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老师,眨眼间我就要离开您的怀抱了,听不到您的教诲,老师我还有许多话想对您说…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收集关于写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欢迎借鉴参考。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一尊敬的唐老师:您好!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竹苑小学习生活了六年,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您的教育下度过了一年阳光般温暖的日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您的印象、感情逐渐加深,我忘不了您课堂上的口若悬河,妙语如珠;我忘不了你联欢会中你张扬活力的舞步;我忘不了包饺子活动中您挥汗如雨的身影;我忘不了拔河比赛中您为我们的呐喊助威声;我忘不了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一切。
这些,是那般的清晰,明了。
您拿着书本,在讲台上把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淋漓尽致地传授给我们;您握着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着我们的未来。
岁月在您的脸上刻下了痕迹……这全是因为我们,而你却无怨无悔,仍然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每一名学生。
毕业考快要来临了,您十分关注我们的学习,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掉队,您总是牺牲休息时间给同学们辅导,也别出心裁地用多种形式给我们复习,而您从不叫苦叫累。
在别的班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 / 11紧张的复习时,而您也却不忘减我们身上所背负的压力,给我们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我们放松心情,劳逸结合,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考试。
唐老师,您的体贴与关怀使我在又苦又累的考前“战争”中得到了许多的温暖与安慰,真的很谢谢您,亲爱的老师。
唐老师,或许,在班级五十多个同学中,我仅仅是一颗微小的尘埃。
也许你终有一天会不记得我了。
但是,无论如何,我是永远不会忘记您是那一个那么温柔、那么体贴的好老师的。
您用您的汗水浇灌着我的心田,您用您美好的品格荡涤着我的心灵,让我终身难以忘怀。
唐老师,我要真诚地对您说一句,虽然我无法去做些什么了,而我也即将要离开您了,我会一直在心底里默默祝福着您,直到永远,希望您在以后的日子里也能感受到我对您的这一份诚挚祝福!祝:身体健康!合家幸福!您的学生:程子淇20xx年6月13日写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二尊敬的老师:您好。
离开学校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我也到达工作岗位坚持了接近三个月了。
想念老师的面容,想念学校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
一直没得时间跟老师联系,也仅仅是在中秋节跟教师节的时候简短的祝福了下老师。
2 / 11现在的我,正在陕西渭南一个小县城里面,一片片的大山。
从开始工作以来,除去在北京公司党委帮忙的一个月,剩下的日子都在这片大山里。
来到这个项目部,一来,我就被分配到了最基层的地方,每天的工作是要跟施工队的工人打交道,虽然我并不排斥。
后来,我知道为什么其他人都在项目部办公室,而我却要饱受风吹日晒雨打整天跑工地。
跟我一同上班有一个女生,在我去公司帮忙的时候,她到了项目部办公室帮忙,最后也了解到了项目部经理跟她的关系是亲戚。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那么不幸运,一工作就被这种人情所牵绊凌辱,虽然这种人情是我来公司就做好存在的准备的。
来到住的地方后,我也有些吃惊,但是也算无可奈何。
住的屋子里,有四张床,我在靠门的地方。
屋子里的灯是古老的白炽灯,晚上看书你都无法准确的看到字。
好在我一来,灯泡就在我开灯的时候烧了,我怕房东会再换个白炽灯,就花了三十块钱买了节能灯换上,至少晚上可以看到书上的字。
每天六点半吹哨吃早饭,然后立马上工地,因为我们要比工人早到工地。
一来的时候,胃口不好,颠簸的山路要持续半个小时才能到达工地,每次都要反胃,直到吐一会才好。
吐的东西是靠自己的意志硬挨下去的。
施工地点都在山里面,桥下面,涵洞里面,信号都像鬼影,不敢确定有还是没有。
我们工友之间的联系都是用对讲机,即使这样,有3 / 11时候信号依旧不好。
就是这样微乎其微的信号,所以就不要奢求与外界的联系了。
我一直不愿意称呼他们是同事,会觉得同事是一个充满奋斗精神,与团结一致的词汇,工友体现的是劳累与苦逼。
中午要回到住的地方吃饭,吃过饭休息一会,热的时候是两点半,一直到七点才会回到住所吃饭。
刚来工作的时候是七月份,那时候陕西正是大旱的时候,太阳毒热的像锅炉,一来工地,看到工友一个个都是黑炭,黑的像是中毒,像是有病。
我来的时候算是躲过了最热的那段时候,但是也会有很热的时候,站在钢轨旁,你都可以看到钢轨上面扭曲的空气,温度你可想而知。
一个文科生,我在这边被当成了理科生。
给我安排的老师是铺轨的队长,他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与其不同的想法。
当我与其他人一起玩耍的时候,他会说跟他们那些傻*一起能有什么出息,要跟领导一起才有出息。
我无言以对,是这个领导把我踢到了最底层。
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我是不愿为伍的,虽然他技术还可以。
我在这的工作除去这国庆前几天的测量之外,都是铺轨的直接工序。
没看错,是测量,我要背着各种不明白的仪器,各种定桩测量。
我要爬到十几米的护坡上,尽管坡度接近90。
我要穿过各种杂草丛,在一段距离里来回跑。
而之前,我要固定钢轨的扣配件安装,摸到手上的尽是机油,我要拿着四齿耙子上砟,就是钢轨下面的那些石子。
还有一晚上,我们七个人加班去徒手搬钢轨,因为钢轨在运营线旁边影响性别安全。
每天,都要见到火车十几遍,每次都要听到那些刺耳4 / 11的汽笛声。
当然,生活并不是如此苦逼。
在公司党委帮忙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姐,她对我很好,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经常安慰我,鼓励我坚持。
在最初的时候,在吃饭都要靠意志的时候,我几近放弃,我受不了这种吃饭吃不进去,睡觉睡不着,看不到前面道路的日子。
还有行政专业的师哥,陈聪很汪洋他们也待我很好。
汪洋跟我讲,没有回母校来,总觉得自己发展的不好,没脸回来。
其实现在的我,也觉得特别对不起老师对我的期待。
来到这,跟两个人走的很近,他们会经常在外面吃饭开小灶的时候叫上我,三个月没发工资,他们也是吃饭照旧带着我。
我觉得特别感动。
一起年老的工友也会上山上采些野枣给我,虽然真心很难吃。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消沉过,但是却没有多少时间让我继续消沉下去。
招我到公司的时候看中我在校报的文笔,我也在努力写文章。
除去在迎新会上我做唯一的新生代表发言,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回到公司的念头,我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写作的意义。
现在的我,除去每天的上工地,我也会写些杂文、散文、人物描写,我真心觉得自己的文笔差,真心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
因为到了最基层,项目部那些会议活动就写不了了,只能写些自己可以的东西了。
到现在为止,在公司网站发了三篇文章,在《铁道建筑报》也就是中国铁建层面上发表了一首诗,这还是得益于新生特刊。
另外,公司杂志上或许会发表一点,但是却无法看到,基层是没发看到杂志的,5 / 11基层都是理科生,我在这都是最高的学历。
读书,从来没有落下,每个月买一本看完一本,趁着国庆我又买了200块钱的书。
我不敢放松自己,我不知道除去努力我会如何让自己安心,在这样的环境里。
这大致是我毕业之后的生活,我没有写在北京一个人的孤独寂寞,没有写自己内心如何的纠结,这都是我要经历于需要克服的困难。
虽然,不经常与老师联系,但是我却深深地把老师惦记,我会努力走过这段充满荆棘的蜕变之路。
记得老师对我的期待,努力成长成材。
或许我会过得不好,但是我却是真心想拥抱成功,即使有一天我会因此死在这条通往成功的路上。
我曾经有过强烈的成功梦。
在外面的日子里,越发觉得在家的安慰与温暖。
或许在家慢慢经营人脉也不失为一条路,相比现在的人脉圈,等到回家人脉资源依旧是一贫如洗。
老师说,趁着年轻多出去闯荡,现如今却不知晓这句话最重的是闯荡二字。
把这三个月的经历与思想动态汇报给老师,还有挂念老师的心情,祝愿老师工作顺利,开心快乐。
现在,更觉得选择职业的时候,第一条应该是自己喜欢的职业与行业。
给学弟学妹带好!写给老师的一封信300字三老师:您好!自六岁起我就从家里走近您,离开您的时候我已是青年,其间总6 / 11共有几十位老师为我“传道、授业、解惑”。
现在,我是写了几百万字的“作家”了,但你们那焦灼、期待、喜悦,有时甚至有点憎恶的目光,还总在我的脑海里闪过。
但我这封信不想说一些你们已经听腻了的恭维话。
相反的,我是想……怎么说呢?严酷一点,是要刺一下您。
您的血和我的血都是一样的颜色,我想证明这一点。
假若因为我驾驭语言的能力而使您觉得我对您的感情有所伤害,那绝非我的本意。
“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家有诤子,不败其家”,我相信有“诤生”然后才能师道昌明。
您总是蹙额沉思,总是执鞭踌躇。
黑板前的他或她,都是那样的文质彬彬,或潇洒步于课堂,或频频垂教于课桌,时而傲然扫视着教室里的一切。
是的,您是这里的皇帝,其实在学生心目中,您的话比圣旨还要具有权威。
我知道,您的清苦使您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干净的人;您的知识又常使您觉得您是富有的,而您在点燃自己时是否有恩赐别人光明的骄傲,我就不知道了。
但我自入学到离校,始终都觉得是在仰视您。
在小学,如同僧侣注目寺院;在中学,又似牧师面对上帝。
但在写这封信时,暂时平视一下,像正常朋友那样,可否?“作家”这个词儿听来蛮气派。
也许正因此,我的许多同窗现在见面,都说我“当年”怎么刻苦、怎么肯读书。
您为什么不言语?因为您知道,我曾是您心中的废物,您用尽了文明人的刻薄话来伤害我,那时您总是谆谆复恳恳地教诲,读书上学即是最幸福的事,但是,我7 / 11却认为上学乃人生一大难受之事。
诚实地说,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挖过煤,盖过房,修过河堤,打过坑道,从军十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也算是尝过人世艰辛的。
但“上学苦”这点想头却从未动摇过。
过去人们说“十年寒窗”,既然“寒”,大约就是不暖和的意思吧!我不知道您为什么偏要把虚假的“快乐”感硬塞给学生?逃学才快乐。
逃学真是妙不可言,算是人生一大幸福!我居然想,一个人要乖乖地从小学升到大学,直至毕业,居然不曾有过逃学史,那简直可以说是无可挽回的遗憾与悲哀。
早晨吃饱了饭,背起书包堂而皇之地去“上学”。
行至中途,像兔子一样隐到一个旮旯里,待同学们都不见了,走出来,到卖花生的老头儿那儿花一百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一分钱),买一把炒得发黑的花生;站在溢着香气的肉铺门口发一会儿呆,和“逃友”打雪仗,到土坡上摘酸枣,进庙里偷老和尚的梨……痛痛快快地吃,钻天入地地玩。
待到那传得很远、悠扬而又沉重的放学钟响,怅怅地背起书包,随众入俗放学“还家”了。
想想吧,一个混沌未开的顽童,天不拘兮地不束,独往而独来,想吃桑葚便爬树,去溪边摘野草莓,到塘里摸螃蟹,捉来金牛儿一一用线缚起,让它们嗡嗡叫着绕着脑袋飞,或者撒尿浇出屎壳郎用火烤着吃……那紧张、兴奋、快乐的忘乎所以和惧怕暴露的愚蠢的天真、率性的淋漓酣畅,都交织在一颗并不邪恶的童心里,仅此足够已过中年的人回味无穷了。
但您压迫这快乐。
唉……您不喜欢的就是坏的!您喜欢聪明的神8 / 11童,恭顺而温良,好学且“懂事”,即使是天真,也有您的规范与雷池,必须是“文明”的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