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本篇给大家展示了怎么给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一些方法和审题指导、典例精选,很详细的解说,写作文对于很多的小朋友来说都是件很难受的事情,该怎么写呢,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呢。
1、找准题眼法,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一般来说,文章有文眼,诗歌有诗眼,命题作文的题目有题眼,审题时要找准题眼,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
对于文眼的把握,不同类型的命题要区别对待:偏正短语构成的命题,其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就是题眼,例如有一种力量,让我泪流满面这个题目,就要抓住一种这个限制词,审题时就要注意文章不能写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力量;并列短语构成的命题,要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文题蕴含的内在因素, 如勇敢与畏惧这个题目,审题时我们就要找到勇与畏这两者之间的链接点,搞清楚勇与畏抉择的标准是什么?还有面对相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动机会促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择,所以对这两者的论述要辩证看待,要因时、
因地、因人而异。
因此,只要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论述的中心,选材立意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
2、挖掘题蕴法。
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
例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就不能简单地把花落理解为花朵的凋零,春理解为春天这样的表层含义, 而应该挖掘其隐含的比喻义,花落应该理解为应时而生的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而春可理解为象征一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这样中心就可以定为某种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但那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犹在;又如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窗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窗户,而应该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心灵的窗户,也可以理解为在遇到挫折失败时给自己带来希望信心的窗户等。
3、添加语素法。
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
例如美文如画这个题目,在审题时我们可以在画的前面添加一些语素构成美文如一幅山水画、美文如一幅写实画、美文如一幅水墨画这样一种情境,以此来丰富自己所要论述的中心,注意在审
题时要尽可能多角度地添加,以便自己从中筛选一些作为文章的分论点;又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在花和春的前面添加一些语素构成成功之花凋落,自信之春犹在;机遇之花
逝去,希望之春犹在这样的语境,使其成为我们文章的分论点。
/fan wen/1580/
4、化大为小法。
有些命题要求比较宽泛,也有些命题显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在审题时要能化大为小,虚实结合。
例如我的精神小屋这个题目,要求较宽泛,给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时我们就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精神小屋具体化,形象化,理解为一间装满梦想的小屋、充满亲情的小屋等等。
当然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进行抽象概括;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其中标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自己身边的事或人物,如同桌、父亲等;也可以虚指一个抽象的事物,如节约、诚信、青春等。
总之,我们在实际训练中,要能够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去审题,迈好决定作
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希望同学们可以审好题,立好意,行好文。
、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
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
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典例精选】
XX年高考作文(辽宁卷)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一一比喻义、象征义,小学生作文《命题
作文审题立意》。
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一一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一一责任、勇气等。
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
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
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
类似的题目还有如XX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
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
又如XX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
但他没解释为什么。
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
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
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同事们纷纷劝他, 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
他随手一推,
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
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
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 00字。
【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
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一一只要去推,便可打开。
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
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 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一一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二、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
XX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 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 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
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
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类题训练】
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
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
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 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
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
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以上这篇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关于更多写作尽在:写作知识。