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从已做起
如果说把教育比作一座造就人才的高楼大厦,哪么小学的教育就是这座大厦的第一层基石,是学生们养成良好习惯,成形健全人格的重要阶段。
而做为老师的我们是学生们人生成长旅途中的重要启蒙者之一,是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我们除了教授给同学们学习的能力之外,帮助同学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也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既然全人格的养成这么重要,哪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全人格的教育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担任着12个班级的课程,每个班一节课,这也就意味着我每周至少有30分钟与孩子们交流的时间。
每周30分钟的时间可能大家会认为,这么少的时间连讲课都紧张,且而下课后孩子们离开教室,要到下周才能来,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孩子们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当然是班主任的任务了。
其实不然,虽然孩子们每周和我相处只有30分钟的时间,但是这些孩子至少要教三年或四年,三四年中我们至少有480个30分钟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细算下来时间真的很多。
而学生的人格教育是一个长期养成教育,我们有哪么多的时间来影响他们引导他们。
我想只要你愿意,一定会有收获。
下面我结合自已工作谈几点做法。
首先,我认为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营造良好氛围和以身作则的言传身教。
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从已做起,为同学们树力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努力实现自我人格的提升,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并能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
老师要求学生做到,自已一定要做到,自己没有做到的,要求学生做到,学生心里一定不会信服,难以达到要求的目标。
只有自已作好了,才能有资格教育学生做到。
其次,培养同学们健康的人格,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一个人的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正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人格。
许多人所具有的坚韧、正直、开朗等优良的人格特征其实都是长期锻炼的结果,是一点一滴形成的。
所在在每个学期开学,我的第一节课就是常规教育、调整座位
和选出小组长。
之所以这样做我认为制定班规使同学们有则可依,有章可循,有利于自我约束的开展。
制定班规,明确让同学们知道在上课时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能做的事情该怎么做。
并把这些行为准则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调整座位,保证公平,保护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使同学们在一个公平合理相互关爱的环境里,愉悦地学习。
例如,这学年我在所教的12个班级里提倡小组合作,低声交流,不影响他人,不在教室里打闹。
下课时离开教室要把凳子放回原位,然后有秩序离开等一系列的要求。
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特别是一年级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
这些要求能顺利开展和实施当然离不开我们班级里我哪些可爱的小助手们,在学期初我会把一年级的每班的学生,按照六个人为一小组划分,每个小组的第一位同学是组长(第一次是每个坐在第一个座位的同学是小组长,或者小组自选),若是小组长不能以身作则,小组成员可以自主选举小组长。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老师监督小组成员遵守班里约定。
通过自主管理,相互监督和循序渐进,天长日久就会外因转化为内因,变被动为主动,同学们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自我行为习惯管理做起,来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
第三,让孩子们融入集体的学习生活中。
我认为培养人格的过程,正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通过与他人交流,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从他人那里获得理解,肯定的欢悦,及时调整人格发展的方向。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6个班是四年级,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
所以在对四年级孩子的教学中我把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中。
在教学中针对每个主题,把学生先分小组探究,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决的方案。
如果在合作的过程中两个同学出现了矛盾,先让学生自已找办法解决,如果不能解决可以求助同学或者老师帮助。
现在四年级的孩子基本掌握了与小伙伴合作交流的法方,在合作交流中愉快学习。
莎士比亚说:“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的。
”优良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良人格的克服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作为老师的我们更
应该担当起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引指者,用我们的人格魅力来指导他们,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人格的养成提供一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