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孩子(0~6岁)的管教问题灌南县教育中心段亚宝邮编2222500摘要: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对于孩子(0~6岁)管教教问题颇为头疼。
管而不教,孩子长大以后唯唯诺诺,遇事缺乏自己的主见;教而不管,孩子又容易学坏,胆大妄为,走向另一种极端。
本文将就管教孩子的必要性、管教孩子中家长的角色、管教的几个误区、管教的方法等问题和诸位父母共同探讨一下。
关键词:管教探讨1.从孩子(0~6岁)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来说,管教是必要的。
(1)心理的发展要求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正是这种子敏感期,促使孩子想去接触外部世界。
在这个敏感期,孩子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
幼儿发展的敏感期孩子本身对这些敏感期并不知情,只是会出现一些相应的欲望,这种需要做父母积极的创造一些环境,对孩子进行管教,让他们顺利的度过这些敏感期。
2)生理发展的需求除了心理的发展,生理发展也很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教授指出现代孩子“软、硬、笨、晕”:肌肉软、关节硬、协调差、易晕车。
对于孩子的运动机能发展,做父母的不能忽视。
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身体健康才能在工作中的为社会,为家庭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在适当的时期做父母要做出合适的指导。
孩子的运动机能发展表2.孩子管教谁之责?孩子的管教责任人毫无疑问是父母,千万不要以为把孩子送进托儿所,送进幼儿园,自己就没事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启蒙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父母是在这张白纸上画画的第一个画家,画出的是天使还是魔鬼,全在于父母如何运笔。
当孩子睁着一双无邪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时,父母的品格也许就决定了孩子的品格。
3.孩子管教过程中四大误区:1)孩子是来实现父母来实现梦想的人。
做父母的在自己的人生中总有许许多想实现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的事情,而当自己有了下一代的时候,就把满腔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无兴趣,在这梦想实现的过程,一亘出现梦想渺茫,甚至的状况,父母的心态就严重失衡,导致两代的关系迅速带恶化,也让承受过多压力的孩子更是不堪负重。
2)以“爱”的名义的来扭曲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很多的父母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我这么辛苦的对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怎么还这样啊,我们的父母其实在以“爱”的名义来“害”孩子,孩子一切的日常生活的活动,无论孩子能做与否一律包办,因为孩子太小,不能做,孩子还一切行动都要听从父母的,因为太小不会思考,孩子不能出去风,不能做出一点冒险的行为,因为孩子太小。
要在家长的庇护下成长,总之做父母总是用种种“爱”的理由,让孩子失去应有锻炼机会。
3)为什么自家的孩子没人家的好?做父母最爱的一件事情,就是比较各家的孩子,比较完之后,就觉得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好,然后就无来由的教训自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如人家的孩子,还有孩子在人面前和别人交谈的时候。
由于谦虚就会说自家的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不行。
殊不知,在否定声中长大的孩子,也会很容易的学会否定自己,为什么做父母不去积极的发现自家的孩子身上的优点用鼓励和表扬来督促孩子改掉自身的缺点,要学会纵向比较自家的孩子,有了进步就及时鼓励,而不要用横向比较,再大的进步也禁不住横向比较的。
4)棍棒出孝子棍棒出孝子对中国的父母影响太大了,孩子犯了错不分青红皂白先来一顿打,让孩子屈于暴力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采取简单而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管教中适当惩诫是必要的,但不是万能的。
对待孩子犯的错误或做的不足的地方,做父母的一定要认清错误的性质,比如打破个碗,弄脏了地板,发点小脾气,这些小事应该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提醒一下就可以。
即使孩子范的主观错误,和风细雨的谈话教育也比狂风暴雨的棍棒教育效果要好。
4.管教孩子切实而可行的方法(1)做父母的要多读多看多研究,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
教育孩子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种我们或许觉察不到的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德国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及时在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普通的孩子。
做父母的不要把自己爸爸妈妈管教的方法原封不动的套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要对上一代的经验批判的吸收,要学习先进的育儿理念,要多读一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有条件的还可以去听一下讲座,多浏览一些育儿的论坛,分享一下育儿经验,探讨一下育儿困惑,众人拾柴火焰高,从交流中得到适合自己孩子的管教方法。
(2)熟悉并选择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多陪陪孩子孩子周遭的环境、伙伴做父母的头脑中要有一张地图。
一方面是对孩子情况的全面掌握,一方面也好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环境和伙伴。
多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孩子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样在管教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及时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困惑。
选择好孩子的玩伴,孩子之间的坏习惯传播起来是非常容易和快捷的,好习惯却比较难。
因为学习好习惯是需要努力和自我控制的。
做父母不能做到“孟母三迁”,要做到主动隔离孩子的一些玩伴。
对孩子看的动画片也要重视。
现在流行最多的是日本动画片。
在中国,动画片没有实行分级制,有些动画片充满暴力和成人色彩语言,还是不适宜孩子看的。
做父母的要给孩子看的动画片予以选择。
更重要的是要多陪陪孩子,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不论是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还是能力智力的提高都是有莫大帮助的。
(3)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要早培养,养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能以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懂事的理由来推卸做父母的责任。
树还是小树苗的时候,扶正是容易,参天大树怎么扶?孩子的养成教育一定要早,要把好习惯及时灌输给孩子。
在这一方面,父母的榜样作用太重要了,教育孩子不能做的事情,自己就千万不要去做。
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爱父母、爱自己,面对困难学会动脑筋去解决,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待人接物有礼貌等等,这些良好品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父母的坚持不懈的耐心培养。
让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习惯,遵守规则的意识。
先成人后成才。
(4)在游戏中让孩子的智力轻松增长0~6岁的孩子能不能学习,要不要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斯的研究认为:若人在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孩子在4岁时已具备了其中的50%,4~8岁期间获得了30%,而8~17岁这一个阶段只增加了20%。
所以说0~6岁的孩子是能学习的,而且还是学习的黄金时期。
那么什么是智力了?所谓智力就是广泛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由物理知识、社会知识和逻辑—数学知识这三种独立的知识关系构成的(皮亚杰语瑞士心理学家)。
这些知识结构的获得也要讲究方法。
孩子天性是好玩的,让他(她)们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接受填鸭式的知识训练是不可能的。
最好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愉快的接受。
这就需要做父母的要有意设计一些游戏或者在孩子游戏玩耍中能发现教育的切入点。
“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
通过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孩子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可以保持高昂的兴趣,而不会感到厌烦。
(5)不要吝啬您的赞美鼓励之声韩国脑科学研究院的院长李承宪博士亲自做了一个洋葱实验。
实验人员对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下生长的3个洋葱分别说不同的话:对1号洋葱只说赞美、好听的话,而对2号洋葱则只说恶毒、难听的话,对3号洋葱则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
没过多久,实验人员就惊奇地发现:总听赞美话的1号洋葱长势最好,而总听难听话的2号洋葱长势迟缓,倍受冷落的3号洋葱长势最差。
这个简单的实验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论对于人,还是其他的生命来说,肯定的语言是成长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成长的负信息;同时也肯定了关爱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孩子的心灵像需要滋润的小苗,渴望得到肯定,渴望得到他人积极的评价。
大声的赞美鼓励您的孩子吧!孩子会爬了,大声的赞美鼓励他(她);孩子能走路了,大声的赞美鼓励他(她);孩子能认字了,大声的赞美鼓励他(她);孩子能帮忙做家务了,大声的赞美鼓励他(她)……赞美和鼓励可以让孩子从没有进步到有了小进步,从有了小进步到有了大进步。
即使犯了错误,鼓励式的批评语言,比如“这次没做好,爸爸(妈妈)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的”远比责骂式的语言来的更有效。
千万不要吝啬您的赞美鼓励之声。
赞美鼓励之声中长大的孩子会充满自信的,而自信的孩子跌倒后会自己爬起来的,自信的孩子遇到困难会自己努力去克服的,自信的孩子会越挫越勇的。
孩子管教是门大学问,需要做父母的用心去学习的。
一旦您认真并用心去管教您的孩子,您会惊奇的发现孩子一天一天都在变化的。
抛弃您陈旧的观念,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飞翔。
孩子的未来是孩子自己的,您只需要给与适当的知道,其他的就放手吧,别给孩子太多的约束。
参考文献:1.陈幸军主编:《幼儿教育学》(新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教育部关工委家教中心编写:《成功家教启示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美国)伊丽莎白·谷瑟蕾·玛修斯著:《美国父母如何“管”孩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版4.(日本)岩井邦夫编:《幼儿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5.(意大利)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6.网络佚名:《教育孩子的黄金法则》7.网络佚名:《教育孩子的误区》8.9.10.(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