮城郭,招集流亡,三年户增至万余。
山东群盗任风亭等剽掠旁郡,扰及东明。
素蕴设计降其渠.,散其胁从。
十七年,举卓异,授四川道御史。
疏言:“臣言官也,宜以.言为事。
然今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
国家建官分职,各有所事,则平天下无余事。
更原皇上推诚御物,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十八年,圣祖即位,辅臣柄.政,出素蕴为川北道。
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具疏辨,并摘“防微杜渐”语,谓意含隐射,语伏危机。
诏责素蕴回奏,素蕴言:“防微杜渐,古今通义。
臣但期藩臣每事尽善,为圣世纯臣,非有他也。
”下部议,坐素蕴巧饰,当降调,罢归。
居十年,三桂反。
尚书郝惟讷言:“素蕴首劾三桂,云当防微杜渐。
在当日反状未形,似属杞忧。
由今观之,则素蕴先见甚明,且为国直陈,奋不自顾,其刚肠正气,实有大过人者!亟宜优录。
”乃.命发湖广军前,以原品用。
会丁父忧,服阕,乃赴军前。
康熙十七年,襄阳总兵杨来嘉、副将洪福等叛应三桂。
大军运饷,自襄至房、保路险狭,舟车不通,岁调襄阳、安陆、德安三郡丁夫担负,饷苦不继。
素蕴访知谷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开饷道,由是水运通利,省丁夫什九,军乃无乏。
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抚。
会岁饥,上疏请赈,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
寻调湖广巡抚。
二十八年,大旱,疏请蠲免武昌等属三十二州县钱粮,上遣户部郎中舒淑等会督抚勘灾。
舒淑至武昌,素蕴适巷暑疫,寻.称病乞休,上疑其托疾,夺官。
命甫下而素蕴已卒。
先是,湖北郡县疾苦最甚者,如应城谷田科重,监利一年两赋,为民害数十年。
素蕴得其实,条为两疏。
来及上而病革,口授入遗疏,曰:“此疏行,吾目瞑矣!”(《清史稿·列传五十七》,有删节)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素蕴设计降其渠.渠:头目。
B.辅臣柄.政柄:执掌。
C.三桂见素蕴前奏,恶.之恶:讨厌。
D.寻.称病乞休寻:寻找。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宜以.言为事作《师说》以.贻之B.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C.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D.乃.命发湖广军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会岁饥,上疏请赈,即檄州县开仓赈给,全活甚众。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言文中杨素蕴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名著检测(12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名著填空。
(1)怅寥廓,,?(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清风徐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6)曹操投宿家中。
其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先后将其全家杀害,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离开了曹操。
(7)“舌战群儒”情节中: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一个人主张联刘抗曹。
但他自知一个人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大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最后孙权终于下定决心跟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曹操。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冯歪嘴子和他的两个孩子萧红磨坊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冯歪嘴子打着梆子,半夜半夜地打,一夜一夜地打。
冬天还稍微好一点,夏天就更打得厉害。
冯歪嘴子的女人是产后死的,传说这样的女人死了,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是将要成为游魂的。
冯歪嘴子的女人一死,大家觉得这回冯歪嘴子算完了。
扔下了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生下来。
看吧,看他可怎样办!老厨子说:“看热闹吧,冯歪嘴子又该喝酒了,又该坐在磨盘上哭了。
”东家西舍的也都说冯歪嘴于这回可非完不可了。
那些好看热闹的人,都在准备着看冯歪嘴子的热闹。
可是冯歪嘴子自己,并不像旁观者眼中的那样地绝望,好像他活着还很有把握的样子似的,他不但没有感到绝望已经洞穿了他。
因为他看见了他的两个孩子,他反而镇定下来。
他觉得在这世界上,他一定要生根的。
要长得牢牢的。
他不管他自己有这份能力没有,他看看别人也都是这样做的,他觉得他也应该这样做。
于是他照常地活在世界上,他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
于是他自己动手喂他那刚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他,他不吃,他用调匙喂他。
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
早晨一起来,一开门,看见邻人到井口去打水的时候,他总说一声:“去挑水吗!”若遇见了卖豆腐的,他也说一声:“豆腐这么早出锅啦!”他在这世界上他不知道人们都用绝望的眼光来看他,他不知道他已经处在了怎样的一种艰难的境地。
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完了。
他没有想过。
他虽然也有悲哀,他虽然也常常满满含着眼泪,但是他一看见他的大儿子会拉着小驴饮水了,他就立刻把那含着眼泪的眼睛笑了起来。
他说:“慢慢地就中用了。
”他的小儿子,一天一天的喂着,越喂眼睛越大,胳臂,腿,越来越瘦。
在别人的眼里,这孩子非死不可。
这孩子一直不死,大家都觉得惊奇。
到后来大家简直都莫名其妙了,对于冯歪嘴子的这孩子的不死,别人都起了恐惧的心理,觉得,这是可能的吗?这是世界上应该有的吗?但是冯歪嘴子,一休息下来就抱着他的孩子。
天太冷了,他就烘了一堆火给他烤着。
那孩子刚一咧嘴笑,那笑得才难看呢,因为又像笑,又像哭。
其实又不像笑,又不像哭,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那么一咧嘴。
但是冯歪嘴子却欢得不得了了。
他说:“这小东西会哄人了。
”或是:“这小东西懂人事了。
”那孩子到了七八个月才会拍一拍掌,其实别人家的孩子到七八个月,都会爬了,会坐着了,要学着说话了。
冯歪嘴子的孩子都不会,只会拍一拍掌,别的都不会。
)冯歪嘴子一看见他的孩子拍掌,他就眉开眼笑的。
他说:“这孩子眼看着就大了。
”那孩子在别人的眼睛里看来,并没有大,似乎一天更比一天小似的。
因为越瘦那孩子的眼睛就越大,只见眼睛大,不见身子大,看起来好像那孩子始终也没有长似的。
那孩子好像是泥做的,而不是孩子了,两个月之后,和两个月之前,完全一样。
两个月之前看见过那孩子,两个月之后再看见,也绝不会使人惊讶,时间是快的,大人虽不见老,孩子却一天一天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