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8)建筑力学课程期末复习指导(文本)王圻: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欢迎参加网上答疑!罗红艳:王老师好!王圻:你好!罗红艳:王老师:看到你负责很多课程的辅导,很辛苦啊!王圻:谢谢!尽力而为吧。
吴国平:王老师好吴浩然:王老师:你好!我是杭州电大老师,我想问,这次考试题型与以前有变化吗?罗红艳:呵呵,两位版主都来了啊!欢迎欢迎!吴国平:题型没有变化王圻:题型、范围均没有变化吴浩然:王老师:有复习题型吗?吴国平:有建筑力学期末复习指导,你可以参考王圻: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熟练掌握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握基本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掌握平面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罗红艳:建筑力学的主要涉及的是哪些力学呢?(理力,材力,结力)吴国平:可以那么认为!罗红艳:您的意思是三大力学都要涉及到,是吗?吴国平:是的王圻:建筑力学的内容选择,主要涉及理力,材力,结力中有关建筑管理、施工计算所需的力学知识。
罗红艳:那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再重新补一下这三大力学的知识呢?吴国平:你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有关大纲要求进行学习啊王圻:如果学习建筑力学,那就可以了。
如果搞设计,那还需要在补一些。
罗红艳:我觉得本专业的课程难点就是这三大力学,一环扣着一环。
可是我们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这三大力学的基础,学起来有些困难。
吴国平:那是啊,就需要老师多花时间,学生更加努力才行罗红艳:自己学真有些茫然,不知如何开始。
这个专业有很多课程都是紧扣着力学做基础的,如果力学学不好,后面的课程真的很难学下去。
吴国平:工科的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是比较难的,尤其以力学为最难,需要老师好好的引导罗红艳:的确如此,力学最难且最重要了。
吴国平:大家一起探讨问题,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啊罗红艳:是的,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大家学习很有利。
吴国平:所以,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最高效的学习方法王圻:确实,应该了解学生到底难在哪里?才有解决的方法罗红艳:因为课时少,基础差,所以我们也在课外找了很多资料进行学习。
毕竟不像全日制的学校,学的东西那么细,所以我们要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和能动性。
真希望老师能有针对性地给大家讲解课程中的难点!吴国平:我想你这点要求很基本的了,你所在的学校或教学点该能满足的罗红艳:.................吴国平:以后如有问题,实在很难处理的时候,可以上这里发贴提问!罗红艳:谢谢吴老师!您还有其他的联系方式吗?如MSN,QQ什么的?吴国平:QQ:894139192,但我可能上的不多,这里关注的反而多一点罗红艳:没关系,有机会的话换个方式交流一下。
非常感谢!吴国平:不客气罗红艳:认识您很高兴!吴国平:欢迎以后多多交流~罗红艳:一定一定!王圻:终结性考核的要求(1)答题时间:期末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其它:学员考试时可带钢笔,铅笔,尺子,橡皮和计算器。
罗红艳: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核的分数比例是怎样的?王圻: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总成绩为100分,及格为60分。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形成性考核由实验和形成性考核册组成。
中央电大统一组织编写形成性考核册。
形成性考核册由4次形成性考核组成。
形成性考核以完成形成性考核册和实验报告为主,由辅导老师按完成的质量评分,每次形成性考核以百分计。
学员形成性考核完成情况由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分阶段检查。
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王圻:试题类型及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三、计算题(共40分)静定桁架指定杆的内力计算(10分);单跨梁内力图(10分);三跨连续梁的力矩分配法(20分)课程考核的内容和要求说明:带▲的知识点将只在形成性考核中进行考核,终结性考核不再涉及。
不是期末考核的重点1 静力学基本知识考核目的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静力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简单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熟练程度;检验学生对平面汇交力系掌握程度,了解其平衡问题;检验学生对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的掌握程度,了解有关摩擦的平衡问题。
考核知识点(1)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约束、约束反力;隔离体与受力图。
(2)力矩,合力矩定理;力偶,力偶的性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3)力在直角坐标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4)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主矢和主矩;(固定端约束与相应的约束反力)。
(5)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6)▲滑动摩擦的概念;▲摩擦角;▲摩擦的平衡问题。
考核要求(1)了解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掌握常见典型约束的性质及约束反力的确定;掌握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统受力图的画法。
(2)理解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掌握平面问题中力对点之矩的计算;了解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3)掌握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4)理解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原理;了解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了解计算平面一般力系的主矢和主矩;(5)掌握求解单个物体的平衡问题;掌握求解简单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6)了解滑动摩擦的概念;了解摩擦角的概念;了解有摩擦的平衡问题。
考核要点1、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吗?2、力对矩心的矩,是力使物体绕矩心转动效应的度量吗?3、如果有n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每个物体都受平面一般力系的作用,则共可以建立2n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吗?4、计算简图是经过简化后可以用于对实际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图形吗?5、力系简化所得的合力的投影是否和简化中心位置有关,而合力偶矩和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6、约束是阻碍物体运动的限制物吗?7、力偶的作用面是指组成力偶的两个力所在的平面吗?8、物体系统是否是指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系统。
9、若刚体在二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此二个力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10、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11、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
12、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共具有6独立的平衡方程。
13、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是否是用力偶矩度量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2 静定结构基本知识考核目的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1)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2)自由度和约束的概念、瞬变体系的概念;(3)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4)静定和超静定结构的几何特征。
考核要求(1)掌握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应用;(2)了解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在几何组成方面的区别。
考核要点1.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几何瞬变体系、多余约束的判定2.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则的应用3.静定结构内力计算4、未知量均可用平衡方程解出的平衡问题,称为超静定问题吗?5、三个刚片用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单铰两两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6、一个点在平面内的自由度有几个。
7、链杆(二力杆)对其所约束的物体的约束反力为沿链杆的两铰链中心的连线作用在物体上。
8、多余约束是否是指维持体系几何不变性所多余的约束。
9、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组成的结构是超静定结构吗?10、如何判断几何可变体系与几何瞬变体系11、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3静定结构內力计算考核目的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掌握轴向拉伸(压缩)的轴力计算及轴力图画法;检验学生计算平面桁架的能力。
检验学生掌握梁弯曲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绘制方法的能力;检验学生掌握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1)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内力和截面法。
(2)轴力、轴力图;平面桁架内力计算。
(3)剪切、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
(4)平面弯曲;梁的类型;剪力和弯矩的计算。
(5)利用▲函数关系、微分关系、叠加原理作梁的内力图。
(6)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图。
考核要求(1)掌握运用截面法分析杆件轴力,正确绘制轴力图;掌握平面桁架内力计算。
(2)掌握函数方程法、微分关系作梁的内力图;掌握叠加法作梁的弯矩图。
(3)掌握静定平面刚架的计算及内力图绘制。
考核要点1.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向拉伸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2.平面弯曲3.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
4.计算桁架的支座反力及杆的轴力。
5.画简支梁、外伸梁的内力图(剪力图和弯矩图)。
6、平面弯曲是否是指作用于梁上的所有荷载都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则弯曲变形时梁的轴线仍在此平面内?7、轴向拉伸(压缩)的正应力大小和轴力的大小成反比,是否规定拉为正,压为负?8、平面图形的对称轴一定通过图形的形心吗?9、在材料相同的前提下,压杆的柔度越小,压杆就越容易失稳吗?10、从提高梁弯曲刚度的角度出发,较为合理的梁横截面应该是否是:以较小的横截面面积获得较大的惯性矩。
11、轴力是指沿着杆件轴线方向的内力吗?12、截面上的剪力是否是使研究对象有逆时针转向趋势时取正值,当梁横截面上的弯矩使研究对象产生向下凸的变形时(即下部受拉,上部受压)取正值。
13、桁架中内力为零的杆件称为零杆吗?14、有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形,比较两图形的形心轴惯性矩,孰大孰小?15、矩形截面对底边为轴的惯性矩为。
16、圆形截面,直径为D,则其抗弯截面模量为多少。
17、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顺序为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
18、截面法计算静定平面桁架,其所取脱离体上的未知轴力数一般不超过几个。
4 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考核目的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掌握应力、应变、胡克定律的概念;检验学生掌握轴向拉伸(压缩)的应力计算及强度计算;检验学生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学生掌握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检验学生了解梁的剪应力强度计算;检验学生掌握简单图形惯性矩的计算、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组合截面惯性矩的计算。
检验学生理解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检验学生理解压杆稳定的计算。
考核知识点(1)应力、应变、胡克定律。
(2)截面的形心、静矩、惯性矩及组合截面惯性矩计算。
(3)▲材料的力学性能(低碳钢的拉伸试验;铸铁的压缩试验及两类材料的比较);轴向拉伸(压缩)时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压缩)的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
(4)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强度计算;提高梁抗弯强度的途径;▲梁的剪应力强度计算;▲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5)压杆的临界力;欧拉公式;▲压杆的稳定计算;▲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