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课外背诵古诗

四年级课外背诵古诗

四年级课外背诵古诗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即山东地区。

4.青:山色。

5.未了:不尽。

6.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7.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

8.割: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9.荡胸:心胸摇荡。

10.曾:通“层”。

11.决:裂开。

眦:眼角。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12.会当:终当,终要。

13.凌:登上。

14.小:渺小。

15.钟:聚集。

【诗文解释】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赏析评价】:诗中以饱满的热情形象地描绘了这座名山雄伟壮观的气势,抒发了作者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

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

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考考你】1.五岳是指?2.除本诗外,你还知道杜甫的哪首诗?2、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1.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

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故而得名。

2.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3.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4.浮云:陆贾《新语•慎微》有“邪臣之蔽贤”句。

【诗文解释】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会有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为人已经站在山的最高峰。

【赏析评价】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

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

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

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

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

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考考你】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让你想起了哪句诗?2.这首诗的哲理句是哪一句?3、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1.尽:沉没,消失。

2.穷:尽,达到极点。

3.更:再。

【诗文解释】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评价】黄昏时分登上鹳鹊楼,万里河山,尽收眼底;夕阳也在遥远的天际渐渐沉落。

首二句诗「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苍茫壮阔,气势雄浑。

末二句是境界的升华,出人意表、别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远瞩之胸襟,又寓孜孜进取之深意,有情有理。

在这首诗里,诗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贴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觉不到它是在说理,而是理在其中。

【考考你】1.给划横线字选择正确解释。

1)白日依山尽①依靠②同意③按照()2)黄河入海流①参加到某种组织中②进来或出去③收入()3)欲穷千里目①需要②将要③想要()2.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1.酬:答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3.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抛弃,搁置。

4.吟:吟唱5.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6.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7.空吟:突然地吟诵。

8.见赠:送给(我)。

9.侧畔:旁边10.巴山楚水:泛指今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诗文解释】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赏析评价】全诗运用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饱含着诗人无限的辛酸,也流露出他内心的愤懑与不平;颔联自叙被贬归来后的感触,缅怀战友,描述自己回到故乡,已人事全非;颈联将新贵们的得势和自己的沉沦进行对比,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本联是名句,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尾联顺势而下,点明酬赠的题意,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

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考考你】1.题目中的乐天指:___2.本文运用了两个典故,请把他们找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情感。

5、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是东晋大贵族王导、谢安家族的聚居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

3.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4.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

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5.寻常:平常、普通。

【诗文解释】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

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

【赏析评价】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

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考考你】1.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这是一首凭吊()的诗,当年热闹(),如今(),当年繁华的(),如今(),当年富家屋檐下的燕子,如今( )。

诗人描写乌衣巷的(),辛辣地讽刺了()。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芳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注释】1.柴扉:柴门。

【诗文解释】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夕阳西坠我关闭柴门。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友人您能不能回来呢?【赏析评价】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考考你】1.“王孙”指的是?2.默写一首除本首以外你喜欢的送别诗。

7、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1.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

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

2.“千里”二句的意思是说:千里黄云把太阳遮得昏昏暗暗;北风卷着大雪送走了南去的大雁。

曛(xūn):天色昏黄。

3.“莫愁”二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发愁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你董大的啊!【诗文解释】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赏析评价】《别懂大》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此诗作与天宝六年(747),当时高适在睢阳。

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诗人劝当时不得志的董庭兰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社会承认,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就会遇到知己。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金子在哪儿都能闪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写送别的情景。

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

在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背景下,诗人为好友送别。

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庭兰还要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二人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惆怅,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的,但是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边路途上没有知己,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全天下的人谁不知道呢?这是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在这寒冷的风雪中无疑飘荡一缕缕暖融融的春意,给友人以温暖,使友人亢奋。

董庭兰在弦乐上有很深的造诣,崔珏曾赋诗赞叹:“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董庭兰会找到知音的。

这两句很是豁达,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表达对朋友的真挚情怀,没有悲凄,只有豪迈,尤其是末二句能够催人奋进,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考考你】1.为下列字注上拼音。

曛()雁()莫()己()2.这首诗所表达出的情绪与一般送别诗不同,你还能写出一句类似的诗句吗?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

少府县尉的别称。

“蜀州”一作“蜀川”。

城阙指京城长安。

城阙:指京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史称三秦。

4.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

此则泛指四川。

5.宦游:在外地作官。

6.海内:天下。

7.存:有。

8.天涯:天边。

9.比邻:近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