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气与水反应说课稿

氯气与水反应说课稿

课题:氯气与水反应吗?
说课稿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王栋梁
2013-5-10
课题:氯气和水反应吗?
阜阳市第二中学王栋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阜阳二中的王栋梁,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氯气和水反应吗?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节内容的设计。

一、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1 第一章第二节,学生已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

本节课是以实验为主的活动探究课,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后接触的第一个实验探究,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巩固了酸的通性,有助于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1)学生的知识背景:
在初中已学过酸的通性,本节又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对氯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生面临的困难:
1、较难理解氯水的成分
2、实验设计的能力较弱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氯气与水、碱的反应。

(2)了解氯水的成分,掌握次氯酸的性质,了解漂白粉的成分、漂白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氯水成分的探究,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2)通过对氯水成分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利用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点。

(3)增强环保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
(2)次氯酸的漂白性
2、教学难点
(1)氯水成分的分析及实验设计
(2)次氯酸的漂白性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基于本节的教学内容在章节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基础,在教法上本节课将自主探究引入课堂,以研究氯气与水的反应为主线,采取提出问题→形成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应用分组讨论、交流评价、共同分析、教师引导等多种方法,结合图片展示、自主探究、对比实验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亲历探究
过程。

在学法上,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希望我们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独立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因此我将氯气与水的反应设计为一节实验探究课,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探究中去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教学环节一情境引入
【图示及流程图】展示含氯产品图片以及自来水厂氯气消毒流程图
【演示实验】展示课本实验装置及改进装置,通过改进装置演示实验,引入本课题:氯气能与水反应吗?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拓展学生的实验创新思维,引入课题。

教学环节二预测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过渡】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呢?
基本流程:
【投影提示】①氯元素常见化合价:-1、+1、+3、+5、+7
②氯的氧化物不能在水溶液中存在
③利用元素守恒的思想
【学生预测】:H
2、O
2
、HCl、HClO、HClO
2
、HClO
3
、HClO
4
【教师演示】:检验氯气与水反应是否生成H
2、O
2
【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HClO漂白性的内容
【学生再判断】:Cl
2 + H
2
O = HCl + HClO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加深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进一步拓展思维。

学生通过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预测产物,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思想,从而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环节三氯水成分探究
【过渡】我们如何通过实验去验证大家的预测呢?
【设计意图】
1.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机;
2.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环节教学埋下伏笔。

【基本流程】
1、学生猜想:氯水成分 Cl
2、H
2
O、HCl、HClO
2、实验目的:①检验H+和Cl-的存在
②验证氯水中有HClO
3、设计方案:分组讨论上报方案教师点评
4、实验验证:分组实验汇总结果分析意外现象(新制氯水滴加石蕊试液或带颜色的纸片上)完成实验报告。

5、共同分析:评价各组方案的优劣并形成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思路:这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我将学生分成六组,要求学生在给定试剂的条件下,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各个小组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将实验报告完成。

然后让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实验方案、现象以及结论,评价各组方案的优劣并形成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掌握氯水的成分及性质,为知识迁移做铺垫。

教学环节四知识迁移——氯气与碱的反应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HCl和HClO,那么氯气和碱反应吗?如果反应,大家可以预测它的产物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汇总结果。

学生展示,学生点评。

【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2.通过学生展示,学生点评,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五探究氯水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退色的原因
基本流程:
1、教师演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氯水,红色逐渐变浅最后退去。

2、学生猜想:①氯水中有H+显酸性②氯水中含HClO有漂白性
3、对比试验:氯水和盐酸加入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均可退色,返加过量NaOH 溶液,滴加氯水的不能恢复红色,滴加盐酸的能恢复红色。

4、原因分析:HClO有漂白性
【设计意图】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与分析能力。

教学环节六:联系生产生活——阅读材料
基本流程:
1、提出问题:①次氯酸有什么性质?
②漂白粉的成分?
③漂白粉为什么能漂白?
2、学生活动:有目的的阅读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
3、投影小结:次氯酸的性质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联系生活,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七:教学反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氯水的成分、保存,次氯酸的性质,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
1、氯气与水反应:Cl
2 + H
2
O = HCl + HClO
新制氯水成分:Cl
2、H
2
O、HCl、HClO
2、氯气跟碱反应
Cl
2+2NaOH=NaCl+NaClO+H
2
O (制84消毒液)
2Cl
2+2Ca(OH)
2
=CaCl
2
+Ca(ClO)
2
+2H
2
O(制漂白粉)
3、次氯酸的性质
a.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
b. 不稳定性:2HClO 2HCl +O
2
↑ c. 弱酸性:比碳酸还弱
4、漂白粉组成:Ca(ClO)
2 (有效成分)、CaCl
2
漂白原理:Ca(ClO)
2+H
2
O+CO
2
=CaCO
3
↓+2HClO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以氯气与水反应为重点的实验探究课,本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1.能紧密结合STS内容及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2.能整体认识氯水的化学性质。

3.着重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4.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深切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享受学习化学的快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而投入,思维不断碰撞,比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但是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实验量大,学生观察、记录、分组讨论后,交流分享的时间较少。

如何做到课堂高容量而学生又能有充足的时间来探讨问题,这两者的矛盾一直是我无法解决的地方,有待以后不断地去努力寻找更加合理的方法!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